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威登的传奇(十五)

文/方慧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大纪元2014年07月22日讯】现如今,“路易·威登”(LV)无疑是法国乃至全世界的顶级皮件奢侈品牌。它自问世以来,就孜孜不倦地追求精致、品质、舒适的“旅行哲学”。雍容大方的设计历经上百年不仅没有被时间所淘汰,反而成为时尚之经典。但是,您可曾知道这个辉煌的皮件帝国是由一个出生卑微的磨坊主的儿子和他的后代们一手打造的吗?现在让我们追溯路易·威登的足迹,走进这个皮件帝国,探寻它之所以具有无此魅力的秘密。

父子的对立和妥协

乔治·威登一心想去英国闯天地,但是十年来父亲的耳提面命,谆谆告诫让他明白英国的行李箱享有世界声誉,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乔治还是尝试着去说服父亲,他技巧性地解释说:斯克里布街上的店面太小,应该扩大了。如若要扩大的话,不应只考虑法国本土,而是要去征服外国市场。他建议直接去英国与竞争对手交锋。路易听后断然拒绝,那时他已经63岁了,把店铺生意转让给儿子乔治,不是为了4年之后让他抛弃这一切,而另辟蹊径。两个人争执起来,路易斥责儿子忘恩负义,而儿子则埋怨父亲不信任他、不了解市场发展前景。路易显得非常顽固,他警告乔治:他不能容忍背叛。

此后的几个星期,父子俩陷入了冷战。乔治重又专注于他的客户们,而路易的心中充满了不安,他意识到儿子并不想延用“路易·威登”这个品牌名,而是想另立门户,儿子似乎忘记了自己30多年的辛勤创业。自此,一个问题总萦绕在路易的脑际:如何阻止乔治在他死后不更改公司的名字?

乔治决定再次和父亲沟通,建议在兼顾斯克里布街店面的同时,去英国发展业务。但是路易仍然不答应。乔治早就料到了父亲的拒绝,便把事先酝酿好的论点向父亲阐述。经过几天激烈的争论,路易终于让步,认为儿子在英伦确有用武之地,即使不能如愿以偿,再返回法国也不是一桩难事。

于是父子俩开始筹划这个近乎疯狂的计划,因为当时还没有一个法国人有胆量在英国开旅游用品店。1884年春的每个晚上,父子在大餐桌上商讨在英国开店事宜,乔治兴致极高,他已经谈及未来的“威登”店的规模大小,“威登”店的门面设计,而路易每次都干巴巴地纠正他:是“路易·威登”店的规模大小,“路易·威登”店的门面设计。路易计划采取实用主义策略开店,要想成功,唯有一条路:在火车站附近开一个漂亮的专卖店,吸引刚抵达车站的旅客。乔治的想法不同,他认为应该要谨慎,不要冒犯英国人。最后俩人达成协议,乔治先去英国实地探路,以确定未来店面的位置。

在乔治动身去英国之前,路易再次叮嘱乔治找火车站附近的地址,因为伦敦有150多个火车站,仅西南部,每天就有700辆火车经过,乘载的几千旅客都是潜在顾客呀。路易坚持让乔治从最繁华的商业区开始,然后去高尚区选店址。但乔治却心不在焉地听着父亲的忠告。

路易·威登进驻英伦

乔治来到伦敦后,在街上转悠了几天,发现了伦敦高尚区 – 牛津街。他认为这是开专卖店最合适的地区了。当时的报纸是这样描述牛津街的:“牛津街是连接伦敦西区和市中心的主要干道,两旁是时尚豪宅,牛津街上靠近海德公园的大理石拱门已完工,由贝斯瓦特路(Bayswater)向西延伸,马车借此道去派丁顿(Paddington)车站,那里铺的就是世界第一条铁路 – 大西部铁路。”在长达1.5英里的大街上,奔驰着几百辆马车,马车上都是些头戴大礼帽的上流社会人士。

乔治异常高兴地签了租赁协议书,然后返回巴黎。可是路易对乔治之举很不以为然,埋怨他为何如此心急草率地择店,既不货比三家,也不事先发电报征询自己的意见,更是罔顾在火车站附近找店铺的叮咛。而乔治对选择这个伦敦市内最豪华的住宅区非常满意,此店非他莫属,如若他当时不签租赁,那会失去一个好机会。路易渐渐由不满转为欢欣,他的行李箱店终于以他的姓名抵达了大英帝国的心脏,他甚至想像着开业当天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牛津街上的法国军官

