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诚信

作者 : 静远
font print 人气: 156
【字号】    
   标签: tags:

古语云:“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做到真实无妄、诚实无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信”从造字结构看,“人言为信”,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样可以立身处世。

古人为人诚实守信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下举其中几例︰

欧阳修治学严谨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官至副宰相,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德的修养,提出 “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他的诗词和文章在当时就被称为“极品”,受到文人学士的广泛赞誉,这源于他的治学严谨,做文章务求精益求精。他每写文章,草稿出来后,即贴在室内墙壁上,反复推敲修改,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直到称心如意为止。

例如他写完〈醉翁亭记〉后,诚心向人征求意见,他读给一位樵夫听,当读到“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时,樵夫说:“您文章的字好像多了点。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门,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

顿时,欧阳修明白了,于是提笔将前边一串文字划掉,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只这一句便总括了滁州胜状,也总领了全文气势。

欧阳修不仅严谨治学,也严谨做人、做事。他待人真诚坦荡,始终注重提携奖掖后俊,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等人皆出于他的提拔,使北宋文坛出现了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

欧阳修与宋祁同修《新唐书》,书成后,按惯例修史在书前只署官位最高者一人的名字。当时欧阳修比宋祁的官位高,因此,御史决定《新唐书》只署欧阳修一人的姓名。但欧阳修却说:“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 其功乎?”宋祁知道后很受感动,说:“此事从所未闻也!”

欧阳修晚年时,仍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复推敲,甚是认真,有时忙的废寝忘食。他的夫人道:“你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又何必费心去一一修改呢?”欧阳修认真地说:“我既然发现了错误的地方,那当然要去修正。要不就会误导后人啊!”(《宋史》)

宋濂谨守诚信

宋濂,明初文学家,官居学士,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风格要与道德内涵一致。他自幼守信好学,一生勤学不辍,“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自己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所以只能向有丰富藏书的人家借来看,借来以后,就赶快抄录下来,每天拼命的赶时间,计算着到了时间好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为诚实守信,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时值隆冬腊月,北风狂呼,以至于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冰,家里穷,哪有火来取暖?宋濂手指冻的都无法屈伸,仍然坚持连夜抄书。抄完了书,一路跑着去还书给人家,决不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

面对贫困、饥饿、寒冷,宋濂不以为意,不以为苦,一心努力学习,明白了很多做人之理。到了二十岁,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贤之道。但由于没有老师指点,遇有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己同乡中有成就的前辈请教。

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前辈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准备上路时,他的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

宋濂说:“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一个人走在深山之中。

当他到达老师家里时,四肢都冻僵了不能动弹,很长时间以后才有了知觉,老师赞叹地说:“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正是因为宋濂能忍受穷苦,把艰苦的生活当作是一种磨炼,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以苦为乐,他才能成就事业。他说道:“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读书明理是最神圣的事情,所幸自己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明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张机(约公元148~219年),字仲景,南阳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着《伤寒杂病论》传世,该书被后世人称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而他本人则被历代医家尊为“医圣”。
  • 中华易理术数的开源是《河图》、《洛书》,然而现在留传下来的那两张简单的点阵图,对现代人而言,晦涩难懂,让人研究不透。如能洞悉其渊源与传承脉络,依循中华文化的脉络,便能领会中华文化的内涵。
  • 孝节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统四字道德准则。忠、孝是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的价值观,与做人应坚守的“节”,与人类应遵循之行为标准“义”一起,成为主流社会观念文化。
  • “夫孝,德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孝”字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为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 字。
  • dfsfs
  • 智,从日从知。知谓通晓事理,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为智,也就是知。其本义作“智知也,无所不知也”,即智慧之称。
  • 《说苑》云:“天地动而万物变化”,所以动与变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动则变。其于时空经纬之间有着广阔而深邃的内涵,正因为宇宙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天地万物方得以呈现。日月运行,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暝的变化,在地成就山川河域动植高下的气象。
  • 果规律是宇宙的法则,天经地义。其实人无论做了什么都有报应,古语云“善因善报,恶因恶报”,天理在制约一切,人的所作所为、一思一念神明都在监察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 (shown)伏羲氏怀大德,负天命于人世,所以在神的授意下,得到《河图》,从而悟破了天地人之奥秘,传下八卦太极。而孔子终其一生求见《河图》、《洛书》而不得,这也是天意的安排,否则儒家就不能独成一家承传至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