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啸余波再起 核污染惊现大温哥华

大海啸3年后 福岛核污染漂洋过海袭至卑诗 人类健康海洋生态受威胁

人气 10
标签: ,

【大纪元2014年03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怡然温哥华编译报导)大温菲沙河谷哈里逊河(Harrison River)河口一带,去年发现疑似日本福岛海啸的漂浮物,现已证实河域附近土壤含有核幅射污染物质。专家们近来发出警报,担忧其对卑诗西海岸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宫城县东方外海发生的9.0级地震与海啸,令福岛第一核电厂造成一系列设备损毁、炉心熔毁、辐射释放等灾害事件。2013年7月22日,在事故发生两年后,东京方面表示,核电站内的放射性污水正泄漏流入太平洋。
  
一位日裔居民Aki Sano去年11月16日向西门菲沙大学提供了菲沙河和哈里逊河口的基尔比省立公园(Kilby Provincial Park )的土壤样本。他表示,在哈里逊河口的河岸曾发现一些可疑的核幅污染物质。
  
卑诗当局也从基尔比省立公园采集了土壤样本,发现含有铯(Cesium)134元素。另外,附近的三文鱼和产卵的鲑鱼也被分析出携带了辐射元素。这是日本灾难之后,卑诗省境内首度发现这类核幅污染物质,也进一步证明了福岛核泄漏已经波及到加拿大的海域和空气中。
  
西门菲沙大学资源及环境管理学院副教授亚拉尔瓦(Jose Alava)对在土壤样本中侦测出铯134元素,感到震惊。他认为,这意味着福岛核泄漏并未得到完全控制,核幅污染可能经由海面或空中,横越太平洋袭击卑诗省。这是一个引人关注的国际问题。
  
据亚拉尔瓦表示,铯134元素幅射尘的半生命周期为2年,意味着两年内幅射污染量值可减半。而它存在于环境中本身,就标示着福岛核泄漏污染的持续。铯134元素对人类和海洋生物的危险更持久,它潜伏在食物链中的半生命周期为30年。专家们建立了一个模型,从观察铯134元素对以捕鱼为生的虎鲸产生的影响中,发现人类在食用海鲜后,所受到的影响是日本预计的十倍。
  
他介绍,近来联邦削减了生态学者和非政府机构的开支,但加国是最应该加强对污染监管的国家。土壤样本中铯134的含量很低,还不知道其确切的水平。专家们计划从靠近温哥华的本拿比山采集土壤样本。
  
早前西门菲沙大学化学副教授斯塔若斯塔(Kris Starosta)曾经在温哥华岛外海水域的雨水和海藻中发现了碘(Iodine)131元素,碘131的半生命周期为8天。亚拉尔瓦说,铯134将可能造成哪些影响,还不得而知,不过预计可能对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伤害。

(责任编辑:何坚)◇

相关新闻
日本老农海啸后受困家中 昨天被记者发现
海啸后首次 日官员视察核电厂
日本海啸垃圾2014年到达卑诗海岸
日本7.1余震   海啸警报解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