1885年3月1日,牛津街289号的上空飘扬着一面巨大的蓝白红法兰西三色旗,旗子下方是一面由电灯照明的橱窗,而橱窗的陈设让每个路过的英国人咋舌:在一块四周围绕异国丛林的沙地上,放着一个殖民地军官使用的行李床箱,上面躺着一个穿法国军人制服的蜡像。当时正是争夺殖民地激烈时期,这简直就是一种挑战。橱窗前人头攒动,都想看清究竟是哪个藐视英国的法国人,一看是“路易·威登”。

第二天当地媒体就对这个“法国行李箱制造商”的傲慢进行抨击,声称想夺取英国行李箱的霸主地位是荒谬的。然而乔治却非常欣喜,因为他的大名在伦敦城里炸开了,这岂不是最大的广告效应?!他发电报给父亲,告诉他伦敦人的反应,而这一切正在老路易的意料之中。乔治认为现在该把橱窗改换成低调风格了,他不愿意把未来的客户真地惹恼了。然而路易斩钉截铁地回复道:“绝对不可以!”他要求儿子把厨窗再保留一阵子,因为他认为法国军官的形象会吸引客户,而不会赶走客户。果然,在开张后的几个星期,人潮从店铺前经过,人们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则愉悦,没有一人是无动于衷的。伦敦专卖店就这样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艰难经营伦敦分店

在伦敦分店开张后最初的几个星期里,乔治努力克服无数的困难,他的太太约瑟芬也来到伦敦帮忙,这个有着良好愿望且充满活力的年青少妇,看到丈夫终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经营自己的事业,无论多艰难,也感到很欣慰。

旅游用品在英国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诚如乔治在一篇日记中的叙述:“自本世纪始,英国人凭籍天赋和专才,他们的旅游用品征服了追求坚固质量的消费者,这种优势是举世无双的。”他还写道:“在旅游用品制造业名声卓著的国度,我们要挑战英国制造商,尤其是他们的声誉。”在路易·威登伦敦分店开张前5年,即1880年,著名的哈洛德百货公司在伦敦就开设了马鞍制造厂,不久就改建为行李箱工厂。至于其他制造商,他们长久以来就拥有一批属于自己的既挑剔又忠实的客户群。路易·威登要与这些强劲的对手竞争,并击败对手,那将是一条艰难的路。

路易在伦敦分店上投了许多钱,他通过乔治发来的电报不间断地获悉分店的经营情况,分店生意没有一举成功让路易很生气。但有一封电报让父亲感到十分的骄傲:乔治在伦敦“世界发明与专利展览会”上获得一枚银牌。而且是旅游用品业唯一获得的奖项,尽管这是一次英国制造商们的展会,但路易·威登的产品在英国本土上击败了英国的同行业竞争对手,这使路易大为喜悦。

可惜这枚银牌并没有让伦敦分店的生意兴隆起来。乔治工作非常努力,他辗转在伦敦和巴黎之间,虽然遥远的路途让他疲惫不堪,但他从不抱怨。转眼两年过去了,伦敦专卖店始终没有盈利,此时路易犹豫着是否要关门大吉,乔治又一再向父亲解释,从长远目标来看,路易·威登品牌一定能在英伦站住脚跟。但路易不相信,他倾向立竿见影,认为英国行李箱的长处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坚固性,但缺乏奢华的品位。若要赢过英国对手,则要创新直至推出一款更好的箱子,而且乔治必须了解英国客户而精于推销才行。

乔治的儿子卡斯顿日后这样描述父亲的伦敦事业:“20年来他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虽然每年亏损,但他还是固执地坚守着。”

“L. VUITTON” 品牌注册商标

当“灰色特里亚农”(Gris Trianon)行李箱到处被仿冒时,路易在1872年推出了条纹行李箱,十几年过后,全世界这种条纹行李箱到处都是。路易意识到推出新款式箱子的时机到了,这个一点儿也难不倒路易,思虑、想像和创新是路易最擅长的。

路易决定完全摒弃条纹式设计,他画出的新款帆布图案令人耳目一新:米色的底色上是一些巧克力小方块格纹,被称为“棋盘帆布”(toile damier)。为了防止被侵权,父子俩接受了商标工程师的建议,把名字直接加到图案上。这是路易·威登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路易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行李箱上。几经商议,最后在1888年以“L. VUITTON” 进行商标注册。

由于是乔治一手负责商标注册事宜,所以在专利证书等文件上都是乔治的签名,所以容易使后人误以为“棋盘帆布”图案是乔治设计的。不过从那时起,这个家族事业确实是由乔治接手延续下去了。(待续)

