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智慧之——神传汉字(4)

作者 : 静远
font print 人气: 59
【字号】    
   标签: tags:

(七)“变(变)”

变:从攴 声,本义作“更”解(《说文》),乃改易之意,攴乃施力使有所为以更之,故以攴。又以 音鸾,本作“治”解,亦作“不绝”解,变在治旧为新,亦有前后相续不绝意,故从 声。

其义为:变化曰变,如《易书》“化而裁之存乎通,推而行之存乎变”、“变化者进退之像也”;改变曰变,如《后汉书》“指擿变像, 以求天意”;变动的曰变,如《史记》“观万物之变态”。

《说苑》云:“天地动而万物变化”,所以动与变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动则变。其于时空经纬之间有着广阔而深邃的内涵,正因为宇宙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天地万物方得以呈现。日月运行,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暝的变化,在地成就山川河域动植高下的气象。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夜尽昼来,寒尽则暖,物转星移,春夏秋冬,四时景象,花开花落,落叶缤纷,晴空万里,风起云涌,飞沙走石……令人不得不感叹,天道自然的变化,何其磅礡雄伟,从而产生了宇宙万有的森罗万象。

而作为人本身,亦如同一个小宇宙般,虽然于茫茫寰宇中,人生细若微尘,但细观人从内在的起心动念,以至于言行举止,其实已经无时无刻不在变的范围内。那么应如何安身立命让自身的小宇宙能安于大宇宙之中呢?

首先应知,小从待人接物,大到人事变异,旦夕祸福,山崩地裂,无不是在变的因果间,无不是在宇宙规律中。因为有了起因,则必有变化的结果。起因,又有善恶之别,故变化当有美恶之分。总之,变的道理,至宏至微,所蕴含的道理深远广大,令人探索深思。

所以,以不变应万变是深刻的大智慧。人们观察到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则为人当遵从天理,乐行天地之道,乐知天命之造化,与天地相应,才能知变,应变,无忧无虑地安于所处之境。

历史上的古圣先贤们,数千年来引导了一代又一代后人,谨守一颗仁德的道心,是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根本。如《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成就万事万物的是天命之性,此乃天地法则。

仁德之士见此道,即认之为仁,聪明之士察此性,则认之为智。皆遵循此道此性,则能生生不息。这个道,就是不能片刻离开人的身心。所以君子之道能涵盖万有,为万物之根。虽世事变化无穷,然则人道心不可变,志向不可变,气节不可 变,善念不可变,方是应乎万变的大智慧。

人只有遵循天道,才能和天地同为一体,明了宇宙人生真相,才能够持久和永恒。正确分析和把握时局、天下大势,谨守这万变之宗方可在变幻纷纭的世间深谙时变、事变之理,通达变化之道。

(八)“时(时)”

时(时),左为日,右上为土,表大地;下为寸,表刻度,形像地展现了时的含义。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就是利用太阳的影子,投射在有刻度的盘上,以不同的刻度表示不同的时间。

其义有:包括时间、时辰、时期、时候、时代、时机,如《论衡》“累日为月,连月为时,纪时为岁”;适合时宜曰时,如《汉书》“阴阳调而 风雨时”;适时曰时,如《孟子》“有如时雨化之者”。

时间是宝贵的,又是神奇的,也是最公平的,它既有限又无限,既抽象而又具体,其内涵极为丰富,它是扭转乾坤的力量,它是稍纵即逝的速度,因此,惜时成为亘古不变的话题。

自古以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惜时如金,古语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是说像大禹那样的圣人都珍惜每一寸光阴,一般人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

古人惜时是为了学习和了解更多的道理,求真求道、修身立德。《诗经》云“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是说:“君子啊!勤勉不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一个人如果一生浑浑噩噩,糊里糊涂,与真理无缘,那就等于白活了;如果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一朝得道,即使晚上就死去也无 憾,这里形容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的重要和迫切。

