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品故乡馥郁芳华4

循陈品华老师彩笔之邀约 分享一份寻访原乡的感动 作者:毓修
毓修
font print 人气: 83
【字号】    
   标签: tags:

山‧坡

台东的山因着太平洋水汽滋养显得特别蓊郁。品华老师在浓郁的蓝调里添紫佐绿,将远山刷出空间与厚度,平稳而扎实。顺势登望,游走其间,循着草的时序嗅闻着枯干杂黄或嫩绿点翠。

作品“山语”虽以旁观者的角度抒写山景,然而完全没有半点记录式的凿刻痕迹;远山舒缓而轻柔,似雨雾薄罩,声线迷人地吟唱,时而低回、继之清亮,将心之向往与自然的回归,在视觉、听觉中体察出极高的舒服指数。可能是润湿之雨叶,也或许是青涩的草香,无一不令人神往而想踏入画里,尽情享受香风拂面、绿意醉人的沁心感动。

陈品华《山语》 76×56cm_1998(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秋雨来过”是近期中让我颇为惊艳的佳品。若不是逐放自己于山野间,体察季节更迭下湿度与色温渐序而微妙的差异,如何能将秋野上新黄、老绿于秋雨沐后湿透变柔轫的质地表达得丝丝入扣,仿佛行过其间裤管沁透的凉快体验。秋之野就该是温暖而多彩的,特别在雨后,那留不住的干笔在彩水里渲染开来,这是画境和心境选择了技法的铺陈,更是辽阔大地供万物生息无偿的恩赐;在品华的笔下万千气象,典丽而直接。

陈品华《秋雨来过》 76×56cm 2013(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叩访(单纯风景中的人文阐释)

倘若你没顶着烈日,在蒸烤过的土地上劳作过。或者你也不曾眼睁睁地看着风灾土石无情地蹂躏一家子的未来。也或许你突然觉察到:家乡的种种美好已似父母之身若残蠋般一点一滴流逝得心慌…。面对这一切,只能哀叹认命、无言以对,还是将其转化并升华至艺术创作的动能与养分。品华老师选择投身记载,用图与行动拥抱,拥抱这片土地上原有的美好及不完美,更拥抱无力回天的点点缺憾。

因着台东地貌的灵秀,品华老师在书写家园时自然从原始动人的景致着手;而看似单纯风景的表象下,常藏有创作者易感而丰盈的人文情怀。从早期作品“它们的故事一”以极为优雅的色泽铺上满眼的干草土坡,从几近苍白的视觉感中,从旁观者的角度点出人跟土地拼搏的随适与无奈。

陈品华《它们的故事一》 76×56cm 1991(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将一首优美的写景诗谱以二胡苍凉之悲鸣,幽幽远远如电影般隔着萤幕演奏着。相对于“它们的故事一”之抽离,近作“它们的故事二”则多了份致入式的关怀感。这时屋子及荒草都覆盖予暖和色彩,虽荒湮漫漫,相较于故事一里人去楼空之愁怅,反倒多了些许安贫乐居的气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着雨后丰美的草粮或者午后闲适的小憩…。日子依然清苦,仍要在轻叹中正向而勇敢。

两件相距多年的同质等创作,虽都无大尺幅的人文刻画,也没过量的情感堆叠;相同的是品华老师以其温柔之调性润泽这片土坡宿命的干涩。彩笔花花,丰富予无限生机;细嚼岁月,诉说他们生命中不得不却可以承受的故事…日复一日啊!

陈品华《它们的故事二》 76×56cm 2009(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对于品华老师来说,关怀起始于无私的爱所积蓄下的种种期待。只因国中时的校外教学,对于三仙台的神话传奇开始有了向往与爱,以致前前后后两年间,光就此主题便投注近六十幅的创作;如此惊人且不厌其烦地描绘,应不仅仅是风光绮丽、胜景迷人吧!

陈品华《三仙变奏之一》 56×38cm 1992(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作品“三仙变奏”之一、二、三,以其一贯的写景手法将三仙台在不同时期的美忠实地呈现;然而细心如你是否留意到:原始植被正逐步退让出生息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打破神话秘境的生硬建物及如织的观光人潮。这是文明进步的代价,却也是自然保育的悲歌,没有泣血激昂的控诉,品华老师以其高尚的人文素养,坚持从美学的高度优雅轻啜,呈现心中流逝得淌血的不舍。怎不令人动容!

