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家

【醉梦话丹青】(1)文人画《尘外山外山》

作者:曹醉梦
font print 人气: 116
【字号】    
   标签: tags: ,

醉梦话丹青》 序言

中华之文化源远流长,约2500年前,绘画艺术就以竹木、皮帛、粉墙为依托介质,就形成以毛笔蘸黑墨、行笔成黑线做为造型方式,用极为抽象的笔墨语言来表达画家丰富的情感,夯实了较为完备的造型秩序和抒情理念,虽经朝代的数度更替、社会文化的扭动、外夷文化的侵蚀以及本土文化的撕扯,仍未撼动这种绘画方式的表达秩序,一些想改变“她”的人都没有成功过,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大大不同于其他绘画语言的叙事方式。

这种绘画除以笔和墨为造型语言外,就是以独特的色彩表现,赢得了在艺术长河中的不朽地位,“丹”为红色,“青”为深冷蓝色,均来自于矿石,经研磨施胶赋色于图,千年不变。至今此二色仍是这种绘画的主体色。为有别于外夷绘画,故这种根植于中国、极有特色的绘画形式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也叫丹青。

古人用丹册记勋,青册记事,“丹青”也表史册;丹青艳而不泯,故以比喻始终不渝;文人们也常以此比喻一个人业绩功勋;一般意义上,丹青常指中国画。

醉梦话丹青》之一 文人画 《尘外山外山》

文人读的书多,总要找个发泄点吐出来,以表心中之情,言则有之,但言之枯淡;舞者有之,但舞之短暂;歌者有之,但歌者瞬逝。唯有图之,可久而观之,且可籍图抒己之情,呼己之声。故中国的文人雅士多亲绘画。

文人们以图寄情由来已久,文人画在中国画崎岖的山路上时隐时现,这种绘画形式非眼见之物、非现实之状,是借物象抒胸中之情、畅心抒怀、恤他扬志,这便有了浪漫的构图,如鹤松组合、深冬见夏鸟、南草会北树等,更为明显的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大大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散点透视。

《尘外山外山》初作于1998年,1999、2013年再补完成,用细工勾线造型,牛毛皴法塑形,赭石渲染春树及山石明处,花青罩染暗部。

表现的是两个洒脱的雅士静坐在野外,淡淡的茶,轻轻的风,散淡素语,似乎与远处水边凉亭下的谁在对语。

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电声乐器的尖叫,更没有得失后的庆典酒话与怨天尤人;有的只是蛙声和蝉鸣、雨打芭蕉和草庐纳飞燕、布衣麻履、清茶野菜、恬淡的生活、达观的出世人生哲学,便成为历代文人们所祈求的“形而上”的生活模式。

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当朝画家的绘画,文人画的题材多不为人知之类,绘自然景物表心灵感受。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渔翁、樵夫、隐士、修者……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雅士、隐者的化身。

梅,孤高自赏,不与旁类同好恶;
兰,幽香自怜,不与他草共荣衰;
竹,虚心直节,不与他木求曲圆;
菊,凌霜傲骨;不与他花争光水。

写水,渔翁垂钓静等鱼——不急功近利;画山,樵夫负重不斜视——不问世事。虽有释道思想的淡薄,也有儒家文化的恤弱……

山静则雁成行,
水动则蛙声扬。
心平则草木生,
悠然则南山现。

(点阅【醉梦话丹青】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岁时就计划为但丁《神曲》着手绘制插图。他的艺术才能大多体现在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上。除了神曲之外,他还为其它文学名著制作精美的插图,如《圣经》、《失乐园》、《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图的面世,即被大众认为文学结合视觉艺术的一大杰作。
  • 法国艺术家路易-利奥波德‧布瓦伊(Louis-Léopold Boilly)擅长画肖像,他画了大约5,000幅小幅肖像画,有专家认为这样的数量算少。布瓦伊绘画技巧精湛,加上他的聪明睿智,创作令人赏心悦目的错视画(trompe l’oeil,欺瞒眼睛,译注:一种逼真到能骗过人眼的作画技巧);有时也创作挖苦人的讽刺画(scathing caricatures),当中有许多是自画像。
  • 仙子仙女和他们丰富的传说故事,久远以来就让世人着迷,对英国人来说尤其如此。在维多利亚时代(1830至1900年代),仙子画(fairy picture或fairy painting,又称童话画/精灵画)成为独特的艺术流派。这种对童话的迷恋始于19世纪中叶,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变革所推动的。面对科学进步和工业化发展,人们在自然世界之外,对于灵性世界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 17世纪意大利画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圣母无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又称圣母无原罪始胎、圣母始胎无染原罪)散发着神圣美丽、纯洁和光芒,圣母的一颦一笑都透露出她最虔诚的心。她微微仰头,虔诚地凝视着上帝,双手轻轻合十,做出祈祷的姿态。看着画作,你仿佛可以听见天使吟唱的赞美乐音,飘扬于云层之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