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企业成本已进入竞争“深水区”

人气 325
标签:

【大纪元2015年11月30日讯】中国企业经过了近几年的盲目扩张投资,致使部分企业产能过剩,有大陆学者认为中国部分企业成本现在已经到了竞争的“深水区”,或将导致成本挤压造成企业关闭的危局。

大陆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陈瑞明11月26日在自己的博客中撰文分析了大陆这10年来宏观经济运行的轨迹,他认为大陆经济过去是“投资”、现在是“风险”、未来是“成本”。

陈瑞明认为,开始于2008年的企业主动投资,在2012至2013年达到惯性顶点,到2015及2016年会断崖式下跌。当前企业风险由第一波的“盲目投资致破产”向第二波“成本挤压致关闭”切换,第一波基本走完,第二波仍在深水区。

2008年,当局为了摆脱世界经济下滑带来的影响,在大陆开始投资大扩张,商业地产、品牌服装、汽车、饮料罐装、化学制剂、PTA和PP、炼化等下中上游企业全线扩张,这轮投资在2012年到2013年达到惯性顶点,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利润大幅下滑。

以江苏一化学制剂厂为例,该厂生产PCB用化学制剂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覆铜板、建筑涂料、民用洗涤、医疗X光片、汽车油漆等行业,市场占有率达到30%。企业主说,2010年公司最好赚钱,所有产品综合毛利率达到20%。到2011年有大量的相关类似公司渗透进来,由于门槛低,产品线1年至1.5年能建成。至2012年,已经是价格竞争了,公司的毛利率也随之掉到12%附近。到2014年,行业产能较2010年已经翻了1倍。对于行业前景,该企业主担心的不是需求(因为下游用途广泛),担心的是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竞争。

陈瑞明表示现在企业风险由第一波“盲目投资”切换到第二波“成本挤压”。第一波,“盲目投资”导致企业破产;第二波,“高成本挤压”致企业关闭。两波的时间切换点大约在2014年。第一波来自“宏观系统性冲击”,即前期激进投资、高杠杆企业,遭遇信贷紧缩,率先破产。重灾区是高杠杆、重周期行业。第二波特点是“微观分化”,表现为成本竞争力低的外围企业率先关门。同时风险更具全局性,涉及面更广泛,即不论前期是否激进扩张,几乎所有行业、个体都经受高成本裹挟,优胜劣汰。这也意味着企业风险进入“慢刀子磨”的深水区。

形象理解企业风险点从“盲目投资”到“成本冲击”的切换,就类似今年的股灾。第一波遭遇的是去杠杆的系统性风险,首先倒下的是杠杆过高的投资者,像“快刀子”。去完杠杆后,第二波考验的是股票质地,投资者会分化,像“慢刀子”。目前需要警惕的是“第二波风险”,目前成本冲击风险还没有走完,影响规模不易评估。

在成本被挤压风险下,企业未来的道路有三条:一是成本挤压,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提升,导致“剩者为王”。二是高成本+外部冲击导致行业洗牌。三是运输半径的区域优势强化,要么靠近消费地、要么靠近原料地,在工业品价格下滑、毛利率低位、未来价格弹性不大的背景下,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大幅提升。

陈瑞明分析,从规律推广看,“成本挤压下优胜劣汰”的线索,重点看点是民营化、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外部冲击下行业洗牌”线索,重点看初级产品,因为其主要成本来自人力、土地,这恰是中国的比较弱势。“运输半径下区域龙头”线索,沿海内地均有,沿海重点看偏向消费的行业,内地重点看偏向原料的行业。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网页电话一点就通  节省企业成本
大陆新劳动合同法将上路  企业成本增加
劳保年金起始费率7.5% 工商界:企业成本增
印度基础设施落后 增加企业成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