古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闻道求真,学以致道。仁人君子要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要懂得天道、人道、世道,要知安身立命,知礼明法,知人论世,兼济天下。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描述出消逝的时光就像这东流的河水一样,日夜不停流去。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弘道自强不息,他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说有些人浪费光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如果一群人整天相处在一起,说的都是无关道义的话,又喜欢卖弄小聪明,这样的人实在很难走上人生正途啊。

古语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韶光之匆匆易逝,劝勉世人要及早努力,有所作为,勿虚度年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代岳飞一曲浩然的〈满江红〉,道尽了满腔爱国的壮志,惜时的可贵。

宋代陆游一生惜时,勤学并勤写作,在诗词、散文、历史训诂诸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留下九千多首诗词。他写道“少小喜读书,经夜守短檠”,他84岁时还自谦是学问不足的“驽马”,读书依旧刻苦,并说“青灯有味似儿时”。

秋夜读书时:“挑灯夜读书,油涸意味已,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冬夜读书时:“寒生点滴三 更雨,喜动纵横万卷书”。他还谈到读书尤其重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勤学,持之以恒:“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另一方面在于躬行,才能真正理 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善言铭作要躬行,字字微言要力行”,“读书历见古人面,好义常先天下忧”。

确实,时间稍纵即逝,然而,对于珍惜时间的人,它却馈赠以无穷的智慧和财富。“莫向光阴惰寸功”,意在劝勉人们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善用眼前的每一秒。把握好瞬间,也就是把握了未来。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事物从人们的心目中抹去,也能让一切伟大的人和事永远名垂青史。

如何珍惜时光,在每一个宝贵的瞬间了悟人生存在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关键的。要抓住有限的时间追寻真理大道,在有限的时间做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让那些稍纵即逝的宝贵瞬间变成真正美好的永恒吧。

汉字的智慧,使人从字的意境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传统汉字文化演绎着历代人们敬天信神,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其历史使命和伟大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宇宙真理,使生命获得升华,步入到大道的境界之中,以达天人合一。@

(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语说:“做善事,贵在坚持不懈。取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成亿。九层高的楼台,最初也是开始从累土渐渐累高的;千里之远的行程,最初也是开始从脚下一步一步的走!”知道是善事,就要马上去做,而且还要认真努力的去做,持之以恒。
  • 语云:“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而作恶之人则“吉庆避之,恶星灾之,刑祸随之”,以因果规律导人以正,启迪人以去恶念以修善行,通晓圣贤之理,相信因果报应,修身进德;切莫恣情纵欲,任意造业,无所忌惮,其结果必害人害己,以致天灾人祸,世间乱象。古籍中记载的这类事例非常多,以下举几个例子。
  • 范蠡出身“衰贱”,但素有大志,见识高卓,他曾拜奇人计然为师,研习治国治军方略。年轻时就学富五车…
  • 于谦(1398~1457),明代浙江杭州人,是一位正义忠烈之士。他曾任监察御史,常手拍胸脯叹道:“不知此一腔热血,何时洒于何地!”是随时准备以身许国的人。他死后,许许多多的人到坟上去祭祀,并传出:在他的坟上祈求托梦以解疑惑的事,非常灵验。
  • 北宋清官包拯一直是中国为政清廉的典范,其“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之道一直有口皆碑,而为后人所敬仰。
  • 孝与不孝都会有因果报应......
  • 原西川节度使段文昌,字景初,在湖北江陵长大。他父亲叫段锷,是支江县县宰,后来任江陵县令。段文昌年少时喜爱蜀文化。后来去游历成都,曾拜谒韦皋。他很为自己的才学而自负,与他交游的都有高士之名。
  • B>三、以德教化
  • 惠之,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雕塑家。据北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杨惠之最初与吴道子同学绘画,远师六朝名画家张僧繇笔法,号为画友。后专攻雕塑,“为天下第一”,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誉为“塑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
  • 关于因果确实也是一个一下很难说清的问题,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迷的世界,未知的东西太多太多。有人问:“因果在哪儿啊?我怎么没有看见啊?我看那些坏人活得比好人还自在呢。”中国历史上留下很多历史故事,其间也不乏谈到因果,下面《史记•李斯列传》中所讲述的史实就是一例,读后可能会得到一些启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