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的并不一定适合你:差异认知偏差

派翠克.贝瑙, 文安德.冯.彼特尔斯多夫 / 译:方秀芬

人气 581
标签:

有一个极受欢迎的采购技巧:货比三家不吃亏。这个建议听起来很简单,但却是错的|“比较”其实会蒙蔽我们的双眼!因为购物的时候,我们是在一个人为设计的环境中抉择,所以商品之间的微小差异会被过度放大。

芝加哥大学行为经济学家奚恺元(Christopher Hsee)与张焦(Jiao Zhang)发现了这个现象,并提出精辟的例子:有位求职者获得两个工作机会,其中一个工作内容较无聊,但年薪有七万美元;另一个工作相当有趣,但年薪只有六万美元。这位求职者会选择哪个职务呢?

第二个例子则是, 某人与家人住在一间略大于美国平均居住面积的房子, 大约
二百八十平方公尺,但他步行就可以到达公司。以相同的租金可以租到一间三百七十平方公尺,但距离公司一小时车程的房子。他会搬家吗?

这两个实验结果指出,当人们面对这些决策时,往往倾向选择更高薪的工作,以及更大的房子。我们显然较看重以数字呈现、明显可见的差异,而忽视难以具体化的条件,也就是高估了高薪与大面积所带来的幸福感。

为什么呢?发现这个思考谬误的研究者认为,原因出在所谓的“差异认知偏差”
(distinction bias),也就是“比较的扭曲效应”。他们证实,比较不同的选择可能会造成误导。一旦接受了其中一份工作后,收入这个要素就会退居次要,而你会开始对每天的工作感到困扰,也就是在上述例子中,年薪较高但明显令人更疲累的那份工作。

不愉快的工作负荷是每天必须面对的压力,而优渥薪水带来的良好感受,却会日益削弱。基本上,没有人(或极少数人)会去比较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因此,选择高薪但枯燥工作的人,有可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比较”这个行为本身,即会强调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性,但这些差异性之所以不重要,是因为我们日后不会每天比较这些条件的利弊。

当然也可以这么解释:这两个例子中的当事人,可能倾向高估既成的事实,也就是高估选项中非常容易测量、且可以合理评估的特征;同时,只能透过感性判断的软性特征就会被淡化。科学家将这个现象称为“世俗理性主义”(lay rationalism)。比起一个多样化工作可能带来的快乐感,一万美元听起来似乎更加实在。

第三种解释则是:我们的决定偏好具体、有形且直接的好处,而会忽略日后才会出的缺点。说穿了,就是先拿钱再说(媒介最大化2)。

以上这三种决策行为常常产生相互作用:选择高薪但枯燥工作的人,显然高估了薪资比较的结果。由于薪资差距是铁一般的事实,再加上人们总是把金钱摆在第一位,所以会赋予它较高的重要性,结果变成每次都犯错。

最后总结一下这三种决策过程之间的差异:“差异认知偏差”是误判的结果,它会阻碍我们认知让自己真正快乐的要素。相反地,“世俗理性主义”和“媒介最大化”是一种简化知识获取与决策的方法,而不是以个人预期的幸福感作为决策的依归。

比较越久,反而越买不到适合的喇叭最后再举一个例子,清楚说明差异认知偏差的特殊作用。有位顾客对音响店里两对售价同样昂贵的喇叭颇感兴趣。第一对喇叭的优势在于适合他家客厅的风格;另外一对喇叭的外型不仅比较难看,也与客厅里的家具风格迥异。

热心的销售员提议顾客,可以在隔音间内进行专业试听。结果,顾客果然发现了两对喇叭之间极为微小、但可辨识的差异:外型略逊一筹的喇叭音质比较好。因此他决定购买这对喇叭。然而他把喇叭买回家不久后,却因喇叭破坏了客厅的整体感,愤而将它锁在地下室中。

这位顾客做了比较,最后却选择一对带给他快乐感较低的喇叭。那对音质略差、但外观较适合的喇叭,带给他的快乐应远高于这对外型较差、但音质较好的喇叭。“比较”的确会有误导性,因为我们在往后的日常生活中,根本没机会再比较这两对喇叭的音质了。

这是一个比较行为产生扭曲效应的经典例子。

不过,这是否意味购买时绝对不要比较呢?当然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左右选择当下的那个价值,是否在日后享受该产品时也会起关键性的作用?像是为舞会治装时,比较就是必要的,因为当事人在日后还是会不断与他人比较穿着。况且,选择一件完美衬托容貌的衣服,会让人更快乐。

奚恺元和张焦领导的研究团队,因此对他们进行的幸福感研究结果做出新的解释,基本上可总结为两点:首先,人们倾向选择较多的钱。其次,近十年来个人收入增加,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未明显地随之提升。当被询问想要成为穷人还是富人时,受访者会比较两者后,给予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被询问在财富与幸福之间如何抉择时,受访者并不会与上一代的财富比较,也就是他们会忽略了这几年财富的增加。

差异认知偏差

思考谬误: 我们会不断比较不同的工作、房子或新电视,以仔细找出各个选择之间的差异。
荷包危机: 我们倾向高估这些差异,即使它对幸福感并没有长久的影响。
破解之道: 比较之前,应该谨慎思考比较中所认知到的差异,是否在日后仍有实质重要性可言。发型与穿着有可能在日后仍然成为别人比较的对象,除此之
外,对其他的事情进行比较其实都是多余之举。@

摘自《让你荷包失血的思考谬误》 商周出版社 提供

责任编辑:颜净莲

相关新闻
史考特谈林书豪 聪明有竞争力
8招手机简易用法 出国旅行省钱又方便
自认最聪明  柯文哲:失言了
月饼聪明吃 健康过中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