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善念有好报

作者 : 敬纸
font print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一天,我做了一个梦。一个做过很大坏事的人问我:你说我邪恶不?梦中的我没有立即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第一感觉,如果我说他是邪恶的,他就会自暴自弃,继续行恶。但我并不认为人是不可改变的,在佛法中讲人有佛性和魔性。当魔性起主导作用的时候,人做的事都是坏事,都是邪恶的;当佛性起主导作用的时候,人做的事都是善事,都是好事。

所以,人要想做自己的主宰,就要控制好自己的佛性和魔性。任何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心对待,结果都是不同的,关键要看人的选择。梦中人听到我一番解释,魔性似乎消减了很多,态度也不那么凶恶了。

人为什么那么在乎对自身善与恶的评价呢?其实这也来源于中国传统佛家文化中讲到的“善恶有报”的天理,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有恶报。当做的坏事达到顶点时,就会进入地狱的无生之门,永远无法转生了,在恶报之中无休无止的偿还造下的罪恶。而普通的善报或恶报之后,人会转生成不同的生命,进入新的轮回。生命是不会消亡的,人死并不如灯灭。

只是根据人行善行恶所积下的业力大小不同,由此因生成彼果的表现也不同。在历史上就有人行善积德当大官发大财的故事,也有以帝王之尊行毁佛灭教之事而下地狱受惩罚的典故。

总之,人做的什么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结果,或是好的,或是坏的,更坏的就是进无生之门,关键在于人的一念。

佛家有云“一念之间定善恶”。佛法向来以慈悲为怀,一善念如蛛丝亦可攀之脱离地狱,一恶念之弥天,亦要给予充分机会来改过向善。昔年佛之堂弟因不踩路边蜘蛛的一个善念,得到佛陀以蛛丝升天的法力;而孙悟空大闹天宫,扰乱三界的大恶,却得到如来压于五行山五百年后得救的机会。

要想脱离恶报,需向善念处努力,若生恶念则善报亦要受损。当佛之堂弟见有其他人也在攀援蛛丝升天时,生了恶念,踩其他人下去,结果自己和众人又掉入地狱了。而悟空受恶报后能够忏悔改过,终得正果。

所以说过程中的善与恶不必过分计较,最后关键抉择时的一念之善恶才会决定生命的未来。那些因行恶而自暴自弃的人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只要痛下悔改之心,一定可得善果。让善念来充实自己,还是让恶念左右未来,人人都会有一个理智的选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邻村有位姓张的老人,向人讲述了他家往上第十六代祖先“张百忍”的故事。
  • 河南开封城西南朱仙镇的清真寺里,有一棵上千年历史的“相思古槐”。这棵几经荣枯的“相思槐”,现已如一把巨伞,亭亭如盖,前去凭栏吊古的游人,还能从当地老人口中知道一些关于这棵古槐和岳飞抗金的故事。
  • 武则天曾经召集膝下诸位皇孙朝见,让他们坐于殿上,观察群孙嬉戏情况,并且命人取来西域各国所进贡的玉制环、钏、杯、盘等珍物,排列于前后,下令孙辈们极力争取,利用这种机会来观看他们自小所立的志向。所有的孙子们,没有不拚命奔走竞逐的,几乎人人都获得丰厚赏赐,独独玄宗(备注1)一人巍然端坐,不为所动。
  • 宋真宗时,有一个占卜之人,上书议论宫中的事情,被判死刑,抄没其家。宋真宗还得到报告,一些京城官员,也曾经去了那人的家,请他占卜吉凶。宋真宗大怒,要将这些官员,交付御史治罪。
  • 强盗尚且都能受到道德的感召,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应该坚持正义良知呢?
  • 南山寺是漳州一座有名的古刹。在漳州南门外中山桥之南,庙宇宏大,佛像尊严,为此地古迹名胜之一。每逢节日,仕女优游,络绎不绝,尤其新年,车水马龙,途为之塞。
  • 老子提出效法天道,尊崇道德,返本归真,清静无为。唐代很多人求仙访道,唐代社会弥漫着浓厚的神仙气息,诗歌的创作更是充满仙风道味。很多道士诗人及文人士大夫如初唐的王勃、卢照邻、陈子昂,盛唐的李白、贺知章,中唐的刘禹锡、李贺,晚唐的杜牧、李商隐等,都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对道家的无为、清静、抱朴、守真的思想多有涉及。从其诗中可以体会诗人内心的平静怡然和对“道”的崇尚。
  • 光绪年间,有一个江苏人某甲,在上海租界某洋货商行从商,主人欣赏他的诚实,对他很信任。某年端午节前几天,主人派某甲带着小皮囊去南市收款。某甲从早上到中午,收得银洋一千八百余元。某甲又饥又渴,又惦记赶紧回去,匆匆在十六铺茶楼喝点茶,就回商行了。
  • 古人心目中,“知恩图报”、“受人点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等,都是最为醒目的格言。“有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则历来为世人所不齿。恩德有很多,养育之恩、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培育之恩等等。
  • 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做事以道义衡量,“见利思义”,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