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伦纳畅谈古今之仁和礼

人气 15
标签: ,

【大纪元2015年12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杨天仪波士顿报导)中华多媒体协会11月28日下午,在中华广教学校举办“仁和礼﹑古与今讲座”。主讲人钟伦纳博士畅谈了古今的仁和礼以其历史变迁。

钟伦纳,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及硕士,波士顿大学博士,美国辛辛那提医学院副教授,长期在美国从事老年服务制度和社区发展等工作。他致力钻研古籍,运用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等现代方法,40多年来长期从事重新理解华夏文化和重构华夏历史的工作,出版过多部关于中华文化的著作。

他表示,大陆日渐道德沦丧,在中国的见闻让他希望能向更多人谈谈中华文化中的仁义及礼仪。

“仁”字源自东夷(孔子的出生地),本来指兄弟之间的友爱(“孝悌”的悌), 这种天生之爱是“仁”的起点。孔子以东夷的仁爱传统,给周公流传下来的礼制带来真挚的感情基础,特别在父系社会,兄弟在战场上守望相助尤其重要。钟伦纳认为,“仁”的三要素是自然诚情、责任承担、自觉改进。

“礼”的四要素是克己、尊彼、度情、健制。“礼”在历史上不断发展,有一整套的体制,包括礼意、礼仪、礼制、礼法等。他认为中国各个朝代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包含众多民族,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万汇归流,是因为有“礼”的作用。华夏古礼来源于三部典籍,《仪礼》、《周礼》及《礼记》。礼法强调温和的教化,孔子提倡仁,将向上的原动力放在个人的自觉上。内心自制,比外在法律更有效。有礼仪,更应有礼意,从心而发。

钟伦纳谈到了商朝前的风俗、盟规、刑法,西周至春秋时的宗子架构和封建礼制,战国至唐时期礼的法制化和反礼制,汉后礼仪的专制化,宋后礼俗的基层化,现代旧礼的边沿化等的历史变迁。

他指周公总结了商朝亡国的教训,结论是他们近小人与女子,而女子指的是母系氏族的强大,足以威胁当时的统治权。当时的商妃不但很富有,还执掌兵权。而小人指的是支持异母兄弟夺位者。

周公为此制定了宗子制度,以长子嫡孙为唯一继位者,为保持继位者血统的纯正,制定了整套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节。

周公还制定了多种礼节及教育措施,培养统治层的君子性格,以保障王权的永恒,这种治国目的成了礼仪的主导。周公的忧患意识及治国原则,开启了修德、现世实践、宗族互持、克己、以及内省等独有的华夏生活文化态度。

孔子在理论上拓展了周公的礼制,使其普及化,儒家希望身体力行,将礼制带入平民生活,从而安邦定国。这套礼制以天下太平、人际忍让、自觉向善为依归,超越了政治,迈进哲学、史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范畴,体现中华文化的人文特色。

孔子的一生修为,正是他对仁礼等认知的升华过程,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三十而立”,说的是他从事礼制的执行与推广(三十时有自己的事业)﹔“四十而不惑”,四十岁时明白了礼的内涵与由来﹔“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时悟到了自然的规律(天理)﹔“六十而耳顺”,六十岁时忠言入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七十岁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钟伦纳由古谈到了今,谈到了现代中国面临的情势,以及孔子言行的现代启示,他希望现代社会有新的仁和礼。他的演讲纵横古今,启发人心,有理有据,观点独特,让听众收获不菲。◇

责任编辑:冯文鸾

相关新闻
钟伦纳:广东与中国
钟伦纳博士演讲“广东与中国”
“邓丽君经典之夜”花絮
钟伦纳谈易经 变中求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