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自有千秋在”的王昭君

作者:刘晓

人气 131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4月05日讯】“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塚使人嗟!”唐代诗人李白这首咏四大美女中素有“落雁”之美的汉代女子王昭君的诗歌,将其令人慨叹的一生高度浓缩。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出生在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县)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中,其父王穰是位饱学之士,但却不愿做官而喜欢自在的生活。在父亲的熏陶下,王昭君六岁即开始读书识字,天资聪颖的她进步很快,不足十岁,就能吟诗作文。其美貌和聪慧远近闻名。

在王昭君17岁时,汉元帝征集天下美女进后宫,王昭君自然以最优的“良家女”入选。不忍与父母离别的她无法违抗上命,只能与其他入选女子进入宫中。

汉代秀女入宫时都要画像,再由皇帝挑选。因此宫廷画师对于秀女能否见到皇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最有名的宫廷画师毛延寿,虽惊艳于王昭君的美貌,但因她拒绝向其行贿,而将其画的十分难看,从而导致王昭君被皇帝冷落,只做了小小的宫女。“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是王昭君内心真实的写照。

但王昭君的命运却因为一件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秦汉之际,北方游牧部落的匈奴常常骚扰边境,秦汉皆通过修筑长城进行防御并对其进行打击,不过,汉朝还采取了更为温和的“和亲”政策。

汉元帝时期的公元前33年,一直与汉朝交好的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再一次来到长安,提出了“和亲”。汉元帝应允呼韩邪单于,赏赐其五名宫女。王昭君自愿要求前往。待离别之日,汉元帝才第一次见到王昭君,但见她“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元帝大惊,本想将其留下,但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失信于单于。于是,只好让其上马出关去了。

据说,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望着漫天黄沙,孤雁南飞,不觉幽思自叹,无限感伤,便弹起琵琶,一首《出塞曲》寄托了浓厚的乡愁和一丝憧憬,声声催人泪下。

王昭君来到匈奴后,深得单于的宠爱,号为宁胡阏氏,意思是匈奴得了王后阏氏,部族便安宁了。一年后,王昭君生下了一个儿子。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其前妻之子即位。按照匈奴风俗,新单于可以娶老单于之妻。这对于饱受中华诗书礼仪教育的王昭君而言,是无法接受的。于是,她一面上请回归汉朝的表章,一面准备在新单于强娶自己时自尽。

汉元帝的儿子汉成帝拒绝了昭君的归乡请求,希望她以国家为重,“从胡俗”。昭君不得不遵从旨意,嫁给了新单于,并生下二女。

此后,日渐成熟的王昭君还参与了匈奴的政治生活,尤其在处理匈奴与汉朝的关系上,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保持双方的和睦关系。史书记载,在王昭君生活在匈奴的四十多年间,匈奴和汉朝不仅没有发生战争,而且彼此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多了起来,匈奴人的生活也大大改善。王昭君也因此受到匈奴人的敬重。

王昭君去世后,被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塚”;历来提到“青塚”的诗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塚上,行人为浇酒”,杜牧的“青塚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等。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晋文帝)司马昭的讳,王昭君改称明君,史称“明妃”。“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古代美女个人化邮票 邮局八日起代售
变身琵琶音乐会 程玉首度展五弦琵琶乐音
【星座人物】落雁与匡俗之美-王昭君(下)
咏王昭君
咏王昭君 人气 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