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

作者:黄金源 (特教博士,儿童问题咨询专家)
font print 人气: 90
【字号】    
   标签: tags:

看过《为人师表》这篇文章,很受感动。原文很长,我把它浓缩,与各位分享。

美国一个小镇上,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每位都有不光彩的历史:吸毒、进管教所、多次堕胎。学校几乎放弃他们。

新学年,一位名叫菲拉的老师担任这班导师。开学第一天,菲拉为大家出了一道选择题:
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两个情妇,多年的吸烟史,嗜酒如命。
  B: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到中午才起床,每晚暴饮白兰地,吸食过鸦片。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素食,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从未违法。

菲拉的问题是:
一、如果这三个人中,有一位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你们认为会是谁?
二、猜想一下,这三个人将来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孩子们都选择了C;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家的推论也几乎一致:A和B将来的命运肯定不妙,不是罪犯,就是废物。而C呢,一定是品德高尚,社会菁英。

然而,菲拉的答案却让学生们都惊呆了:“这三个人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是二次大战时著名的人物:A是佛兰克林‧罗斯福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首相;C是阿道夫‧希特勒。”

“孩子们,”菲拉接着说,“你们的人生才开始,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菲拉这番话,改变了这26个孩子的命运。如今他们之中有心理医生、法官、飞行员,其中有一位成了华尔街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

菲拉创造教育奇迹的方法是

指导学生忘怀过去(无法改变)、把握现在(唯一能有所作为)、期望未来(包含人生目标与期望)。心理学有个期望值理论,它的中心论题是:决定一个人作为与不作为的是─ ─将来成功的期望值。成功希望越大,这个人就会更加努力。

菲拉的故事很符合这个理论。

成功期望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典型成功期望值,即同一件事情成功次数越多,下一次成功期望值越大;反之失败次数越多,下一次成功期望值越小。还有一种非典型成功期望值,即同一件事成功次数越多,下一次成功期望值越小,反之,失败次数越多,下一回成功期望值越大。赌博就是属于非典型成功期望值。赌输次数越多,下一次还本机会的期望值越大,因为赌徒会觉得我总不该那么倒楣,永远是输家。所以赌博难以戒除。

其实,人生所有事物就是受这个成功期望值理论所决定。例如,我个人曾经指导过若干资源班的教师做班级秩序管理,我没有直接教导这些老师如何管理学生不规矩的行为,反而要老师们改变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教材对他们目前及未来的生活很有意义与帮助。当学生意识到教材对他们将来成功有很大的帮助时,学生自然会专心听讲与学习,不规矩的行为也自然消失。原理也是根据这个期望值理论。

我当老师的最后两年,被选为系主任,第一年就创造过奇迹:当时,我们特教系每年招收学生的最低分数总是全校垫底,我抓住当时毕业生要当老师的机会不大,因此改革了课程,让系上毕业生可以合法得到资优班、残障教育班及普通班等三张教师证;并在系网的首页上不停地显示:“本系毕业生可以同时拿到上述三张教师证”。要报考本校的学生读其它任何系都只能拿到普通班教书证,相比之下,我们特教系的毕业生拿到教师职位的期望值大得多。一年后,本系的新生最低录取分数跃升至全校第二名。

著名心理学家法兰克在二次大战期间被纳粹抓进集中营,在集中营他看到一个规律:那些受难者当他们觉得逃生无望,而只有死路一条之后,先是绝望、然后冷漠、紧跟着就是死亡。法兰克被抓之前刚好完成一篇手稿,他凭借着一定要活着出去将手稿付梓的这个期望,让他忍受了人生最大剥夺,活着走出集中营。后来法兰克创立了意义心理学派,主题是:参透为何(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就能够迎接任何(苦难,折磨)。

读完菲拉的故事后,我觉得为人师表首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参透为何(所学教材的意义与将来人生益处),果若如此,学生既使含辛茹苦,也会欢颜迎接任何(挫折、困难)。
@*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担任教职近三十年,每一年所带的班级都有不同的特质,每个孩子也都展现了不同的自我,他们用各种方式,让我学会生命中重要的课程,那是课堂上、教授们所无法提供的课程。
  • 〈大纪元记者于婉蘋台湾基隆报导〉朱奶奶每星期三的下午,都会来到仙洞国小教小朋友们写书法,12年来从不间断。朱湘怡是基隆市仙洞国小的退休教师,民国40年从香港来到台湾,早期在军闻社服务,结婚后才从事教书的工作;到仙洞教书30年从未离开。
  • 文章写作与阅读,就像文化内涵的编码与解码一般。文章承传文化内涵,作者写作就如同编辑文化密码一般,将其领悟到的文化内涵,隐含文章中;而读者透过阅读,解码文章含意,进而掌握整体文化内涵。只要留心观察,我们生活周遭处处隐含文化密码。
  • 王老师喜欢在教室中让孩子阅读《大纪元时报》,也喜欢带孩子走出户外,用脚阅读家乡。阅读大纪元,透过古人在报纸中演出的精彩历史,让孩子学习重德行善的道理;孩子在家乡巡礼的户外教学,能触摸在地曾经上演的故事,让他们真实感受祖先给他们的启示。
  • 中国的古老典籍《乐记》曰:“德者, 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 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我音乐教育教学探索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 经验丰富的教师都知道,一节课的开头与结尾至关重要。课的开始是导入环节,要简洁明了能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课的结尾即结束环节要耐人寻味,最好能够启迪学生深深的思索。
  •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J. Dewey)在其大作《艺术即经验》提到:“艺术是转化自然的过程,是一种发现新关系的历程,也是一种完整的经验。”
  •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J.Dewey)曾在《艺术即经验》(Art as Experience)一书说明艺术共同具备的内容包含了“兴趣”、“媒介”、“时间与空间”等。
  • 教育思想家杜威这句话说得好极了,我们可曾好好思考,不论在教学场域或生活周遭、公众社会等,我们是否常会用自己认为对的、经过分析性的言语来框架、限制、影响,甚至妨碍未来可能成为各领域的艺术家的学生或正在用行动实践教学艺术的同事,或诸多从事艺术与美的意念的艺术工作者?
  • 过去我在批改学生的文字作品时,大多采用开放的方式,尽量使用引导,而非直接指导学生某句怎么改,例如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你觉得还有怎样更好的方式可以呈现你所感受的一切,以及想传达给读者的画面感与律动感?”如果学生有好的文字作品,我会选择帮他投稿校内、外文学奖比赛,若是学生获奖一来可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二来奖获的荣誉也可鼓励学生养成不断创作的习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