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大研究:抑郁兼梦游脑退化先兆

抑郁症患者梦游早廿年发病 恶梦频密不醒需早求医

人气 1479

【大纪元2015年03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怡香港报道)如果经常发恶梦吵醒家人,但自己仍梦游不醒,可能患上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俗称“发梦期梦游”,香港目前有五千名60岁以上人士患有此症。研究指中年抑郁症者如果患有“发梦期梦游”,可能是脑退化的先兆,即是出现柏金逊症的概率非常大。所谓病向浅中医,专家指尽早发现可用药物控制。

香港中文大学与养和医院进行一项针对“发梦期梦游”、抑郁症和脑退化三者关系的研究。在2010年底至2013年初期间,研究了29位同时患有抑郁症及发梦期梦游病人、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人士,年龄中位数为47岁。研究发现所有参与者均没有柏金逊症临床征状,但同时患有抑郁症和发梦期梦游的病人,多巴胺水平比控制组显着低10-30%,并出现嗅觉退化,从而推断抑郁症患者出现发梦期梦游征状并非完全因为抗郁药物所致,而是脑退化的先兆。

抑郁症或加速脑退化

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荣润国教授表示,典型的发梦期梦游患者一般在60岁后发病,但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平均早在40岁时已出现征状,比正常提早10至20年,可能与脑细胞退化有关,“因此我们推断抑郁症可能会加速脑退化,又或在同时患有抑郁症和发梦期梦游的病人身上存在一个独立的脑退化机制。”

他希望该研究有助医学界更早发现脑退化症的早期先兆,助医生更早为病人监察及准备,延缓脑退化病情。“所有药都是治标治不了本,所以正正是没有药可以治本,研究正正最主要是如何找一些治本的药物或治疗,可以减低他脑退化的速度,这是整个研究最主要的一个方向性。”

八成梦游者十年后脑退化

精神科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林少萍表示,一般而言,60至70岁长者患发梦期梦游的男女比例约9比1或是8比2,而柏金逊症也是男多于女,之前科学研究尚未找出原因。不过今次研究对象为40至50岁人士,男女比例差异不是那么大。他们将继续跟进他们的情况长达5-10年,有助研究男女的脑退化速度会否有分别。

专家解释,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俗称“发梦期梦游”,并非单纯的做恶梦。是指患者在发梦期(快速眼动期)时缺乏肌张力抑制,因而作出与梦境一致的行为,当中百分之十的患者睡眠时有暴力倾向并会引致损伤,如拳打脚踢、翻滚喊叫等。患者和枕边人容易在睡眠时遭到损伤。

国际研究指出发梦期梦游是脑退化的指标,八成患者在发病后10至15年会出现柏金逊症、认知障碍等问题。现时,香港估计约有5,000名60岁或以上人士患有发梦期梦游。

发梦期梦游患者大多是男性长者,但近来医学界发现中年抑郁症患者出现发梦期梦游征状的情况愈来愈普遍,有4-6%的抑郁症患者曾有发梦期梦游征状。

患者梦游暴力不知情

63岁的谭先生从事装修工作,同时患有抑郁症和发梦期梦游,也是最先在近年出现脑退化──柏金逊症的病人。

谭先生早年患抑郁症和常发恶梦,睡觉时会大声说话及有大幅度动作,近年出现柏金逊症手颤征状。(林怡/大纪元)

谭先生表示,最初因为失眠影响工作,看医生才发现患上抑郁症,在那打素医院治疗三年,之后转到威尔斯,经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现在已经好转。记者会播放谭先生在睡梦中拳打脚踢、甚至要起身的情形。他坦言发恶梦时自己根本都不知道,“不知道今晚会不会发梦,发了梦自己都不知道,通常是我太太或女儿叫醒我。”有时自己跌下床,跌醒了才知道是发梦。

谭先生女儿透露,家人都很担心父亲的病情,尤其对是同床睡的母亲,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那次(爸爸)捏着她的脖子,妈妈大叫,走进去看才见到便叫醒爸爸,其实妈妈都会因为这样而令到大家的压力很大,爸爸会很怕弄伤她,妈妈每晚睡觉都会很怕。”

林少萍医生解释,谭先生本人很斯文,与同事家人关系很好,跟发病的时候截然不同;差不多所有病人,日间没有出现暴力行为,“不过他们梦境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她坦言,社会上市民对“发梦期梦游”的症状并不了解,因为对这类病人提供的协助甚少。

今次研究利用正电子扫描透视脑部情况,侦测病者是否出现早期退化,进而及早作出诊断,并提出治疗脑退化症的可能性。

中医师:抑郁需调理心脏

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教授莫仲棠强调“病向浅中医”,出现类似症状的市民要尽早求医。他强调今次研究的方向也是希望再往前一步,找到出现病症更早的阶段,是根治的第一步。

中医李灼珊建议市民如有失眠及抑郁症状,可以服用党参及高丽参增强心脏的功能。同时如果使用针灸治疗,也会针对与心脏有关的穴位,如内关、外关。

责任编缉:何嘉林

相关新闻
香港妈妈不快乐 1/3抑郁
港教师压力大 四成焦虑抑郁
香港中学生不快乐一半有抑郁迹象
香港帕金森氏症患者年轻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