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孩子成功方程式的三大秘密(上)

作者:周道男、李琼珠、周佳敏
font print 人气: 60
【字号】    
   标签: tags:

要有效执行孩子成功方程式,家长必须从孩子幼时就开始施行“身教”,并依孩子生命成熟度施行有效“管教”,才能将成功特质烙印在孩子的心灵。孩子藉由“内化”这些特质,进而找到奋发向上的力量。

从上一章我们得知,好成绩不能保障未来的成功。唯有细心培养孩子的成功特质,才能确保孩子的未来。

可是有些家长无奈地说:“我很认真培养孩子成功的特质,我告诉他要读书上进,也告诉他不要和别人打架,好好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可是孩子总是不听话。”为什么我们想要灌注到孩子身上的特质,他们没办法吸收?为什么方程式的枢纽f()没办法运作?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这样的孩子,怎么敎?
以下三个案例,你或许觉得似曾相识:

案例一:爱看电视的小明
小明的妈妈向儿童心理咨商师抱怨:“小明总是不听话,爱看电视。我好言相劝,他依然故我。我用买玩具的方式利诱他,他维持不到一个礼拜又故态复萌。后来我受不了痛打他一顿,他就背着我偷偷看。我真的拿他没办法。为什么小明这么喜欢看电视?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改变他吗?”

案例二:自我中心的小英
小英的爸爸十分不解地向儿童心理咨商师说:“我跟我老婆都是研究所毕业,也算得上是菁英分子,我们一向待人谦和,为什么我的孩子完全不管其他人的想法,想什么就要什么,完全没有商量余地?这样的小孩要怎么教?”

案例三:听话的芊芊VS.不听话的婷婷
芊芊的房间常常很乱,妈妈看到了问芊芊:“芊芊总是喜欢到妈咪的房间玩,会不会觉得妈咪的房间很干净、很舒服?”

芊芊大声地说:“是!”妈妈接着说:“那妈妈教你怎么整理房间,芊芊的房间就可以保持干净了,好吗?”芊芊很高兴地说好。

可是婷婷妈妈的运气就没这么好,她要婷婷把房间整理好,婷婷却冷冷地回答:“这不会乱啊!哪里乱?我是乱中有序。”

这三个案例提供一个起点,让我们去探索如何“启动”孩子的成功方程式,一步步协助他们迈向成功的未来。

成功秘密一:想改变孩子,得先改变自己

让我们先从爱看电视的小明这个案例谈起。为什么小明这么爱看电视呢?经过心理咨商师详细了解后,发现与小明同住的奶奶很喜欢看电视,小明幼时,奶奶就一直让小明看电视;小明的爸妈每天工作回家后疲惫不堪,也常藉由看电视消除疲劳。他们看电视时,就要求小学三年级的小明在房间里做功课。小明受不了电视的诱惑,根本无法专心做功课,一直想离开房间和大人一起看电视。

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郑石岩教授在书中提过,许多生活适应有问题的孩子,总可以追溯到身教残留的不利因素。

家长以言教教导孩子,却不知道孩子幼小的心智所蕴含的力量十分真诚,当年幼的孩子像海绵般吸收环境的典范时,不是依据大人所说的话,而是跟着大人的所作所为去做。

大人试图用说的、用骂的去改造孩子,孩子的心智虽然幼小,却没办法受欺骗,他看到的是你的行为,感受到的是你心灵的模式,他不管你说些什么,他的心智径自朝你为他树立的典范走。这就是为什么小明无法克制看电视的欲望。

身教的证明不胜枚举。国外心理学研究发现(Eron, 1987),以严厉手段惩罚孩子,孩子长大后暴力倾向较其他孩子严重。这说明了以暴制暴,结果还是不好的。因为孩子在被惩罚的过程中,遭到暴力相向,感受到严苛心灵的氛围,以后待人处世,也会不自觉以同样严苛的心态面对,造成严重的暴力倾向。因为那是大人对待他的方式,也是他习得解决问题的因应模式。

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都还满和蔼可亲的,不致过于严苛。但是按身教理论推论,如果想知道你的孩子长大后有多成功,可以参照一下自己目前的成功度;你若想知道孩子未来具有多少成功特质,只要看看自己具备多少成功特质就知道了。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讲的不只是先天遗传,更重要的是后天身教的影响。

像小明这个案例,在他做功课时,父母就该关掉电视,陪在小明身边看书;假日也可以带小明到书店买些他有兴趣的书,全家一起讨论。这样小明可以逐渐培养对书本的兴趣,慢慢不依赖电视得到乐趣。如果父母坚持看电视是自己的权利,那么小明长大后,下班时间八九不离十是在看电视,而不是用心教导孩子,也不是努力上进。这样对他好吗?

我就是这么做的。孩子就读国小时,我不以师大卫生教育系毕业为满足,还利用暑假到高师大进修心理辅导咨商的研究所课程。与此同时,我购买了成语故事的书籍,要孩子趁暑假有空时,一天手抄一篇三到五百字的成语故事。当时她们年纪虽小,也能感受到爸爸努力上进的心,每天在家里乖乖地抄写故事,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今天我和孩子才有这个机会一起出书,和大家分享我们的经验。

我的三个孩子人际关系不错,和我的身教也有密切关系。我在任职的国中极力推行“仁爱工作”,带领其他国中老师及有心的学生走入贫困社区,帮助穷人家的孩子升学,给老人希望,给身障朋友温暖。所以我的孩子自幼就懂得对身边的朋友付出,功课不好的同学向她们请益时,她们都会耐心跟对方解释。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人缘会不好呢?

出了社会,人际关系跟职场成功有密切关联,所以,为了孩子好,改变自己吧!让孩子有个学习与模仿的典范,这也是解救小明沉迷电视的唯一答案。(待续)

─ ─摘自:《10岁前,定终生:长大后,最感谢父母教我的7件事》野人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些家长还是会担心孩子的课业,坚信会读书便等于成功的传统价值。不然为什么我们老祖先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孩子的成功方程式果真只有读书这一条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教养不同调的照顾者,有时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况是上一代长辈,甚至是保母。因此当教养不同调的时候,骑虎难下,父母该怎么办呢?
  • 如果孩子已具备自我调节力,那么接下来就要进一步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有效的学习计划与实践后的自我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达成目标,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