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奖励施舍者”视频热传 福份伴随善心

人气 422

【大纪元2014年07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你相信吗,好人真的有好报。在Youtube上流传着一个短片,一个“流浪汉”给那些施舍他的人5美元,作为善行的奖励,感动了很多好心的司机。事实上,回报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上,而是对本人实实在在的回馈,也验证了施比受更有福。

心理学家称:“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

“流浪汉”奖励施舍的人

2014年2月19日,Youtube上流传了一部短片,题目是《流浪汉传播爱给那些慷慨施舍的人》。这名装扮成“流浪汉”的人叫Yogi,为了让更多的人有爱心,他打算花时间、金钱来奖励那些有善心的人。他将自己打扮成流浪汉的样子,胸前挂了一个牌子写着“你是好心人吗?”并站在一个繁忙的街道边。

施比受更有福
Yogi给那些停下车来施舍他钱的人5美元。面对那些有点迷惑的司机,Yogi说:“我不是一个流浪汉,我只是想谢谢你的好心。你其实不一定要停下车、打开车窗,你甚至不一定要给我钱,但是你这么做了。”短片中,这些好心的司机被感动了。

Yogi在他制作的录像中写道:“这些好心的人可以直视前方,忽视我的存在,在几百辆穿行的车辆中,这几个人选择停下来施舍钱,我要奖励他们这样的行为。”

在这段录像中,那些好心施舍的善行者得到了实质的回报。但事实上,回报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回报在自己的身上,所谓施比受更有福。

在同年的4月Youtube上的一部泰国拍摄的公益广告《施比受更有福》,感动了很多人。短片中一位走在狭窄街道上的男子突然被楼上排水管排出的水浇到头上,他并没有生气,反而将路边一盆将要枯死的盆栽放到水下;并不富裕的他在吃饭时,将自己盘中仅有的一个鸡腿给了一只流浪狗;他帮助一妇人用力将其沉重的流动贩卖车推过路坎儿;他将自己钱包里唯一的一张100元钞票递给在路边为学费而乞讨的小女孩;他每天都会把一串香蕉挂在一位孤寡老人家的门把手上……

他的这些善行每天都在持续着。短片中写道:“他这样做能得到什么?他不会因此而富有,也不会因此而出名。”短片中那些旁观者从不屑一顾,到为之感动,最后被他的善行感染,也主动帮助他人。当这位男子像往常一样,准备将自己省下的钱,帮助为学费而乞讨的女孩时,却发现她已经不在那里了,正当他错愕之时,那个小女孩穿着校服站在他面前,腼腆的微笑着。正如短片中写的“施比受更有福,他获得了情感,获得了理解,获得了金钱买不到的爱。”

此短片感动了许多网友。他们纷纷转贴,希望更多的人看到。网友“皮爸 Lee”留言:“帮助别人,只要对方一个微笑就会感到莫名的快乐。”

网友“苏志盈”写道:“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于心灵。这心灵一定是善良的,真诚的关心对待身旁周遭的每一个人,能感受到别人的苦乐,并在别人痛苦需要帮助时适时伸出援手,这个人会从现在到未来都是最快乐幸福的人,物质上满足的快乐远远不及于此!”

而网友“g 承慧”觉得看了心里很难过。她写道:“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冷漠,可能是因为社会上很多骗子。这男人傻傻的付出,就像旁边的人看到了也许嘲笑也许同情,觉得他真傻,他这么做得到了什么。但是事实证明,男人虽没有金钱上的富裕,但却拥有了心灵上的富裕!至少他得到开心,甚至最后得到感情回报。常常,我们最小的付出,却是他人最大的帮助。”

科学证实好人有好报

乐于助人的人除了精神上得益,身体上也受益良多。许多科学研究证明乐于付出的人幸福指数更高、身体更健康、也更长寿。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苏珊•理查兹博士(Dr. Suzanne Richards)在去年8月份审阅了过去20年的40个针对助人行为和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助人的行为能降低忧郁、增加幸福感和减低死亡风险。

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乐于付出的人更长寿。美国密歇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对423对老年夫妇进行了5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给予别人帮助对自己实在大有益处。在扣除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精神状况及社会经济条件外,研究人员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帮助的人死亡率降低42%,而给予他人精神上支持的人,死亡率降低30%。

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安托纳西(Toni Antonucci)对这一发现表示:“显然我们过去忽视了行善的重要性。”研究人员之一的布朗(Stephanie L. Brown)则表示:“我们要想延长寿命的话,不妨去试一下关心和帮助他人。”

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科学研究也证实施比受更有福。据美国医学新闻网站WebMD报导,波士顿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Boston)精神病学副主任弗里奇昂(Gregory L. Fricchione)表示:“为他”的行为能触发大脑中的“嘉赏电路”,让身体自然产生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和内啡。

美国一家心理学杂志也发表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帮助别人的人群明显地比不乐于助人的人群快乐,前者的快乐指数要比后者高出24个百分点。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Stephen G. Post)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Jill Neimark)从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的“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挖掘,并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好人有好报吗》。

作者在综合40多所美国主要大学的100多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一个信息:“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善心是可以传递的

像那个公益广告中所传播的信息,善行是可以传递的。那个女商贩,开始对于男子给予的帮助不仅没有感激还认为是应该的,随着男子每天毫无怨言的帮助,她也慢慢改变,从愁容满面到笑逐颜开,从冷漠变得热心。最后在售卖食物时也学会了给予。

台湾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陈彦玲,在台湾南投地区参加“你今天说好话了吗”活动时说,她希望让孩子们通过说好话、种善念、做好事活动,把善心传播出去。

陈教授说,大人们对孩子的影响,莫过于身教。在面对问题时,如果父母能用善念解决,那孩子学到的也将是善念善行;但如果相反,可能教出的是高学历,却不懂得与人相处的孩子,这个孩子不会快乐。

她说,当前社会乱象丛生,人心在失望中无奈又无助,从家庭、学校到社会,传统诚信、善良的价值已经失落,我们看到的是粗暴语言,引起恶性循环,所以希望大家多说好话、多说正面的话,不说坏话,从净口开始,从孩子开始,从身边开始,透过良善力量的循环,让善念善行守护全球,永保每个生命的未来与希望。

(责任编辑:李晓清)

相关新闻
做一个能够帮助他人产生勇气的人
热衷慈善帮助他人 娱乐圈里的“活雷锋”
民政部赞港澳同胞乐善好施
帮助他人被讥笑 广州都市人的困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