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国际期刊撤销中国论文揭示了什么?

人气 416

【大纪元2015年11月17日讯】近日有消息称,今年以来,百余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来自中国的行业学术论文遭到撤销。有数据显示,早在今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所撤销的43篇论文中,41篇产自中国;8月,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在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所撤销的64篇论文,绝大多数也来自中国;10月,国际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在旗下5种杂志中撤销的9篇论文,则全部来自中国。

相比曾发表的论文如今却被拿下的这一令人颜面尽失的丑闻,海外出版商告知的理由似乎更让人无地自容。他们严肃而正式的指出,“发现第三方机构有组织的为这些论文提供了虚假同行评审服务”,具体来说,是一些自称“能为英文水平不高的科研人员进行论文润色”的“语言公司”,背地里利用“海归”当“枪手”,为国内那些急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专家、学者提供从代笔、代投到提供虚假同行评议的全套服务。

与这些国际出版商的说法极为吻合的,是中国国内针对“撤稿事件”进行调查之后所得出的结果。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委会的负责人表示,“调查表明,被撤论文中绝大多数作者均不同程度存在学术不端”、“我国学术界、科学界仍然面临着学风浮躁、学术失范的严峻挑战,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加多样……”反复重申的“学术不端”其实已在证实,中国学术界所存在的“造假”之类的道德问题并非仅限于怀疑或者臆断,而“仍然”一词也更加表明,此种证据如山的劣行并非发生于“偶然”、也绝非只是“少数人出了问题”。显然,这种早已在中国学术界存在多年的乱象正是从畸形制度中衍生而出的普遍与必然。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针对此次因造假引起的“撤稿事件”,将涉事作者“撤销教授、主任医师资格,并在网上公布”是否真能根除、并且遏制、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为何那些名不正、言不顺的第三方机构能够存在多年,至今却仍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规定,且无相关部门、机构对其进行监督、规范?这到底是一时的疏漏、还是故意纵容?这到底是发乎人性逐利的本能,还是迫于现实的掣肘与体制的禁锢?

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从功利因素对科技界、学术界的侵蚀与戕害谈起。有媒体爆料,南京一位颇有临床经验的外科医生,在评职称的过程中,由于被要求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但多次投稿无果,从而不得不选择通过“第三方机构”的造假来达到目地。与其说这是出自于医生对评上职称的个人欲望,倒不如说是设置这种无关乎专业技能、职业操守的硬性规定的有关部门,他们的别有用心、另有所图。

从国际期刊撤销的论文差不多全都来自中国的高比例数量来看,与医生类似的中国各界从业人员对这种必须得去符合国际标准的行业规定是多么望尘莫及。难道说,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仅仅由于英语不过关,且随之无法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文版的论文,就无法证实自身的专业水准以及学术能力吗?

反观之,“第三方机构”既然能在同行评审的环节弄虚作假,也就再度证明了那些想要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所谓学术论文,其实根本无法具备过硬的学术水平以及令人臣服的学术价值。加之连“撰写”论文这一基本环节也能找人“代笔”,就可想而知,那些最终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所谓专家、学者,其真才实学、学术造诣又有几何?更或者说,中国如此泱泱大国,却只能培养出这样一群在学术上毫无创新、毫无建树、只能仰赖“造假”来凸显权威的“高、精、尖人才”。

事实上,关键之处则在于,中国今时今日的那些只在谋取私利上用心、而不在专业、学术上用心的专家、学者,的确很难有所创新、有所建树。而更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出这类只关注个人利益的“人才”的教育体制、政治体制以及始终想要维系着这类体制的权力集团,他们一切唯利益至上的决绝态度以及与“奸商”、而非“公仆”无异的思想,无时无刻都在至上而下的对中国的科技界、学术界等一切领域灌输着毒素。此番为了利益而造假,又怎能不是他们言传身教的结果?若真刺痛了谁的“颜面与神经”,也只能归因于他们没教好。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颜丹:说说“开学第一课”的政治企图
颜丹:教师拒礼要看制度
颜丹:BBC“造假”让央视情何以堪?
杨威:印太“小北约”现雏形 局势演变剖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