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 名重泰山的政治家蔺相如

作者:刘晓

人气 35
标签:

【大纪元2014年10月21日讯】说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及“廉颇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很多中国人一定都不陌生,因为上学时就已经学过,自然对故事中的主人翁蔺相如也不陌生。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司马迁对其大加褒扬,赞其“名重泰山”。

蔺相如(网络图片)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惠文王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惠文王同大臣们商量该如何解决,因为一方面给了宝玉,担心秦国不兑现承诺;另一方面不给又怕强大的秦国来攻打。

在商议派谁出使秦国回复时,宦者令缪贤推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理由是他是个勇士,也很有智谋。于是赵惠文王立即召见蔺相如,询问其看法。蔺相如基于赵国和秦国实力上的差别,建议将宝玉交给秦国,并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蔺相如还自荐出使秦国。赵惠文王遂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双手捧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仔细端详良久,发现不愧是稀世之宝,非常高兴。可是过了很久,秦王都绝口不提以城换璧之事。于是蔺相如假意要指出和氏璧上的瑕疵给秦王看,把和氏璧拿了回来,并义正词严的说:“大王答应以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可是我一直看不到大王的诚意。如果大王要宝玉却不肯实现诺言,我就以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玉撞碎了,就先请蔺相如回馆驿休息,还表示自己会实现诺言。蔺相如当然知道秦王不会真的以城换璧,在回馆驿后,就秘密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当秦王知道和氏璧已送回赵国时,非常震怒。可是又无可奈何,只得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不辱使命的蔺相如回国后被封为上大夫。后来,秦国一直没有把十五座城池割给赵国,赵国自然也就没有再把和氏璧送给秦国了。

公元前282年起,秦国先后占据了赵国的几处地盘。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惠文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修友好。本不想去的赵惠文王在蔺相如和大将廉颇的劝说下,同意前往。蔺相如随行。

到了渑池,秦王在筵席上对赵王说:“听说你喜欢弹瑟,我这里有个瑟,请你弹一首曲子来助助兴吧!”赵王弹了一曲,于是秦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弹瑟。”见此情形,蔺相如拿着缶走到秦王面前,请秦王击缶助兴,秦王不肯答应,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之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秦王不得已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于是叫赵国史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在筵会进行到一半时,秦国大臣忽然对赵王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甘示弱的说:“请秦王献出咸阳,为赵王祝福!”

秦昭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此外,因为赵国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赵王平安回国,而且没有失去任何尊严。

机智、勇敢的蔺相如随即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知道后很不服气,认为自己战场上出生入死,才得到现有的职位,而蔺相如只是耍耍嘴皮,结果职位竟比自己还高。于是他公开说:“将来有机会的话,我非好好羞辱蔺相如一番不可。”蔺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他令车伕就转车子回避。

蔺相如的门客十分不满,进谏并要求离开。蔺相如告诉他们:“并非我怕廉颇,而是现在赵国强邻环视。我与廉颇,一个在朝、一个在沙场为赵国效力,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的话,那赵国就危险了。”廉颇听到后非常惭愧,自行到蔺相如家负荆请罪。二人从此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通过史书记载的蔺相如的故事,一个有勇有谋、为了国家安危置个人的死生于度外、不计个人荣辱的人物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也就难怪后世史家对其皆评价甚高。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挺身维护国家尊严的蔺相如(上)
廉颇知错能改--重读将相和有感
成语故事 负荆请罪
中华“赋圣”──司马相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