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美不胜收 王佩南玉饰设计精品展

钟元台湾台北

人气 192

【大纪元2014年12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玉在中华文化中历史悠长,各项以玉制成的器物与饰品,在人类生命及美学追求中扮演重要角色。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拈花自在-王佩南玉饰设计展”,展期至2015年1月18日止。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表示,期望展览带领观众一探艺术家的设计巧思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迭出新意的珠玉花园。

王佩南很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王佩南的祖父王宏先(广庆)早年担任河南大学校长,来台后担任中华民国监察委员、立法委员。她自幼受长辈熏陶,对艺术与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尤其对中国的玉花饰件情有独钟。十分喜爱传统文化的王佩南除收藏研究外,更由传统玉文化汲取养分,以玉花片为基础,设计充满现代风格的饰品。至今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由传统的编结作品跨足珠宝金工,将充满厚重中华文化底蕴的玉饰件转变为充满温柔情感与趣味的作品。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春闹》。(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菊花》。(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水仙》。(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菊花》。(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玉在中华文化中历史悠长,随时而变,在宗教、政治、礼仪、艺术等领域发展出不同意义。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为探索传统与新创之间的连结,并介绍王佩南充满文化趣味的玉饰设计,特别举办“拈花自在——王佩南玉饰设计展”。展览内容除王女士十多年来创作的精品近90件外,更辅以设计手稿等资料,期望带领观众一探文创工作者的设计巧思。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素心兰》。(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雨荷》。(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小猫头鹰》。(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猫头鹰》。(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王佩南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创工作者要有中华文化的底蕴,不是说单单就做一些设计,而是要把自己文化的底蕴能够发挥出来。“文化就是生活”,她说,玉以前是日常很多人在使用的东西,因为时代变迁、生活方式改变,玉文化已经成了古玩。“我觉得这非常可惜,由于西方的强盛,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影响全世界,但中国人有一套审美观、价值观,会希望大家注意到自己的东西。”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猫头鹰》。(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红鹤》。(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双鹤》。(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双猫》。(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玉有温润、很含蓄、谦退的特质

“动物很可爱、很有意思,花好漂亮。”王佩南表示,有西方人收购她的作品这么说。她说,其实内心不是很希望外国人收购,因为他们不知道真正背后的内涵是什么。西方人只看到眼前的表象,中国人才会懂得骨子里的东西。她提到,中国人好像骨子、血液里就流着爱玉的精神一样,就是喜欢那种温润、很含蓄、谦退的特质。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吉鼠迎春》。(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小蜗牛》。(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湾玉饰设计师王佩南作品《金鱼》。(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设计就是生活”,所有设计元素都来自于生活,必须与生活息息相关才能感动人。王佩南谈到她的玉饰设计之路,“不停往前走、不大回顾,不喜欢做重复的东西,每年都有不太一样的东西出现。”她希望透过展览的作品,传达出玉花本身细腻的文化底蕴之外,还能贴切表达中国人的生活和情感,更希望让中国传统首饰文化再度获得大家的关爱。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拈花自在-王佩南玉饰设计展”,展期至2015年1月18日止,图中为玉饰设计师王佩南,左2为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钟元/大纪元)

责任编辑:梅溪若

相关新闻
宝石达人杨茹芸白手起家
古玉轭
古玉轭 人气 7
题古玉玦
题古玉玦 人气 6
诗歌:古玉蝉(外一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