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正义(1):汉字的起源

作者 : 子正
font print 人气: 469
【字号】    
   标签: tags: ,

一、蒙尘的汉字

汉字是神传文字。“神传”不能庸俗地理解。其表现形式是如老子之于《道德经》、释迦牟尼之于佛经、耶稣之于《圣经》。

因为是神传文字,所以其内涵博大深奥,其体系精密完整。所以从它问世至今跨越五千余年的历史沧桑,一直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也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仍活跃的古老文字,因而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不同于被戏为“鸟语(只记音,而本身无义,类于鸟语)”的拼音文字,汉字以其直观达意的形象与体系,可以相对直接地表现语义,因而具有“望文生意”的特点。

遗憾的是,因殷商的覆亡,汉字的真容随甲骨文一道蒙尘三千余载,使后人不得窥其全貌,只能盲人摸象般地学习与使用。

殷商以前,汉字的义理与使用,主要掌握在史官手中。随着商朝的覆亡,他们或“不食周粟”、或因周黜殷吏而散逸民间,渐至消泯。所以,周继殷后,已经没有人能完整掌握汉字构字的全部真义。

这从甲骨文完全符合“六书”,而金文特别是籀文、大篆大多违背“六书”,不知所云,可以得到印证。及至秦有天下,丞相李斯等人作小篆统一文字时,距商已有近千年之久,就更不懂得“六书”的真义了,所以其所制小篆字形背离“六书”的情况更严重,很多都完全无从解读形、义、音。

更为恶劣的是,由于李斯的建议致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尚能保存和掌握一些汉字构字资讯的古籍和大儒,毁于一旦。所以,等到东汉初年许慎作《说文解字》时,只能依据大多无理的小篆字形求解。

故《说文解字》虽有建树,却大都未能触及汉字真正的本义。许慎以后至甲骨文被发现和解读之前的语言文字学专家,其境况与许慎所异无几。

那么,甲骨文被发现和解读以后,这个问题为什么也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呢?

其一,当今的语言文字学专家,是在西方文化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其学术研究的基点、思维模式与论证方法,都脱离不了西方文化的框架,也就是说,是在用西方解构分析的求证方法,来研究完全不同有系统的与全息的理念、思维模式构筑的文化物件。

具体来说,就是将拼音文字的理论体系,硬套在表意文字的汉字身上,其认知与结论,当然会与实际南辕北辙。

其二,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对中华文明的基点和本质的认识。那么中华文明的基点和本质是什么呢?就是神传文化。

这样的认知,在清以前是明晰的,但是新文化运动以后,特别是随着西方科学文化体系与理念全面取代国学,而在教育与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以后,才逐渐变得模糊甚而被否定,尤其是中共篡政以后的大陆,又与意识形态联系了起来,成为一个敏感的不容涉及的政治问题,彻底阻绝了研究的延展。

可是,中华文化的历史事实就是那样的,若想要真正地读懂它,不站在它自身的发展基点上,是不可能触摸到它的本质的。

二、汉字的本质

文字是记录、传递语言、思维及表达观念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文字产生前,口语是语言的唯一存在形式,受着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文字的产生,使语言有了书面语这种第二表达方式,从而能把口语记录下来传到远方并留于后世。

口头语言有两个要素——音和义。作为记录语言的文字,只能从中选择一个要素作为构形的依据。以语义作为构形依据的文字称为表意文字,以语音作为构形依据的文字称为表音文字,也称“拼音文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而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另两种是楔形文字与圣书字)中硕果仅存的、现今唯一使用的(表意)文字。

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象形为基础,然后根据汉语中的最小的独立语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构造与意义资讯。

汉字本身并不显示语音,而是直接体现意义,并通过意义再和语音联系起来,从而成为形、义、音的统一体。

这一特点,让人们在不掌握语音时也能知道一个字的大概意义范围。这是拼音文字所无法企及的。

三、仓颉造字

汉字,史传为黄帝的史官仓颉所造。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统一,系统,成体系)。”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韩非子.五蠹》篇:“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

汉人的著述中也多有记载︰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ㄩˋ yù)粟,鬼夜哭。”

西汉末年的《春秋元命苞》中,进一步记载仓颉:“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特别是东汉的许慎,在他的具有奠基意义的语言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叙中谈得最详细:“古者庖牺氏之王(ㄨㄤˋ wàng)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ㄏㄤˊ háng,印迹;足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那么,仓颉是怎么造的字呢?

