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城市:正方形住宅的先驱

矶 达雄 / 译者:杨明绮

人气 221
标签:

1958 Sky House
由四根立柱撑起浮在半空中的楼板,四周是犹如阳台的回廊,以外侧为木制挡雨板,内侧装上玻璃窗的方式,双重防护室内空间。上方是贝壳形混凝土天花板,下方是一整片没有梁柱的正方形空间(7.2×7.2m)。

菊竹三十岁那年打造出自宅“Sky House”。参考完工当时的杂志报导,屋内摆置着餐桌、床等家具,显然已经入住。

这栋住宅也是落实日后菊竹构思的“代谢派”(能够新陈代谢的建筑与都市)一个具体之作,也就是将厨房、浴室、洗手间等用得到水的设备予以单元化,形成移动式巨型家具,当这些单元老旧时,可随时更新替换。菊竹将这些可随时更换的单元,称为“move-net”,也是他与居家设备厂商共同开发的产品。

(1)位于二楼的玄关是1970年代增建的部分,最里面的墙上有镜子。前方是流政之设计的石雕装饰,东光园饭店的照明设计也是出自他之手。
(2)三楼的回廊。挡雨板不用时,可收纳到壁柱内侧。
(3)关上外回廊挡雨板时的模样。采无双窗设计的挡雨板,到现在还是能顺畅滑动。
(4)由四大块贝壳形混凝土板组合而成的天花板。
(5)室内为7.2m×7.2m的正方形空间,天花板与拉门中间镶上格窗。
(6)北侧的壁龛是之后才增设。
(7)地板与门槛之间,设有透明间隙。
(8)抬头看玄关旁,发现以往挂着“move-net”孩童房的痕迹。
(9)傍晚从南东侧看到的外观一景,映照出贝壳形混凝土天花板形状。


“move-net”的概念不仅用于设备。夫妻有了小孩之后,也可以将孩童房打造成“move-net”,挂在主楼层下方(参考195页)。

除了与水有关的“move-net”更换过几次之外,孩童房也增设过两个。随着岁月流逝,撤掉孩童房,改以埋进去的方式,增建在主屋下方的庭院。菊竹的自宅具体实现他所主张的代谢派理念。

40年后依旧是年轻建筑师的参考范本

这栋住宅的另一个特色,就是采取正方形平面设计,而且是没有方位,也没有内外之分的完整空间。

参考1950年代建筑师设计的住宅平面图,可窥知当时的主流设计是朝东西向伸展的长方形。比“Sky House”更早以正方形平面设计闻名的是,增泽洵以“最低限度住居”为题设计的自宅(1952年)。这栋正方形住宅标榜以最少的建材,打造必要的楼板面积。但由于面向南侧的空间是采两层楼高的挑高设计,所以室内还是有考虑到方位问题。既然是正方形空间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不是吗?

1960年代,像是篠原一男设计的纸伞之家(1962年),以及矶崎新的中山邸(1964年)等,都是设计者刻意以正方形展现设计理念的住宅。1958年完工的“Sky House”显然领先一步。

进入1970年代,毛纲毅旷的反住器(1972年),以及相田武文的涅槃之家(1972年),都是采取正方形平面设计的后现代风格住宅代表作。然而,比起正方形平面设计,这些作品更偏重立方体概念,看得出与“Sky House”在设计上有些许差异。

另一方面,1990年代由SANAA(译注:由妹岛和世、西泽立卫成立的建筑事务所。)设计的S-house(1995年),以及由Atelier Bow-Wow(译注:由塚本由晴、贝岛桃代等人成立的建筑事务所。)设计的Ani House(1998年)等,似乎受到“Sky House”的影响,展现不拘泥方位的设计意图。

即便过了四十年,菊竹的早期作品还是深深影响后代年轻建筑师的创作。

抵抗都市的胡乱开发

“Sky House”建于东京都文京区音羽。原本从建于斜坡的住家三楼,可以远眺西侧的广阔美景。完工后,还能清楚看到几年后,由丹下健三设计的东京圣玛利亚大教堂。菊竹最喜欢工作时,看着射入屋内的夕阳。

1960年代即将结束时,因为首都高速高架公路开通,再也眺望不到广阔美景,还伴随着恼人的噪音问题,加上附近土地用途变更,西侧盖起高楼大厦。菊竹受访时,曾抱怨:“现在挡雨板一整天都必须紧闭。”(摘自《代谢派建筑的轨迹》INAX出版),对于都市的胡乱开发,十分不满。

目前这房间主要用来招待客人。拜这次采访之赐,我们参观了屋内。以往开放的西侧目前拉门紧闭,暂不开放。相反的,当初完工时半开放的东侧,也就是设置“move-net”的浴室与洗手间,目前全面开放。看来开放的方位似乎根据周遭环境变化来决定。

这也正是“Sky House”采正方形平面设计的理由之一吧。面对都市的胡乱开发,这栋住宅依旧持续对抗。

Sky House
所在地 东京都文京区
结构 RC结构
楼层数 地上3层
总楼地板面积 247.34㎡
设计 菊竹清训
结构设计 早稻田大学谷资信构造研究室
设备设计 森村设计
施工 白石建设
完工 1958年

(1)Sky House是战后现代主义住宅的指标。
(2)由四根RC壁柱撑起浮在半空中的三楼正方形空间。←这张照片(果真是天空之家!)令人印象深刻,可惜现在斜坡下方是成排大楼,已经没有能看见这般光景的地方了。
(3)Sky House
(4)1980年代附近土地用途变更之后,建了一整排大楼。
(5)入口的东侧外观是这样的感觉。
(6)二楼增建玄关,加上南侧斜坡被半透明的围墙掩盖住,已经没了浮在半空中的感觉。
(7)完工当时
(8)Sky House的本质不是外观,而是室内!
(9)从二楼玄关的楼梯上到三楼,首先会被回廊的美震撼。站在由突出的屋檐与混凝土地板构成的空间,仿佛可以撷取空中的风景。It’s a sky!
(10)喔喔~Sky!


(1)为求更能有眺望全景的效果,包围回廊的木制拉门与壁柱的尺寸均只有1/2宽,可以完全收纳于墙后。
(2)原来是这样啊!
(3)而且木制拉门可以开关,用的是称为“无双窗”的传统工法,施工非常精巧。
(4)长女菊竹雪女士为我们介绍。
(5)虽然光看回廊就已经叫人惊叹,其实主菜还没上桌呢!位于三楼中央的起居室,是一处气氛十分庄严,犹如圣殿的空间。
(6)哇!天花板好低!
(7)这是第一印象。坐在室内完全感受不到壁柱的存在,漂浮感的天花板仿佛覆住天空。虽然菊竹曾留下一句名言:“柱子构成了空间……”,但这间起居室显然是“天花板构成了空间”。
(8)隔开起居室与回廊的格窗,不只是上方与天花板隔开,下方也是做悬浮式设计,仿佛格窗也浮在半空中。
(9)虽然这栋住宅最受瞩目的部分是在架空式设计,以及“move-net”(可拆卸的设备与房间)等方法论,但其实菊竹真正想要传达的理念是:“即便是都市里的小住宅,只要多花点功夫,也能变得这么美。”当真是方法论<美感。
※关于方法论的部分,请参考矶先生的文章。@

摘自 《浮动城市:日本当代建筑的启蒙导师 菊竹清训的代谢建筑时代》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教战手册:挑选沙发7步搞定
空间魔法师:巧思创造内置空间
小动作大改变 简单居家布置减压法
走进英式乡村风的家:悠闲生活(4)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