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功特质多寡 决定成就的高度

作者:周道男、李琼珠、周佳敏
font print 人气: 302
【字号】    
   标签: tags:

有些家长还是会担心孩子的课业,坚信会读书便等于成功的传统价值。不然为什么我们老祖先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孩子的成功方程式果真只有读书这一条吗?

西汉著名才子贾谊自幼精通诗书,二十一岁就当了汉文帝的博士,深受器重,写过才华洋溢的《过秦论》、《吊屈原赋》、《治安策》等等,锋芒毕露,书中的确有黄金屋。但这只是瞬间的荣华富贵,后来因为贾谊提出众多改革政策时并未考虑现实面,导致人际关系不好,失去皇帝信任,最后以三十三岁壮龄抑郁而终。

可见除了读书之外,人际关系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是成功必备的条件之一。因此,成绩并非成功的“必要条件”,由此我们可得孩子成功方程式定律一:

孩子成功方程式《定律一》:成绩 ≠ 成功

“每个人都有一些成功的特质,但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拥有更多成功特质。”这是我在网路上看到的一句话。好像有道理。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生前,每天跑五千公尺的毅力,的确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严长寿也在《总裁狮子心》(平安文化)里提到积极主动的向上精神,比别人早到公司是为了从容掌控一天的行程,而非被堆积如山的事情拖着走;勇于摆脱自怨自艾的心态,努力学习英文、了解国际时事,是为了在国际场合上谈笑风生,赢得外国人的尊敬。他们的确展现了不凡的成功特质。

如果把成功特质放入成功方程式f(x)的框框里,孩子自然会成功。那么,如果把孩子未来的成功写成第三十二页的方程式,有哪些变数会影响到孩子的成功呢?换句话说,父母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成功特质,才能引领他们迈向成功的未来?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美国房地产大亨唐纳.川普(Donald John Trump)、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分别在《成功法则》、《川普致富术》(时报出版)、《做最好的自己》(联经出版)中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特质的范例,我试着整理如下。

拿破仑.希尔受当时美国首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的鼓励,用二十年访问全美最富有、最具名望的五百位人士,归纳他们成功的规律,写就《成功法则》启发后世。美国房地产大亨唐纳.川普在《川普致富术》中也提到他找寻学徒所必须具备的成功特质。李开复也在《做最好的自己》里鼓吹“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并详尽解释成功特质及行为模式。

成功特质与行为模式

拿破崙.希爾

《成功法則》

川普

《川普致富術》

李開復

《做最好的自己》

1.設定明確目標

2.組織智囊團

3.培養具吸引力的個性

4.展現應有的信心

5.多付出一點點

6.創造個人進取心

7.培養積極心態

8.控制你的熱忱

9.強化自律

10.正確思考

11.控制注意力

12.激發團隊合作的精神

13.從逆境和挫敗中學習經

14.培養創造力

15.保持健康

16.預算時間和金錢

17.養成良好的習慣

1.傑出的人品

2.頭腦(知識與睿智)

3.創造力

4.忠誠與信任

1.價值觀:成功源於誠信

2.積極主動:成功的選擇在於自己

3.同理心:人際交往的基礎

4.自信:用信心放飛自我

5.自省: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6.勇氣:勇往直前的精神

7.胸懷:海納百川的境界

8.追尋理想:指引成功的羅盤

9.發現興趣:用激情擁抱成功

10.有效執行:邁向成功的階梯

11.努力學習:終生受益的過程

12.人際交流:現代人的必修課

13.合作溝通:資訊時代的成功之道

14.完整與均衡:用智慧選擇成功

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归纳起来满有道理的,如果有人具备表格里的全部特质,却无法成功,还真是稀少。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在孩子年幼时培养出这些成功特质,就不用担心孩子的未来了,孩子迟早会崭露头角,出人头地。

累积七大特质,打造孩子成功方程式

然而,这三位成功人士的成功法则及成功特质,都没有提到读书或成绩这码事!可见,如果你的孩子具备成功特质,成绩应该会有一定的水准。因为孩子如果有进取心,又能自律,就算对某一门学科不是特别在行,还是会全力以赴。即使成绩没有名列前茅,应该也不至于太差。

其实这样就够了。等孩子出了社会,没有人会过问他的在校成绩,老板看的是做事的态度、做事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孩子在人生的旅程中遇到挫折,迟早也得靠自己爬起来。孩子逐渐成长,父母对于孩子所处的环境会逐渐失去掌握,唯有靠培养孩子的成功特质,他的人生才有真正的保障。

就像我们熟知的“钓鱼理论”:与其钓鱼给孩子吃,不如教他们如何钓鱼。成功特质说穿了,就是教孩子如何钓鱼。一直督促孩子读书拿好成绩,只是给他们学历这条鱼吃。要能够钓出成功之鱼,绝对要靠高竿的钓鱼技巧,也就是一套圆融的成功之道,才可能有源源不绝的成功之鱼可钓、可吃。

于是,为了帮助天下父母,我结合教育心理学、成功学以及我自身经历,归纳孩子“成功方程式定律二”如下:

孩子成功方程式《定律二》:
成功 = f (正向智商,右脑智商,逆境智商,独立思考,人际关系,表达能力,金钱观念)

─ ─摘自:《10岁前,定终生:长大后,最感谢父母教我的7件事》野人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少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是我生养的,不是我的是谁的?这样的观念,是在占有孩子的思想和情感。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和情感,虽然会受到父母影响,但是不属于父母。
  • 教育的核心是处理好规矩和爱的关系。尊重和理性是规矩与爱结合的前提。相反地,如果父母以占有为目的,很容易失去基本的教育理性和教育界限。
  • 目前忽略型的父母正急剧增加,最典型的是父母离家工作,孩子留在家中,这种现象逐年递增。由于这些孩子缺乏规矩又缺乏爱,心理发展不健全,出现厌世自闭、反社会人格、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现象,最重要的是缺乏爱。这些孩子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什么是敬畏,最后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极端地不尊重。
  • 教养孩子不容易,生活时间安排好,父母会轻松不少。
  • 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时,要理性地给予肯定,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孩子的行为反复,是在考验你设立规矩的界限是否坚定。父母第一次认真地立下规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 很多父母常舍不得孩子受罚,这是让孩子失去对规矩的敬畏。例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些家长每次看到孩子认错,就开心地夸奖起孩子,根本没想到还需要处罚。孩子可以认错值得肯定,但不代表可以不处罚。
  • 打小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传统家庭中的家法,目的是要孩子每看到一次就受一次警惕,受一次震慑,直到内心产生一根无形的杖而实现自律。
  • 中文的“家法”一词明确地表达“杖”是象征规矩、象征着法。父母用杖而不是用手打孩子,是要传达两方面的重要讯息。首先,是规矩要打你,而不是父母要打你,你挨打是因为触犯了规矩。
  • 我对体罚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可以打,也应该打。但是对父母来说,有几项要求。
  • 愈来愈多研究证实,能否成功地在婴儿的吃睡上设定界限、建立规律,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智力和行为发展。能否做好人生的第一个规矩,不仅对宝宝的成长很重要,也会影响父母今后为孩子建立规矩的意识和信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