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忍胯下之辱的“兵仙” 千古名将韩信

周慧心

千古名将韩信。(大纪元图片库)

font print 人气: 847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5年04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韩信(公元前230年-前196年),是西汉开国名将。他由受胯下之辱到被拜为大将军、率领汉军暗渡陈仓、收复关中、拿下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最后灭楚兴汉。他身兼“王侯将相”之才,被楚汉人评价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韩信在中国历史上以其卓绝的用兵才能著称,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也被称为“兵仙”、“战神”。

中华历史浩瀚悠久,风流人物数不胜数,也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而成语则是这些人物和故事最凝练的写真。在众多历史人物中,与汉朝开国名将韩信相关的成语典故最多。下面就用这些成语呈现部分韩信的传奇一生。

胯下之辱

韩信能忍跨下之辱,成全汉家四百年江山。(大纪元图片)
韩信能忍跨下之辱,成全汉家四百年江山。(大纪元图片)

韩信少年时虽是没落王孙子弟,但自小勤学兵法韬略,胸怀大志,少年时有一次走在街上,有个屠户少年见他落魄,却身形魁伟,腰挎宝剑,便拦街挑衅道:“你果有胆量,就来杀我啊;没胆子杀我的话,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吧。”韩信端详了他片刻,就真的从他的胯下钻过去了。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苏东坡在《留侯论》中写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有长远目标和志向的韩信,不会为眼前的小事鲁莽行事,其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他是一个有着大忍之心的人、能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人。

后来韩信辅佐刘邦取得天下,韩信被封为楚王,建都下邳。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那个人,并任用他做了中尉,他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一饭千金

韩信早年很贫穷,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感激,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韩信成名后回到下邳,除了召见那个侮辱他的屠夫之外,还召见了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

知遇之恩

韩信用兵如神,战无不胜。项羽恐惧,知道韩信的选择是决定楚汉两国未来命运的关键,就派说客来齐国游说韩信,欲与韩信修好,三分天下。韩信说:“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

齐国谋士蒯通亦再三劝韩信自立,以免将来功高震主,功成受诛。韩信听了连连摆手道:“请不要再说了,汉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车给我乘,把他的衣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古人说过:乘人家的车,要替人分担忧患;穿人家的衣,也应替人分担忧患;吃人家的饭,就应该为人家卖命。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于是,谢绝了蒯通的建议。

百战百胜的“兵仙”

韩信。(公有领域)

韩信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在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决战中,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谱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他先后指挥陈仓之战、京索间之战、安邑之战、破代之战、井陉之战、破齐之战、潍水之战、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其卓著战绩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明代茅坤论韩信:“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

意思是说:纵观历代兵家,韩信最会用兵。韩信打败魏、赵、齐,各用奇招,用不同的方式打乱别人的气势、战术,这些战例韩信都是以智取而获胜的,以减少迫不得已的死亡。所以,他认为司马迁是文仙,李白是诗仙,屈原是辞赋仙,刘伶和阮籍是酒仙,而韩信则是兵仙。

两千多年来,韩信杰出的军事成就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他所创造的一系列经典战例受到后人的无限追忆,与此有关的俗语、成语及典故大致反映了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公元前206年五月,韩信派人修复刘邦进入汉中时烧毁的栈道,迷惑雍王章邯,自己却率军悄悄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大败章邯军,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

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年九月,韩信引兵东向阏与,活捉代相夏说,收复了代郡。这时,韩信受命急调其力主至荥阳加强该地守备,故韩信只带了万余部队东下井陉攻赵。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

韩信先以两千轻骑,乘夜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天明后亲率主力前出到河边背水列阵,诱使赵军出营攻击。汉军背河而战,无路可退,人人拚死作战。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乘机攻入赵军空营,遍插汉军旗帜,赵军见状,军心大乱。韩信挥军趁势反击,大破二十万赵军,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接着,韩信用“上兵伐谋”办法降服了燕。

半渡而击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用重兵急袭的办法攻破了齐都临淄。楚将龙且急领二十万人马来援,与败退的齐军会师于高密,然后与汉军隔淮水对峙。韩信秘密派人用一万多个沙袋,乘暗夜在上游把淮水堵住。天明后派部分军队渡过淮水,在侧后攻击楚军,继而佯装溃败。

龙且误以为汉军胆怯,率主力渡淮水追击。韩信命部属掘开上游堤坝,将楚军冲成两段,汉军运用半渡而击的办法,把已渡水的楚军全歼,龙且被杀。未渡水的齐楚联军不战自溃。韩信趁势挥军追歼逃敌,俘虏齐王田广,全部平定了齐地。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

入夜,韩信安排大批军士在夜间吟唱起悲凉的楚歌,楚兵思念故土,军心动摇。楚霸王项羽大惊,以为家乡也已被汉军攻占,吟唱悲歌的是归顺汉军的楚地战俘,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亥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自刎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告终。

功高震主 鸟尽弓藏

楚汉僵持的时候,有人劝韩信:你功劳太大了,将来皇帝难免猜忌你,不如就此自立为王,三分天下。韩信却念刘邦知遇之恩,不肯背叛。没想到后来一语成谶,果然应验。

刘邦当皇帝,后为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是“齐王”的韩信封为“楚王”,然后又趁有人诬告韩信“谋反”,再将韩信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皇后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杀死。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韩信于公元前196年身首异处。韩信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韩信死时只有33岁。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象棋是谁发明的?具备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成功呢?
  • 中国历史大片《王的盛宴》近日于多伦多电影节上举行了首映礼。剧中汉室忠臣、奇才韩信最后被刘邦、吕后杀害的悲惨结局,令许多观众潸然泪下。而女主角秦岚也凭借老年版“吕后”受到国外观众的瞩目。当晚导演陆川携主演刘烨、秦岚等亮相首映式红毯,并在映后与观众亲切交流,观众反响热烈。该片还得到了外媒的高度评价。
  • 信是淮阴人,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王侯将相”一人全任,是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思想家,他为汉朝开国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在其雄才大略的心志下,还有着知恩必报的性格。
  • 中国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正统汉字的每一个字,贯穿着中国传统的道德、天地人等内涵。中华文明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千百年来,一直承传。五千年的神传文化为人类留下无数的历史故事,将“义”之内涵生动的演绎出来,深埋在华人的心中。
  • 【中华人物】“功高无二”的兵仙韩信
  • 诗人李白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今天是他诞辰之日。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死于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李白自幼博学而才气纵横,杜甫称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人们尊称他为“诗仙”。另外他扑朔迷离的籍贯以及最后凄美的解脱传说,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一句承诺,而甘愿付出生命。《中庸》云:“诚者,天之道”、“诚者,物之终始。”从中可以看出诚被作为宇宙万物的渊源。故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 古语云“祸福无门,惟人自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揭示了果报天机之奥妙。因果报应,确是至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毫无差错。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许多行善积德改厄运得福报的实例很是耐人寻味。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滋养慰籍着朝朝代代。中国文化教人安天知命,顺应自然,重德行善。“仁,义,礼,智,信”是人们一直尊崇的传统美德。宽容,礼让,以德报怨,更是令人敬仰的谦谦君子,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因宽容而为世人所敬重者,史书上的记载数不胜数。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滋养慰借着朝朝代代。从“盘古开天地”、“仓颉造字”的半神文化;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到“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到“善恶因果”、“轮回转世”的佛家思想,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贯穿中华五千年长河。中国文化教人安天知命,顺应自然,重德行善。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各种典籍、史书、文学、舞台表演、说书等形式,流传至今。老少妇孺,耳濡目染,仁义礼智信的做人理念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