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乐天知命 君子顺应天意则自强不息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气: 562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1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乐天知命,故不忧” 出自《易经•系辞》。乐天知命,就是顺应天意的变化,知其命数,乐其天然。《易经》被历代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化的根,是古代帝王必修之学,也是将相、商贾的必修之术。《易经》中有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的运行康健刚常,君子要顺天意,体察天道而行才能够生生不息。

古人的天命观

古人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所以一个人要注重个人身心的修养,不管困厄还是显达,要顺其自然,要知道过去和未来的一切都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不要怨天尤人,这样自然就会快乐。

孔子一生敬畏神灵,遵循天命。孔子晚年对自己的一生做过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越距。”他自称五十岁之后,知道了天命,人生修养达到新的高度,从此之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完全符合道德。

有一次,孔子在卫国匡城被匡人包围,孔子依然在屋内弹琴歌唱,神态怡然。子路跑进去见孔子,说:“老师怎么还有闲情弹琴唱歌呢?”孔子说:“仲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想摆脱穷困已经很久,可还是不能避免,这是天命啊!我想寻求通达已经很久,结果还是不行,这是时运不济啊。碰上了尧舜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失意的人,这并不是人们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纣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得意的人,这也并不是人们的智慧低下,是时势造成这样的。知道穷困是命运,通达需要时机。面临灾难而不畏惧,这是圣人的勇气。仲由啊!休息去吧!我是顺天命而行,匡人又能对我如何呢?”

受困的第五天,果然有一位将军前来谢罪,说道: “前几天,我们一直误认您是曾经带兵骚扰过匡城的阳虎,因此让夫子受委曲了。真是冒昧,请夫子恕罪。”孔子此时终于解围而出。

正因为天命不可违,人必须尊天命。孔子很郑重地告知世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提出,不仅要“知天命”,而且要“畏天命”。这个“畏”字是“敬畏”的意思,包含了人对天命的恭敬之心、顺从之意,以及知命而行的豁达。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司马徽曾赞诸葛亮之才:“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但又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不得其时”反映古人的“天命观”,“运数观”,依据“天命观”当时汉室已末,天不归蜀,即使像诸葛亮这样一位“千古奇人”,“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人物也无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诸葛亮不出门便知天下将三分;夜观天象,便准确预知周瑜死而鲁肃代之;仰面北斗,见一星摇摇欲坠其色昏暗,便知自己命在旦夕,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诸葛亮出山帮刘备夺取荆州、西川、汉中成三足鼎立是顺天意而行,所以什么事情都是水到渠成。但在诸葛亮晚年六出祁山中,天不灭魏,几次眼看北伐将要胜利时,总有某种阻力迫使诸葛亮的计划前功尽弃。

一天,诸葛亮在葫芦峪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的军队。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是施用火攻的绝好良机,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的大队人马引入谷。并将其困在葫芦峪,遍山点起大火,欲将敌军全部烧死。司马懿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然而,正当火旺人困,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豪情壮志,使他发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叹。

每一次都是在千钧一发、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发生一件极其不可能发生的事。这是因为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天意,人力不可违。正如《三国》最后四句:“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这四句诗应该说是《三国演义》的点睛之笔。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他们手下的文臣武将表面上斗智斗勇,其实是按照天意而行的。

唐太宗尊天命

唐太宗晚年,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星多次在白昼出现,太史占卜说﹕“太白昼现。主女主昌盛。”此时,民间还流传着一本叫《秘记》的书,其中说﹕“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五代有天下。”

太宗不放心,秘问太史李淳风﹕“《秘记》所说,是真实的吗﹖”李淳风回答说﹕“我仰观天象,俯察历数,这个人已在陛下宫中 ,是陛下的亲眷。”

既然李淳风已破解了预言,并知此人身在皇宫,应很容易找出此人。唐太宗于是问李淳风说:“如果把有嫌疑的人都杀掉如何?”李淳风却回答道:“这是天意,根本没有躲避的方法。有王命者不会被杀掉,恐怕只会枉杀无辜。”

如果太宗当年真的动手,未必找不出将取代唐朝皇位的武则天,只是李淳风认为,即便太宗当时杀了她,却不会改变武则天将代有唐朝天下的天命,她必将轮回转生,差别的是,这次她将带着更大的仇恨,报复于李氏子孙。