陈品华《三仙变奏之二》 76×56cm 1992(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陈品华《三仙变奏之三》 56×38cm 1992(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同样源于爱乡护土的心所创作之全开大作“天佑都兰湾”。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砌,特别眷顾地将都兰鼻隐身于台东这片纯净的海湾上。山壁在海潮经年的拍击下,进逼着岩壁上的草,虽不敌而崩解,然坚韧如世居于此的子民们,在望而生畏的巨潮袭来时,除了秉持信念、坚持守护外还能有再松手的可能吗!这护卫着后方净土的屏障,以前哨者的姿态屹立着。

陈品华《天佑都兰湾》 112×76cm 2012(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再如石敢当矗立之孤挺椰子树,是品华老师立场观点的投射,它强势地宣誓着不可逾越的止限,即使崩塌有时,然护佑的决心在倒下前绝不容质疑。这在品华老师的作品里是近期创作中的觉省,以往的创作初衷多采取:将心中家乡的美留驻,希望藉由创作的主体语言来唤醒爱乡、敬土的心念。此件作品中坚实的湾壁在强势切入之构图的压境下,让侵袭者的大海都慑服而顺缓,也得以将心底的话说得既明晰又深刻。

陈品华《凝视》 76×56cm 2013(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八八风灾重创台东,这是身为台东囝仔的品华老师不忍卒睹的痛;没有第一时间奔回是怕无法承受眼前的一片疮痍。两个月后返乡探视,在兴昌海边与之凝视(作品:凝视)。心揪结如草蔓般卷曲、交叠出似无止尽的悲鸣,任风吹越…在林梢、在山颠。已涤净的流木支解横陈,在对望瞬间泪已婆娑。可以选择“美丽”的见证吗?品华老师挽起衣袖以画笔将此生态无情的摧残,静默无声地在作品中控诉。远山如此丰美,云层依然低回,回不了家的树根只能在不属于它的角落呜咽!这等深沉之阐释已大大超越物象表层之意涵。心想:当创作者能将禁锢的心灵释放,便能悠游于更广袤的自然空间,轻折一草沾雨露、徐捻一花诉心曲;抒悲悯于创痛时、赞生息于枯竭后。

<未完待续..>
原载:水彩艺术资讯 第十六期
责任编辑:周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风景是陈俊男最晚接触到的水彩领域,写生更是风景画的基础训练。他使还记得刚练习风景写生时,不懂画面的取舍、水分的干湿掌控、当下的气候氛围,总把风景画画成一张张有如风景明信片般的粗俗无味。但也从这几年练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如何画好一张好的水彩风景画。
  • 水彩是最适合旅行写生的媒材,十九世纪英国的画家们就是以水彩画来纪录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的风光,维多利亚女王也是藉由这些水彩画神游她的领土,并成为当时英国最大的水彩画收藏家,同时也让英国的水彩画蓬勃发展。
  • 有些画赏读时 没有惊叹 只留有语塞词穷的澎湃 有种图 话说得清轻 却常搅动又沉又稠的心绪 并非排山倒海的撼动 而是涓涓细流的述说 述说 太平洋的蓝 都兰湾的愁 述说 卑南溪的喘息 在打了赤膊的土地上 述说着四季更迭的容颜 在这片岁月踏走过的扎实 这是品华老师说的画 用彩笔眷着家 也释爱
  • 画家的作品如果不能让人记得人间的温情、土地的芬芳、历史岁月的痕迹、鸟儿的欢唱、和四季的容颜以及增进人类生活品质的美感经验,那有什么崇高的价值可言呢? —品华
  • 大自然的奥妙就在于它总是默默陪伴着你抚慰着你,不会硬要强加什么给你,只是耐心等待你去亲近它。多年来巡礼东海岸,让我从中领会很多。我重复的画沙滩,学习它的“柔软”;画岩石,学习它的“坚毅”;画大海,学习它的“包容”;画大山,学习它的“沉稳”;太多隐藏的道理与美感值得我们去发掘。 —品华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