《说文解字.叙》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意思是说,当初仓颉造字的时候,大抵是通过描摹各种事物形象特征的方式来表示事物的。由于这种描摹是用线条勾勒出来表示事物形象特征的纹理,所以叫作“文”(“文”的本义是有条理、有意义的花纹、图案;因象形字像一个个花纹图形,故称);以后根据所要表示的意义的需要,将既有的“文”作为形符或声符合理地结合,从而增加了很多新的形体,这就叫作“文”(“字”即生子;“形声相益”造出的字,即如“文”所生之子,故名)

“文”是表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字”说的是乳化孳生、逐渐增多的意思。(可见,当初“文”、“字”各有所指,“文”“字”连用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把文字刻写于竹简、丝帛上面(用以记事)就叫作“书(写,记录)”,即所著录的“文”、“字”所呈现出来的形体样式,当然,后来也表示在不同材料上用文字着录而形成的产物。

“书”在这里的意思呢,就是“如(顺从;依照)也”,也就是依从、依照事物原本的征象特质表现出来。
仓颉因为“造字”这一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卓越贡献,被尊为“字圣”。河南新郑城南仓颉当初造字的地方,后世立起了“凤凰衔书台”。

有关仓颉墓及遗迹,则遍及中原各地,如河南的开封、南乐(濮阳市辖)、虞城(商丘市辖)、阳武(原阳县;新乡市辖)、洛宁(洛阳市辖),陕西的白水(渭南市辖),山东的寿光(潍坊市辖)、东阿(聊城市辖)等,说明当初仓颉为造字,曾经游历过中原各地。

史载,仓颉,姓风(一说“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生于炎帝神农氏帝承二十六年(乙亥,前4666年),卒于前4596年,享年111岁。

父系为伏羲氏,母系为史皇氏。仓颉的母亲是史皇氏部落的一位女首领,名侯冈。史皇氏侯冈感天地之灵气,生仓颉于洛水衙邑(今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东南北原乡阳武村)

据传,仓颉生有“双瞳四目”。卒葬于“衙之利乡(今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乡史官村)”北面的黄龙山下。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最初的汉字是神通过有德行的人传给人类的,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汉字不仅可以表音,而且可以表意,且内涵具有传神性,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正统汉字的每一个字,都贯穿着中国传统的道德、天地人等内涵,乃至修炼的道理。
  • (shown)王次仲认为当时通行的篆体字,写起来很费事而用处不广,就把篆体、籀体字变化成隶书。
  • (shown)传神的汉字就是神传的汉字,是神传给我们中国人的特殊礼物.............
  • (shown)做人可别把耳朵丢了,可别让人把眼睛蒙上,用心去思再加上考,才能看清事情的真实,那才叫真正的聪明。
  • (shown)“和”表达出和睦、和谐、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
  • (shown)汉字文化由字成词,由词成句,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其特殊的形象性,多义性,简练性与音乐性形成了我们优美的古典文学、诗词歌赋,正统汉字的内涵所反应的是古人敬天敬神的理念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
  • 德,被古人视为区分人和禽兽的标准,只有符合人应有的道德标准,才能称之为人。
  • 在我们数千年璀璨的神传文化中,先贤圣人们不厌其烦的教人要忍让宽恕、要忍辱负重,形成了丰富宝贵的“忍文化”...............
  • 数古汉字,见证的是一段古老漫长的文明,它以其浩瀚广博书写着华夏历史,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着世界。
  • 对父母的“孝”,是孝在小处的体现,孝是一个更广义的人的品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