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生活赞

都市农夫梦——住阿凯迪亚豪宅的蒜农

徐曼沅

人气 45
标签:

文字‧摄影│徐曼沅

1941出生于台湾,23岁随农耕队到了非洲象牙海岸,1973落脚中南美洲萨尔瓦多,近年因子女的缘故,吴龙格移居南加州。他的一生全奉献给了耕作,对于吴龙格而言,这些其实很简单──在不可能的环境中,运用双手与智慧种植出丰硕的果实与希望。

水泥地里的经济农耕

吴龙格凭借自己在农耕队二十余年的工作经验,突破气候和土壤限制在南加州种植亚热带的水果。这位大半生离乡背井、皮肤黝黑的老人,似乎将所有的思乡情绪化作辛勤汗水,灌溉于泥土中,举凡莲雾、芭乐、杨桃、龙眼,这些台湾常见的水果,都在他的巧手下茁壮成长。

因总是听到周边朋友们感叹吃不到台湾便宜又香甜的水果,突发奇想的吴龙格决定自己动手种种看。他在自家工厂的水泥地停车场上挖洞,埋下土壤,一开始就选择了芭乐、莲雾这些几乎无法在加州成长的水果,多年的农耕队经验让吴龙格胸有成竹。

吴龙格表示,因南加州属地中海型气候,不仅日夜温差大,冬天干冷的气候极不利于热带莲雾的生长,他从树苗开始培育,换盆、修枝、施肥、灌浇,发展出一套因地制宜的独特种植方式,运用“滴水灌溉”法,在树苗旁安置水管,设置滴水器,让土壤保持湿润,成功培育出个大饱满、汁多味甜的莲雾。

但吴龙格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成绩,他开始着手种植叶菜。吴龙格在工厂围墙周围种上了地瓜叶,因围墙挡住了强风,地瓜叶孕育茁壮,成为工厂独特可食用的绿色景观。

日出而做 日落不息

一开始只是自用、分享好友的蔬果叶菜丰收,让吴龙格种植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四处寻觅可以种植的土地,从自家后院进而到朋友的后园,最后一天要跑四、五个地方,今年已74岁的吴龙格仍常常工作到凌晨一点。

日出而做,日落不息,今年已74岁的吴龙格仍常常工作到凌晨一点。(徐绣慧/大纪元)

因为中午太阳太大,吴龙格除了早起工作,晚上也开着灯除草、施肥。过去他在中美洲有十公顷的香蕉园,现在,他开发种植数十种蔬果,工厂、菜园好几个地方来回跑。

与一般人退休后将园艺、种植视为休闲消遣不同,吴龙格兢兢业业的庄稼人天性让他反复琢磨,将耕种视为一种志业,除了找来墨西哥裔的临时工人帮忙,还自己动手研发、制作省力不伤作物的除草工具,还聘请了来自中国的阿贤当左右手。

吴龙格在天普市(Temple City)农夫市集(Farmers fair)的摊位,助手阿贤忙地不亦乐乎。(徐绣慧/大纪元)

尽管吴龙格一生的种植经验丰富,但在南加州开垦也遇到了难题。在阿卡迪亚(Arcadia)市的菜园,但到了冬季,饱受霜害,叶菜受不住寒冻,A菜、芥菜心受霜后都不能食用。但这些有机蔬菜可都没浪费,吴龙格将这些受霜害的叶菜用来喂鸡,这些鸡只在农田里自由奔跑、生长,所下的蛋特别营养,橙黄色的蛋黄又大又香。
吴龙格将受霜害的叶菜用来喂鸡,这些鸡只在农田里自由奔跑、生长,所下的蛋特别营养。(徐绣慧/大纪元)

培育蒜苗 掌握商机

吴龙格和助手阿贤搭起苦瓜棚、丝瓜架,在阿卡迪亚的百万土地上拓展出自己的富农梦。郁郁葱葱的一片片菜园,丰收的白菜、龙须菜、菠菜、萝卜、佛手瓜……。吴龙格坚持使用有机肥料,买了马粪、鸡粪自制营养土;收成后,保留植物种子,留待明年培育、改良;坚持自己人工除草,细致的利用每一分自然资源。

吴龙格发现在气候宜人的南加州,亚裔烹饪时喜欢使用的大蒜却要从中国进口,更少有美国农民种葱。吴龙格动起了生意脑筋,掌握商机,着手大面积种植蒜苗与葱。据吴龙格所说:“蒜越冷越开花,就像梅花。”他在阿卡迪亚小面积种植的园子,一次就可采收三百磅蒜苗,他预估自己今年冬天可以收获五千磅蒜苗。

许多人认为耕作又苦又累,但对吴龙格而言,耕作不仅可以保持劳动身体健康,作物丰收的喜悦更是可贵。在南艾尔蒙地(South El Monte)区域不受霜害影响,吴龙格打算在那种植更多作物,因为鸡不喜欢蒜的香味,所以可以自在的在田里漫步,是天然的除虫帮手,吴龙格善用自然之间的关系,让土地耕作更有效率。

吴龙格每周末都会到天普市(Temple City)的农夫市集(Farmers fair)贩售自己种植的作物,广东人喉咙发炎煲佛手瓜汤,在他的摊位就可以买得到佛手瓜,龙须菜、红肉火龙果还有台湾的四季水果应有尽有,三颗鸡蛋一块钱,往往供不应求。吴龙格和助手阿贤两人忙里忙外,尽管辛劳,却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吴明

相关新闻
云林县启动大蒜外销 保障蒜农收益
大蒜价格崩跌  农委会出手助蒜农
来来豆浆帮蒜农过难关 喝豆浆送大蒜
神奇妙蒜  农粮署推广国产蒜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