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菜你认识吗?美式中餐的前世今生

人气 933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6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小清综合报导)自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开始至今,美国中餐业的历史已超过一个半世纪。今天在全美的每个社区,几乎都能寻到中国餐馆的踪迹。初来美国的人,面对平生从未见过的“蟹仰光”等风靡全美的“中国菜”,难免会感到稀奇。本文将带读者领略北美中餐业的发展,再请美国的亚洲餐饮专家告诉您,如何在美国鉴别出“土生土长的”美式中国菜馆。

中餐业肇兴 源于对移民政策的适应策略

麻省理工学院学者海瑟‧R‧李(Heather R. Lee)近日刊文发布了他对北美中餐业的研究概要。李认为,美式中餐一路走来的故事,高度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潜在影响。在20世纪初,反华情绪还很普遍,美国公众对广东人吃猫、狗和老鼠肉很反感,而中餐行业能肇兴,要归因于移民法政策促使想移民的中国人采取了适应性的策略。

从1849年的加州淘金热开始,大批广东人来到美国,随着铁路的建设而在各地建起中国城、开起中餐馆。他们给家里寄钱,也定期回国探亲,但1882年的“排华法案”规定,禁止中国劳工入境和经商;到1915年,法院只给中国餐馆老板移民特权,带动很多人在美国和中国创办餐馆。

1910至1920年间,纽约中餐馆的数量翻了四倍,随后十年中又翻了一番,年营业额从1920年的7790万美元达到1930年的1.542亿,中餐馆也取代洗衣业成为雇用最多华人劳工的行业。

即便如此,中国人要获得美国商人的合法身份也远非易事,因为美国的要求十分刚性:移民局只认可“高品位”餐厅的一位主要投资者,其必须全时管理自己的餐厅至少一年,还须有两个白人为他作证。

为了适应这种严苛的要求,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人开办了很多以“杂碎宫”(Chop Suey Palace)为名号的高档餐馆,每一家的启动资金折合今天的9万至15万美元。由于有钱的中国人寥寥无几,他们结成合作伙伴,轮流担任经理,以获得身份;同时,也与那些愿意作证的白人合作经营。

芝加哥中国城一家杂碎餐厅的招牌。(S Jones/Flickr)

在纽约市,中国餐厅平均会雇用五个服务员和四个厨师,他们通常是投资者的亲属或友人。服从于家族利益,中国餐馆的员工经常以低薪水做着高强度的工作,很多人远在中国的亲属还要依靠他们满足基本生活和教育费用之需。当时在纽约和旧金山两个海港的中国人频繁与国内通信,在寄钱的同时,也诉苦说“没有空闲时间”、赚得太少、健康状况不佳等。

旧金山中餐馆资料照。Wikimedia, Christopher Michel)

而餐馆的投资人除了可观的工资,还会获得分红。据统计,当时在中国南方,有亲戚在美国开餐馆的家庭的收入,比其它家庭高三倍。非仅如此,他们的汇款还惠及乡里,为当地建造了很多洋房、学校、铁路和医院等。

中餐馆演变出两套菜单 美式中餐登台

到了1920年代,吃中国菜在美国成为时髦,愿意尝鲜的美国人由于缺乏经验,吃热菜时还会烫到上颚。“二战”以后,很多中餐馆有了针对中国和美国顾客的两套菜单,后者逐渐占居主导。

在1950年代,中餐馆从城市开到了郊区,其富有特色的白纸包装除了送出牡蛎,还有“杂碎”和“蒙古牛肉”等。

美国化的“杂碎”(Chop Suey,又名:李鸿章杂碎),完全不是中国人理解的那一种——很少美国人愿意品尝动物内脏。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美国版“炒杂碎”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国菜之一,但却是美国人的发明:其来源于肉丝炒菜丝,用牛肉、猪肉或鸡丝等与绿豆芽、芹菜、笋、青椒、洋葱、大白菜等菜丝或雪豌豆等混炒而成。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国后有评:“然其所谓杂碎者,烹饪殊劣,中国人从无就食者。”“蒙古牛肉”则是炸牛肉配大葱或洋葱,再以辣味或甜味酱汁调味。

