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南随笔】《礼乐文明纵横谈》:魂兮归来(十七)

人气 3

(续上期)鼎———国家权力的象征
鼎,立国定都的神圣重器,国家权力的庄严象征,道德伦理的物质载体,礼乐文化的审美徽章。鼎本青铜炊器,沸汤煮食,系生活用具。随着国家意识初萌,天子权力待稳,我国古代青铜宝鼎,始成神圣维权的重器。青铜古鼎,造型庄严,或三足两耳,或方形四足,置放稳定;更兼鎏金镶玉,神秘狞厉,纹饰华丽,引人珍重。鼎上的族徽符号,强固伦理意识;铭文追孝,赞颂祭祀礼仪。铜鼎华贵和权力庄严,文质一体,可谓天作之合。铜鼎独特的神圣品位,是礼乐文化的璀璨亮点。

相传采铜铸鼎系黄帝发明。《史记•封禅书》云: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回顾古时用器,多用自然材料制作,如石器、木器。采铜冶炼,创造了新的物质材料,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成就。

青铜器皿,始于食器、酒器、乐器、兵器以及种种工具。尧舜禅让古制结束,夏禹传子,家国观念形成,权力的继承和拥戴,有待礼仪制度的规范,于是就有了夏禹铸造九鼎的传说。九鼎是九州的象征,九鼎既立,天下归心,三代奉为国宝。《墨子》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大禹建夏,鼎在夏都;夏亡商初,九鼎迁至商都西亳;盘庚迁殷,鼎入殷都朝歌;殷纣无道,腐化败国,武王灭纣,九鼎移居洛邑。

九鼎所在,国都所在,政权所在。九鼎与权力融为一体,于是引来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如“夏将灭时,鼎水忽沸。”“殷纣无道,九鼎嘶鸣。” “周临末日,九鼎咸震。” 等等。这些有关九鼎的传说,与政权同步,成为社会的逸闻趣事。定鼎洛阳,是因为周室要在洛阳建都, 《史记•周本纪》中有详细的记载。武王姬发灭商后,审时度势,忧心忡忡,“自夜不寐”。周公问其故,武王倾诉他忧虑的缘由:西土安定,东方未稳,面对殷商的残部,只有权力东移,方得国运安定。他设想在伊洛汇流的河洛盆地,建立新的国都,消除后患。周公赞同协力,周武王决心“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遂“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从此“偃于戈,振兵释旅”,天下太平,高枕无忧。可惜武王因病早逝,“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武王营建洛邑的遗愿,由周公召公的实践,得以完成。

这段史实,在《左传•宣公三年》中也有同样的记载:“王孙满曰: ‘成王定鼎于郏□。’” 郏,山名,即邙山;□,邑名,即洛邑。定鼎郏□,即定都洛阳。“迁宅于成周”,洛阳正式成为西周王朝的国都。建都后的洛阳,风光旖旎,国强民富,传说引来了吉祥的凤凰来朝。《古今乐录》描绘了这则传说中的盛事:“周成王时,凤凰翔舞,成王作此歌。” 歌曰: “凤凰翔兮于紫庭,予何德兮以感灵?赖先人兮恩泽臻,于胥乐兮民以宁。”洛阳建都,上顺天意,下合民心,迎来了新都洛阳的空前繁荣。“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诗经•大雅•民劳》中的诗句表明,洛阳位于天下之中,誉称中国,从此惠泽天下,造福四方。近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恭录成王五年迁都洛邑的文诰: “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 青铜铿锵,记录了洛阳这段空前辉煌的历史。

责任编辑:泽霖

相关新闻
2024 2024 台湾传统周--击鼓跳舞 隆重登场 隆重登场
阿拉巴马州男子被控在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外引爆爆炸装置
司法部发言人:法妮·威利斯资金报告“不一致”
乔州发现第三例麻疹病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