(责任编辑:德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巴黎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离凯旋门不远的一家店门前,顾客经常排起长龙等着进店购物,走出店门的那些肤色不同的顾客经常是手上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包,上面都印有“LV” 字样的图案,这就是著名的路易威登旗舰店。近年来,这里的中国顾客越来越多,他们也像一个多世纪前的王公贵族和名媛绅士一样,对声誉卓著的路易威登皮件情有独钟。
  • 在巴黎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离凯旋门不远的一家店门前,顾客经常排起长龙等着进店购物,走出店门的那些肤色不同的顾客经常是手上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包,上面都印有“LV” 字样的图案,这就是著名的路易威登旗舰店。近年来,这里的中国顾客越来越多,他们也像一个多世纪前的王公贵族和名媛绅士一样,对声誉卓著的路易威登皮件情有独钟。
  • 见证历史时刻 路易•威登在马雷夏尔的木箱店里干了两年后,就升为首席技师,这个新职位让他整日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徒步奔波。虽然路易•威登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因为处在那个时代,还是身不由己地成为某些历史时刻的见证人...
  • 走上创业之路1854年路易•威登与艾米莉结为秦晋之好,当时路易32岁,而艾米莉芳龄17。艾米莉虽然年轻,但很成熟,路易可以和她商讨任何事。当路易求婚时,就告知了艾米莉他要开创自己的事业。如果此时的路易还有几分犹豫的话,艾米莉则对她的丈夫充满了信心。婚后三个月,艾米莉有身孕了,她坚信路易应该停止在马雷夏尔的木箱店里工作,自立门户的时机到了,路易被说服了...
  • 改造巴黎拿破仑三世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之一是改造巴黎,他重用意志坚强、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奥斯曼男爵对巴黎进行城市规划,最终形成今日巴黎的建筑风格和典雅气派的城市景观。奥斯曼精力充沛,事无钜细,从海报亭、饮水池、路灯与灯杆、喷水池、坐椅等,都交代了尺寸、材料、配置的位置与原则,奥斯曼是把巴黎当作一个艺术品,从整体到细节都做了极其严谨的规划...
  • 女士专用箱阿尼埃尔镇的新厂房建成后,路易.威登也把住家盖在旁边。在路易的工厂里当工匠,并非一件易事,他们必须持续不断地适应路易推出的新款式的要求,达到路易制定的严苛的品质标准。工匠们学习如何钉杨木板条、如何在箱外粘贴帆布和在箱内铺衬红白条纹相间的帆布。路易是一个令人敬畏的老板,他经常会给工匠脸色看,既不喜欢来自工匠们的挑战也不愿他们辞职,更不用说背叛了。
  • 王室贵族推动旅游业当拿破仑三世的同母异父兄弟,莫赫尼公爵(le duc de Morny)在1860年创办位于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多维尔(Deauville)海滨渡假胜地时,法国的旅游业就此诞生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王后对西南部的比亚里茨情有独钟,在那里建造了一幢能眺望大西洋的以欧仁妮命名的豪华别墅。有时欧仁妮王后让拿破仑三世一起去诺曼底做温泉疗养,帝王夫妇也喜爱维希(Vichy),在那里盖了一座具有第二帝国风格的“帝王小屋”,路易·威登的子孙们也曾住在邻近的别墅里。
  • 世博会获奖1867年4月1日开幕的世界博览会再度在巴黎举办,英国人和美国人都将参展,这给了路易一个征服全球的起步平台。当1860年英法签署自由贸易条约,路易就料到要面对严峻的英国人的商业竞争,而背后商家必争的是美国市场。美国是一片辽阔的淘金之地,随着铁路运输的逐渐发达,热爱出游的美国人,需要大量的行李箱。对于美国这块潜在且庞大的市场,路易更先知先觉于他同时代的法国工业家们。
  • 远洋殖民地的行李箱
  • 路易被卷入普法战争1869年12月,欧仁妮皇后从埃及返回巴黎,一天下午,皇后亲临巴黎歌剧院施工现场,她惊奇地发现这座建筑采用了色彩缤纷的大理石、玛瑙,斑岩及褶边装饰,还有廊柱和大量的雕像,从中她能找到某种法国或意大利的艺术风格元素,但无法确定究竟是哪一种建筑风格,于是她向巴黎歌剧院设计师查尔斯·加尼叶发问,年轻而富有才华的加尼叶给了皇后一个惊喜:“这是拿破仑三世建筑风格!”这也是后人所称的新巴洛克风格。然而此时拿破仑三世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快发出最后的叹息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