美式杂碎创意之一种——鸭肉、火鸡炒牛肉。(JaBB/Flickr)

美式中餐本土化:甜甜酸酸的明芡

又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餐馆如今在美国社区随处可见,很多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外卖菜品是完全本土化的菜色,其标志性风格就是甜甜的带果香的浓芡。据研究,这种口味和餐馆普遍使用风靡一时的廉价水果罐头(如菠萝、樱桃)有关。美式中餐采用的蔬菜原料,如西兰花、番茄、胡罗卜和洋葱,有别于传统中餐用的菠菜、芥兰和萝卜等,且往往是作为肉的配菜和装点。

1973年开始,一道如今最受美国人欢迎的湘菜“左宗棠鸡”在美国传开。这道菜是台湾厨师彭长贵的创新,正宗做法是鸡腿肉去骨,以酱油、太白粉腌制,连皮切丁切块,再下锅油炸至“外干内嫩”;然后以葱、姜、蒜、酱油、糖、醋、干辣椒等调味料,下腿肉一起拌炒而成。全美各地的变种则形形色色,有的向“咕噜肉”演变,将鸡块裹以厚厚的面糊炸制,成品“鸡块”比鸡肉大出几倍,也勾以浓稠的甜芡。

现年高龄96岁“彭园”创办人彭长贵(中)下厨亲手做的正统“左宗棠鸡”。(钟元/大纪元)

正如今天在大陆处处可见到“肯德基炸鸡”这种中国特色的美式快餐,美式中餐也发展出了不少地方特色:在麻省和罗德岛,你可以吃到夹着“炒杂碎”和炒面的三明治;在中西部的密苏里州,你可以点一款“圣保罗三明治”(St. Paul sandwich),即白面包夹“芙蓉蛋”饼(egg foo young patty);而纯粹的美式开胃小吃拼盘“宝宝盘”(deep-fried pu pu platter)——内含炸蛋卷、炸猪排、炸鸡翅和照烧牛肉,其家乡是在新英格兰。

奇特的宝宝盘是油炸小吃的荟萃。(Ken Murphy/Flickr)

此间,美式中餐也吸收了世界其它地区的特色。今天几乎每家中餐馆必备的、内夹签条的幸运饼干(fortune cookie,又称签语饼),实际是从日式脆饼改良而来。而“蟹仰光”(crab rangoon)——以酸奶油和蟹肉做馅料、蘸酸甜酱吃的油炸小馄饨,则是1950年代加州奥克兰一位法国厨师的创意;主理当地一家波利尼西亚餐馆的他,还是夏威夷式鸡尾果汁“美态宾治”(Mai-Tai Punch)的发明者,堪称奇思妙想。

看幸运饼干里的签条怎么说,是美国人吃一餐中国菜后会做的事。(Fotolia)

蟹仰光。(jeffreyw/Flickr)

美国亚裔美食夫妻 教你识别美式中餐馆

初到美国的中国人,能尝到一些奇特的本土化中国菜,固然大开眼界,但如果菜单上你唯一想点的只有麻婆豆腐,那你很可能不幸走入了美国版“左将军”为你布下的饭局。

对于想吃到家乡菜的人来说,如何一眼鉴别出不够地道的中餐馆?洛杉矶泛亚洲美食连锁餐馆“星光厨房”(Starry Kitchen)的合伙人阮陈(音译,Nguyen Tran)和他的厨师妻子Thi近日分享了多达19个判别标准,虽然只是其个人观点,但也可供读者侧面了解中餐是如何融入美国本土的;下面是其中的一些。

1. 又黏又甜的糖醋汁

美式“咕噜鸡肉”。(CHISPITA_666/Flickr)

Tran夫妇分享说,酸酸甜甜的酱汁也算是真正的中国口味,但是如果很甜,或者有糖精味,那绝对是美国化的中餐馆。确实有种说法,说放糖是做中餐的秘方,但糖是用来调和咸味的,不应该盖过其它口味。中国菜会是咸中微甜,不会是吃甜品的感觉。

