宁静茶语(五)

作者:宁静
font print 人气: 50
【字号】    
   标签: tags: ,

“能摘天上月,难采山中宝。胶南玉观音,武夷大红袍。”(茶谚)

十分偏爱武夷岩茶那种特殊的岩韵,入口回味悠长,让人品饮之后难以忘怀。

武夷岩茶中“四大名枞”之一的“大红袍”产于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之上,方圆一百二十华里内,有三十六峰和九十九岩,群山叠翠,峡谷纵横,溪涧争流。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露较多,云雾缭绕,良好的沙砾土壤中矿物质十分丰富。阳光照射下的茶树和岩石显得格外的艳红似火。早在宋代时,武夷岩茶即成为贡茶。

相传古时有位路过武夷山进京赶考的秀才,因肠腹疼痛而倒在路边。天心寺的老方丈看到后,就冲泡了大红袍茶给他喝下,秀才很快病体痊愈。后来这位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于是他重返武夷山致谢,并脱下自己身披的红袍盖在茶树上,“大红袍”的名字由此而得。

“大红袍”茶叶条形松散匀整,色泽乌润;其冲泡出的茶汤清澈而明亮,因发酵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橙黄至深红的不同颜色;入口有特别的醇厚感,不仅回甘较快,还具有十分明显的悠长而厚重的“骨感”,其香气独特且持久浓厚。所谓“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当年乾隆皇帝对武夷岩茶的味道一见倾心,曾提笔写下“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冬夜煎茶》)

清代诗人袁枚评赞武夷岩茶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当地人说,“大红袍”是乞丐的外表、皇帝的身价。对于武夷岩茶独特的“岩韵”,有的茶人将其描绘为“不轻飘、有东西、有骨头、厚重、持久、齿颊生香、过喉润滑”;也有的茶人认为是“泥土香、烧焦的岩石香、岩石上的青苔味、水密桃味、粽叶香、焦糖香”……众说纷纭,群口不一。

古人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爱茶的我,内心是清净的,喜欢喝淡茶,在淡雅的檀香中,冲泡一杯自己喜欢的茶在手,看着那晶莹剔透的汤色,静心体会这美妙的感受。
  • 在千姿百态的茶壶中,我只对“倒把西施壶”情有独钟。
  • 茶人常说:“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
  • 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宝塔诗,写出了中国茶文化的意境。
  • 六大传统茶叶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确泡制它们?通过了解茶叶和泡茶的艺术,你可以发现这六种茶叶背后都有各自的魅力,并品味这些已流传数世纪的滋味。
  • 茶道之美、茶道之境都可以在泡茶、奉茶、品茗之间求得的,除了人、茶、器外,无需茶席的布置、无需服饰的搭配、无需佐以什么音乐。茶的冲泡与供奉已表现了看得到的美感与境界,茶的品饮已表现了看不到的香、味与茶性的美感与境界。
  • 茶人除了要具备茶学的基本功底,对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宗教、哲学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修养,尤其是抽象艺术,这样才能融合泡茶、奉茶、喝茶、品茗环境成一件新的艺术作品,并从中创作出让自己与参与者都能享用的茶汤境界与茶道氛围。
  • 能分辨出不是南零水或许不难,能辨别出是江岸边的水就不容易了。特别是二者混合竟不相融合,大概就是生命一面的表现吧!与“井水不犯河水”异曲同工。因为它们是不同生命的一部分。
  • 唐、宋、明三代都是中华饮茶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茶之神、茶之韵、茶之趣的影响直至今日。你知道唐宋明各代的古人是怎么做茶、饮茶的吗?体现了中华茶道的哪些特质特色呢?
  • 中国人饮茶的同时,时时观照生命、处处洞察心灵。从茶而生的“茶联”,提升了茶的精神层次,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