太宗皇帝是个善听劝谏的明君,知道天命不可违。对于李唐王朝这样大的威胁及至铲灭李唐宗室的灭顶之灾,他都可以听从大臣的劝告而罢手,而遵从天命。

宋景公仁德改命

上天经常会通过天象的变化来警示世人,在灾难面前看人的一念。一念之善,可以化解灾难。古德云:“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是说一个喜悦的善念,就会带来景星庆云的祥瑞征兆;一个愤怒的恶念,就会带来雷电风雨的暴虐之气。

大善撼天,爱民敬公者必将受到天地自然的庇佑。《史记》中记载了春秋时期宋国的宋景公仁德改命的故事。

宋景公这天上朝时,太史官禀报:“昨天晚上,下官按惯例观察星象,发现荧惑守心,这是个大凶的星象,请大王召集百官商议对策。”

宋景公便召集百官,问他们有什么办法。这时星占家子韦上前说道:“荧惑守心是最不祥的星象,主君王大祸。何况心是宋的分野,正应宋国。不过,大王可以通过祷告驱禳的办法,把这个灾祸转移到宰相的身上。”

景公说:“这怎么使得?宰相是助我治国的人,我若移祸给他,岂不惹天下人耻笑?”

子韦说:“大王可于今日午时三刻登上灵台祭天,将灾祸转移给百姓。”

景公不高兴地说:“你开什么玩笑,人民都死了,我还做什么国君?”

子韦又想了想,说:“那转成今年年成不好,也能过这一关。”

景公有些愠怒:“年成不好,必有饥荒,人民会挨饿。为了自己而坑害百姓,这算什么君王?老子说:受国不祥,方为天下王。这是我的命,我自己承担吧!”

子韦一听非常高兴,退了几步,率众大臣一齐向景公礼拜,说:“微臣向国君贺喜,您这种情愿自己受难,也不嫁祸给臣民的德行,一定会上达天庭,天帝不但能使您免祸,而且您一定还会延寿。”果然,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发生。

宋景公正气凛然,舍己救苍生的行为感动上天,令上天对国家君王的命运作出新的安排。史书上也接着记载:这天晚上火星不但离开了心宿,而且走了三舍,看来上天的确被景公的德行感动了。火星离开了心宿,表明灾祸离开了宋国。**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相信“天人合一”, 天象的异常对应着人间的变化,预兆着人间的祸福。冥冥之中,人的命运似是天注定,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人的生、老、病、死。
  • 新中国诞辰五十有余了。有人把祖国比作母亲,很有道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就像一个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生老病死。在这个生命中每一个人就象一个细胞,每一个单位就象一个器官,每一个部门就象一个系统,时刻不停地在运作着。

  • 庾诜,字彦宝,北齐新野县人。自幼聪明好学,经史百家无不涉猎,精通占卜预测之学。为人善良忍辱。
  • 8岁的崑滨伯,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三炷香拜天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他说,种田对农人来说,是一种修行,风吹、日晒、台风来袭,都无法抵抗。做农夫的不问收成好坏,就是要一直老老实实埋头苦干下去,有米很快乐,没米也一样很快乐,是谓“无米乐”。
  • 宜兰县唯一制作建筑模型的“金钻模型有限公司”,在宜兰的建筑业中,具有相当的知名度。老板陈钻城精湛的技艺不在话下,然其遇到建筑业景气低迷时,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更令人印象深刻。
  • 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公元550年由东魏孝静帝将帝位“禅让”给他后,建立了北齐,定都邺城,改年号为天保。
  • 有道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除非到了风烛残年,自顾不暇的时候。其实,哪个不想过得快乐而无忧呢?而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实现了?“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 历史上的预言家们,几乎都是先知或者境界高深的修道人。他们按照上天安排留下了准确的文字,给善良的有缘人以重要警示,提醒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并给人类指出了生存的希望。
  • 在狭窄的、封闭的、一个声调的环境中,呆惯了,“坐井观天”的次数多了,便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观念而无知觉。
  • (shown)天命就是自觉有一种使命感,“知天命”,即领悟自己负有使命,必须设法去完成。这种使命的来源是天,所以称为天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