在Tran夫妇看来,这些菜一般是针对美国人口味预先做好的。如果芡汁看起来像稠糖浆,那很可能是改良菜。或许芡是现勾的,但只是用糖、醋等勾兑后直接浇在大块炸鸡上,“你需要一把砍刀来把鸡切开”。

2. 菜单上有“芙蓉蛋”

芙蓉蛋。(stu_spivack/Flickr)

有时正宗的中餐馆也会有这道芙蓉蛋(Egg foo young),但它真真正正是美国人的发明,而且可能让人难以下咽。“味道就像咸煎饼,把蔬菜、面糊、虾等和在一起炸,上面浇上肉汁。一旦浇汁,菜就没形儿了,变成了棒子面粥浇玉米糊。”

3. 宫保鸡丁成主菜

“宫保鸡丁确实是中国菜,所以也看情况。对老外来说,这是道中国风情‘入门菜’,但如果以此为主打,且出现在菜单首页,那这里可能是一家美国化的餐厅。”而美式宫保鸡丁的口味自然也是改良的,有时连不可或缺的花椒也会省略。

4. 美式木樨肉(Mu shu pork)

木须肉卷饼。(Mark Mitchell/Flickr)

这也是中国菜名,但改良后的材料和做法,可能是中国人一辈子都没品尝过的。

5. 蛋卷加汤的优惠午餐

美式炸蛋卷。(Steven Depolo/Flickr)

“许多正宗的中国餐馆菜单上都没有北美炸蛋卷。……‘中餐馆’里的蛋卷是我吃过的最难吃的春卷——全都美国化了,里面只有卷心菜,包得非常糟糕,很油,而且要蘸酸甜酱汁。”Tran夫妇没提到的是,这些蛋卷胖胖大大,不似春卷那样小巧。

6. 餐桌上有大酱油瓶

“很多人吃什么都加酱油。你应该先尝,因为酱油是盐的补充品。所以,如果桌上有个大酱油瓶,而且看起来消耗很多,可能说明一点问题。在地道的中餐馆,你不会经常看到这个的。”

7. 西式金属勺子

在Tran夫妇看来,如果一家餐馆既有西餐的金属汤匙又有亚洲汤匙,那里更可能是一家适应美国人口味的中餐厅。“真正的华人餐馆,如果你问侍者要勺子,他们拿给你的会是平底汤勺。”

8. 提供美国甜点

如果餐馆菜单上有美国甜点或油炸云吞(馄饨),佐以蜂蜜和糖粉,这根本就不是道地的中国餐馆。

外卖油炸云吞。(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9. 没有亚洲人用餐

如果餐馆里唯一的亚洲人是工作人员,也意味着这不是真正的中餐馆。

10. 餐馆广告三折页

以Tran夫妇的经验,如果你家收到折成三叠的广告信,那个地方很可能是完全美国化的。

11. 雕梁画栋的符号

很多有木格子或圆拱门的中餐馆并不是中国人开的。夫妇俩坦言,中国文化已经“现代化”而远离了传统,所以如果你进的餐馆满眼是龙等传统符号,是件奇怪的事。

美式中餐馆的装饰富有异国情调。(milomingo/Flickr)

此外,Tran夫妇眼中的“美式中餐馆”还有其它一些迹象,如:供应的炒饭是白饭加炒蛋或虾仁,而没有“扬州炒饭”,使用北美华人从来不用的“Pot stickers”(意为锅贴)一词,大量的外卖等待送出,等等。

2011年,美国首府的史密森尼博物馆曾举办一个美式中餐历史的主题展览,名字就叫“甜甜酸酸”(Sweet & Sour: A Look a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ood in the United States),以回顾华人移民带来的这一传统。无论如何,来美国旅游,如果撞入美式中餐馆,品尝了一桌异乡风味,那也是独一无二的文化体验。**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美国人最喜欢的中式外卖是什么
传字节跳动倾向于关闭TikTok 也不出售
气象局警告 周五晚加州将遭强风袭击
做美国中产阶级 2024年需要挣多少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