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逍遥

作者 : 云中君
font print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幼年时生长在中国农村,非常喜欢下雨的日子。

一年四季不停地辛苦劳动才勉强得以温饱,每天下地干活真是一件苦差事。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村里的大人们虽然嘴里不断埋怨天气不好,但是都会借着下雨的机会,三五成群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说古论今,自得其乐,享受难得的清闲。

后来我在古书中读到了诸葛亮“晴耕雨读”的田园生活,以及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生智慧,内心无限向往那种顺天而行的生活方式。这种思维使我不管阴天和晴天都能悠闲自得,从来不为雨天发愁或郁闷。

雨天是上天的恩赐

其实,多雨的国家都是上天赐予的福分。我长期居住过的日本和新加坡就经常下雨,因为雨量充沛,两个国家的草木非常茂盛。下雨不仅净化了空气,也净化了地面,同时为植被提供充足的水分,因此我认为雨天是上天的恩赐。相反,在干旱少雨的国家和地区,草木凋零,水源贫乏,严酷的生活环境让人望而却步。

因此,不管居住还是外出旅游,我总喜欢选择多雨的城市和地区。在清风细雨中散步,妙不可言。即使是滂沱大雨,我也可以泡上一壶清茶,临窗听雨。雨天阅读尤其让我感到心情舒畅,写作的灵感也经常在雨中迸发出来。

当然,世俗中也有许多人因忙于生计不喜欢雨天。他们想把晚上当作白天来使用,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也想把雨天当作晴天来使用,下雨也不肯休息。他们之所以讨厌雨天,是因为下雨影响了工作的进度。

然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与其说这是一声无奈的叹息,倒不如说是天意的展现,是人力难以抗拒的,最好的对应方法就是“顺其自然”。其实,只要放淡内心的欲望,适度的休息和放松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加班的生活节奏毕竟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人生没必要走得太快

据史料记载,唐朝杨贵妃爱吃鲜荔枝,每年结实时,皇帝唐玄宗总要派专人给她从产地四川涪州运送这种水果。从涪州到长安不啻数千里之遥,经驿道快马的长途传送,到达京师时要求荔枝鲜味不变,的确不容易做到。开元年间,广州岭南通往长安的驿道上,累死了许多马匹和运送新鲜荔枝的人。那些人每天快马加鞭,昼夜不息,仅为了把荔枝尽快送到长安的皇宫。

诗圣杜甫〈病橘〉中写道:“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诗中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一首诗杜甫借汉朝的史实讽谕今人,感叹为了吃上荔枝,人马困乏,惨死山谷,至今父老们还闻虎色变,愁苦万分。第二首诗中杜牧说:一路上风尘滚滚,驿马奔驰,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有紧急的军情,却无人知晓这只不过是为了宠妃要吃鲜荔枝,君王以此搏美人一笑。

然而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实在没必要走得太快,旅途中无限的美景需要慢慢地欣赏,清香的茶水需要慢慢地品味。万事如果急于求成,就是揠苗助长,贪心过重必然杀鸡取卵,欲速则不达,最终的结果是徒耗心力而得不偿失。

顺天而行逍遥自在

智者说:“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噪;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当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开心时,我们不妨静心想一想,究竟是为了什么?当我们找回自己最初的愿望时,就会发现眼下的不愉快根本算不了什么。

无论什么时候,当烦恼来袭时,当心中动气时,不妨告诉自己:活着不是为了生气,而是为了快乐地度过。心态决定人的精神境界,顺天而行,就能活得逍遥自在!

--转载自《看杂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邻村有位姓张的老人,向人讲述了他家往上第十六代祖先“张百忍”的故事。
  • 南山寺是漳州一座有名的古刹。在漳州南门外中山桥之南,庙宇宏大,佛像尊严,为此地古迹名胜之一。每逢节日,仕女优游,络绎不绝,尤其新年,车水马龙,途为之塞。
  • 老子提出效法天道,尊崇道德,返本归真,清静无为。唐代很多人求仙访道,唐代社会弥漫着浓厚的神仙气息,诗歌的创作更是充满仙风道味。很多道士诗人及文人士大夫如初唐的王勃、卢照邻、陈子昂,盛唐的李白、贺知章,中唐的刘禹锡、李贺,晚唐的杜牧、李商隐等,都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对道家的无为、清静、抱朴、守真的思想多有涉及。从其诗中可以体会诗人内心的平静怡然和对“道”的崇尚。
  • 光绪年间,有一个江苏人某甲,在上海租界某洋货商行从商,主人欣赏他的诚实,对他很信任。某年端午节前几天,主人派某甲带着小皮囊去南市收款。某甲从早上到中午,收得银洋一千八百余元。某甲又饥又渴,又惦记赶紧回去,匆匆在十六铺茶楼喝点茶,就回商行了。
  • 古人心目中,“知恩图报”、“受人点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等,都是最为醒目的格言。“有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则历来为世人所不齿。恩德有很多,养育之恩、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培育之恩等等。
  • 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做事以道义衡量,“见利思义”,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
  • 佛家讲佛法无边,慈悲普度众生。唐代人们普遍敬信神佛,深信因果,民风淳朴,八方来朝。唐诗中空静的境界,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包容万物的精神,就是从这里来的。
  • 代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叙述了这样一件事....
  • 玉器店看到一个价格不菲的精美挂件,那是一块天然的翡翠玉石依其原型分色雕刻而成,白色通透的部分雕成一只形神兼备的“知了”,翠色部分雕成清秀坚挺之竹节,知了附在竹节上,整体看来惟妙惟肖,动静合宜。
  • (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