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企业违约频现 债务危机或将爆发

人气 1

【大纪元2014年03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开年至今大陆企业违约事件不断,从中诚信托到刚刚发生的“11超日债”,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已破,令投资者终日惶惶。而据不完全统计,大陆400余家上市公司发行的460起公司债尚未到期,但多家公司隐现违约风险,债务危机或因此爆发。

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 官媒释放不兜底信号

开年至今市场风险点不断出现,中诚信托事件拉开了违约的大幕,虽然最终保证兑付本金,但在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大环境之下,各行业和企业犹如在一辆行驶不稳的火车上,随时有偏离轨道的可能。

中国债市史上首单违约悄然到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5日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流动性危机尚未化解,通过公司自身生产经营未能获得足够的付息资金,“11超日债”本期应当兑付的8980万元利息只能支付400万元,至此,中国首例打破刚性兑付的事件终于爆发。

中共官媒3月6日、7日报导称,“11超日债”违约将打破刚性兑付这一扭曲的潜规则,是债市市场化的必经之路。金融业不要再指望政府会兜底了。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认为,市场对超日债的违约早有预期,虽然该公司在2013年3月如期兑付了首期利息,但违约风险一直高悬,自去年7月以来一直处于停盘状态。当2013年公司经营继续亏损的消息坐实之后,债券违约已在所难免。博时基金认为,2014年投资者风险意识必须确立,因为金融改革的另一面就是风险的有序暴露。

A股未到期公司债达6706亿 多家有违约风险

在经济增速依然低迷的背景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公司债出现违约。除上海超日出现公司债到期因资金紧张而违约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预告业绩巨亏。例如,珠海中富的公司债“12中富01”更是因为2013年业绩下调至预亏10.8亿元至11.7亿元而被临时停牌。种种迹象表明,公司债并不如投资者所想像的安全。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随着信用风险在身边引爆,无论是机构投资者、零售投资者,还是承分销机构,抑或评级机构,都必须正视信用风险重估的问题。

据IF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6日,目前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未到期的公司债还有460起,合计规模为6706亿元。

美银美林的崔巍认为,虽然“11超日债”违约不大可能立即使中国金融体系陷入流动性吃紧状况,但很可能会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

除珠海中富因业绩亏损而导致公司债停牌外,近期仍有上市公司如天威保变、华锐风电等发布业绩预亏公告,相应的这些亏损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也将随后出现偿债风险。据天威保变预亏公告显示,公司2013年预亏52亿元。此外,华锐风电也预计2013年续亏30亿元。并且产能过剩行业的产业债也将因这次信用风险的爆发而重新定价。

金融业风险点越来越多

上周,私募中欧温顿的北京分公司老板失踪,携款4亿,引发业界一片哗然。这家经营所谓P2P理财、集合理财业务的公司,通过摆摊、沿街吆喝的方式吸引无数投资者资金后,位于朝阳区国贸海航实业大厦16层的中欧温顿已经人去楼空。

信托、债券、私募接连发生问题,市场在猜测下一个会是谁。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刘亦千认为,投资者要警惕基金子公司,不少子公司什么业务都做,很可能会投资非流动性产品,所以出现违约的可能性不小。而公募实际上是比较安全的,他们都是投资流动性较强的产品,而且是集合式投资,相对而言风险是可控的。

根据中共证监会统计,截至2014年2月,基金子公司数量已经达到63家,覆盖了90家基金公司的七成。而基金子公司涉猎广泛,包括股权质押、定向增发、基建项目、银行资产池、私募股权投资,金融领域和实体项目。

实际上,除了投资者自身要提高风险意识之外,当风险爆发后,投资者如何索赔也是一大问题。这么多年公募基金老鼠仓的索赔都是无一例成功,并且私募的监管还没有到位,私募投资者的索赔更令人担忧。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责任编辑:刘晓真)

相关新闻
中共央行1月金融数据藏“暗鬼” 形势很不妙
外媒:中国有灾难性崩溃的严重风险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创新高  2014年违约或不可避免
“信托地雷”一触即发 中共救助难挡金融动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