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中国信托“从盛宴变饥荒”

人气 4

【大纪元2014年12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随着经济放缓和对投资者资金的竞争加剧,中国曾经高飞的信托行业今年的运气逆转。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信托贷款迄今连续五个月下降,这是自从2010年以来最长时间的下滑。

在今年六月份之前,信托未偿还贷款曾经连续33个月上升,令中国信托行业超过保险业,成为第二大金融行业,仅次于商业银行。

《金融时报》12月16日报导说,来自中国信托协会上周五的数字显示,整体信托资产,包括贷款、公开交易证券和私募股权式投资,第三季度增长的步伐达到两年来最慢。

“经济已经冷却。” 一名信托行业高管邓举功说:“公司对融资的需求不是很强烈。”

就在一年前,信托公司还在经历一波增长。在2010年,随着监管机构试图遏制银行的信贷爆炸,银行转向信托帮助它们规避借贷控制。

信托公司从银行购买贷款,然后打包成高收益理财产品,它们将其作为存款的更高收益的替代品推销给银行客户。信托资产从2011年的2.9万亿元飙升到2013年末的10.3万亿元。

然而现在,央行已经降息,并且敦促银行加强贷款以抵御房地产和制造业的投资放缓。

一名打包理财产品的上海银行家说:“我们到哪里去寻找项目来制作信托贷款?”

新型高收益投资产品的竞争

《金融时报》报导说,同时,信托公司面临来自新贵公司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他们提供新型的高收益投资产品。

讽刺的是,信托公司本身常常被指责为逃避监管限制但又从事类似银行的功能,但是现在它们开始警告更加不受监管的对等网络(P2P)贷款的风险。

“只要有利可赚,人们就会趋之若鹜。”邓举功说:“这种P2P市场看起来非常混乱。但是我们信托公司必须获得银行监管机构的批准。”

信托公司本身也对金融风险变得谨慎。在2010~2012年,信托公司频繁跟银行合作贷款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

但是今年房地产市场的下滑造成小型开发商的窘迫,它们常常依赖信托融资。

上海的信托高管邓举功说:“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在增加。我们现在对于这些极度谨慎。因此来自这两个来源的项目数目已经减少。”

高风险贷款化身更奇特形式

《金融时报》报导说,旨在遏制影子银行风险的新的监管规定也冲击该行业。

四月份,银行监管机构发布新规,所谓99号文件,限制银行跟信托合作的自由。尤其是,规定禁止银行使用回购协议。这种协议让银行暴露在贷款的潜在信贷风险当中,即使它们不再出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

今年初几乎违约的高收益信托产品提高了人们的风险意识。

然而有迹象显示,一些高风险贷款没有消失,而是采取一些新的更奇特的形式。随着信托贷款下滑,一些信托金融家转向股权融资结构,其中包括一个回购协议,要求股票发行人支付固定股息,并在指定日期买回股权。

一名信托行业分析师说,他们在使用一个回购协议将股票转换为债务合同。实际上,它仍然是基于债权债务关系。但是他们不喜欢用贷款形式,因为它常常受到限制。

责任编辑:孙芸;复核编辑:姜斌

相关新闻
“点燃生命之火” 彰化家扶两年助60儿童
信托公司老板:神韵勾画出中国的景象
企业债违约频发 债务风险弥漫中国
中国信托产品5月迎兑付高峰 金融风险加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