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纯正 〈陈杏元落院〉

作者︰楚天
font print 人气: 333
【字号】    
   标签: tags:

涓涓流水、碧波盈盈,如空谷清泉般的美丽声音是一般人形容“筝”的音乐语汇。“筝”这个乐器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又被称为“古筝”。早在战国时代,“筝”就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又以秦国最为盛行。

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其地区语言、文化、政治、经济、风俗等诸多因素的主客观影响,以及与当地戏曲、说唱民间音乐融汇的过程中,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

汉民族主要传统筝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河南筝是诸多流派中比较典型,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流派之一。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河南筝流派除了具有地域性风格的乐曲外,还具有独特的旋律变奏手法,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演奏技法和润色手段等诸多特点。

河南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繁使用大二、大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音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又常用游摇和颤音结合,激昂处如引吭长啸,悲切处如呜咽微吟。

河南筝曲中的按颤及游摇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人物如泣如诉的形象,使听者余音在耳,感人肺腑。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快板或是慢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新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

〈陈杏元落院〉

河南筝曲〈陈杏元落院〉的内容取材於戏曲故事《二度梅》。描写唐德宗时,忠臣梅伯高一家为奸相卢杞所害,仅梅伯高之子良玉只身逃出,改名喜童,在已被罢官的前史部尚书陈日昇家当园丁。

腊月初二,梅奎忌日,梅花盛开,日昇偕妻、子(春生)、女(杏元)摆案祭梅时,风雨打落梅花,杏元、良玉哭跪求神,拜梅重开。良玉暗祭亡父,为婢女翠环听得禀报主人。日昇将杏元许婚良玉。

北国犯境,奸臣卢杞唆使唐德宗命杏元和番,杏元出塞行至雁门关时,她借拜昭君庙为名,在落雁坡投涧自尽,王昭君显灵,将其送到河南节度使邹伯符定州原郡花园,邹妻收其为义女。
当时良玉也化名穆荣做了邹伯符的幕僚,良玉丢失杏元所赠金钗,忧而成疾,金钗又被杏元拾得,疑良玉已死,悲痛欲绝。夫人得情,从中相助,使良玉、杏元重旧团圆,梅开二度。

此曲以深沉、忧郁且起伏多变的音调,戏剧性地描绘出陈杏元落院遇救后,向邹夫人倾诉自己不幸身世的凄切情景。左手多变的重颤音,和专为弹奏悲哀旋律而设计的游摇这一独创技法来摹拟吟泣之声,使乐曲具有更加强烈的悲剧美效果。@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夫孝,德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孝”字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为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 字。
  • “节, 操也”(《说文解字》),指气节、节操等。气节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高尚人格,表现为坚持真理和正义,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 dfsfs
  • (shown)伏羲氏怀大德,负天命于人世,所以在神的授意下,得到《河图》,从而悟破了天地人之奥秘,传下八卦太极。而孔子终其一生求见《河图》、《洛书》而不得,这也是天意的安排,否则儒家就不能独成一家承传至今。
  • 这是发生在明代年间的事。吴庸言少年时一表人才,又有见识,一位相士见后告诉他:“你骨骼匀称,是可以享受五福的人,应当多做善事,来迎受上天对你的庇荫。”随后又指他的心说:“只怕这里作怪,难以保证你不学坏,望你能自戒。”
  • “亥”字以“二”为字首,以“六”为字身,这是拆字法的初始。汉代的图谶,大多是点点画画。宋代谢石等人,才专门用此卜筮之术,往往有奇异的灵验。
  • (shown)近年,尤其1999年以来,世界各地都发生了大量的神佛雕像流泪,甚至流血的神迹。根据历史圣像流泪的记载,无一例外,都是在预示着某种不祥或灾难即将发生,是神在警醒人们,赶快寻找一条安全逃生的道路……
  • (shown)不同的天象对应着不同的地象,而不同的地象又对应着人体不同的脉络运转。而这之间起核心和驱动作用的,就是人类的道德。当道德不够而流通恶业时,就会带来灾难,出现天灾人祸。
  • 唐代书画家李思训是唐朝宗室。他的画作都极为超绝,善画佛道、山水、楼阁、花木、鸟兽,除了取材实景,多描绘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奇异秀丽的山川,还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境界,即所谓“时靓神仙之事,合然岩岭之幽”。《唐朝名画录》称他为“国朝山水第一”。
  • 宋太宗赵光义谋害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篡夺皇位,多行不义,遗害后世,子孙两次绝后,还落得整个皇族沦为金国奴隶的奇耻大辱。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他一生都在为国分忧造福百姓,不惜四次被贬。范仲淹清苦一生,却后世兴旺,福贵八代,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