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转读私立名校 美教育部长受热议

人气 29

【大纪元2015年07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柳芳报导)就任美国教育部长7年的邓肯(Arne Duncan)日前将一双儿女送回家乡芝加哥,准备让他们就读那里的私立名校——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这里提供自学龄前至高中毕业的教育课程。奥巴马就任总统离开芝加哥前,他的两个女儿也在这所学校读书。

这所学校的校训是“培育持之以恒的学术精神、好奇心、创造力与信心”,“尊重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展现友善精神与多元文化”。

据《华盛顿邮报》7月9日报导,邓肯的太太和两名子女近期终于从华盛顿DC搬回了芝加哥,并渴望开始在家乡的新生活。2008年奥巴马就任总统后,他将时任芝加哥公立校首席执行长的邓肯也带到D.C.,任命他为美国教育部长,邓肯一家也由此搬到首都附近的维吉尼亚州居住。

在维州时,邓肯的孩子们分别就读位于阿灵顿的公立学校。

今年4月邓肯接受Fatherly.com的采访时被问到,以一位父亲而不是教育部长的身份,他如何看待美国的公立教育系统?邓肯说:“我非常感激能让孩子们就读这么棒的公立学校,这里有优秀的校长和老师,他们都充满责任心。我和太太都非常感激,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得到优质的教育,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老师良好的合作伙伴,做称职的父母。”

邓肯的发言人诺特(Dorie Nolt)近期在一份电邮中说,在DC周边居住了6年多后,教育部长邓肯的家人在近期搬回了芝加哥。在那里,邓肯太太卡伦(Karen)将回到她原来工作的学校——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继续做全职工作,他们的两个孩子也将在这里读书。邓肯将继续留在DC工作。像许多政府官员一样,他会在周末回家与家人团聚。

美国教育政策管不了私立校

报导说,邓肯的孩子马上将就读优质的私立校,这里的管理不需要遵循由他及教育部为公立校制定的各种政策,如为学生增加考试、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统一核心”(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标准为学生做测评、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判定老师及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水平等。这家私立学校的学生们也不必为接受增加的考试而做长期的准备,从而挤占他们艺术类课程的时间。

在私立学校,老师们有自己的工会组织、学校管理者对老师的意见给予足够的重视、老师的业绩不与学生成绩简单挂钩,因为他们相信成绩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不能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而这些做法目前在公立校都行不通。

文章说,将自己的孩子送入私立校就读只能让邓肯更难考量他和教育部为公立校制定的政策,更难判准这些政策对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带来的影响。

例如,在邓肯和教育部的支持下,许多美国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s)迅速增加,而附近的许多公立校随之被关闭,使得许多家庭无法为孩子就近择校上学。特许学校在开设时往往没有考虑在哪些地方开办有利于学生们就近上学;特许校还可以自行决定入学人数,而公立校则不能。

这样一来,一些城市居民由于周边的公立校被关闭,只能让孩子入学特许校,但有时这些学校却远离自己的居住区,为他们及孩子上学带来许多不便。

报导说,许多政策印在纸上时,看起来总是冠冕堂皇,而落实到实践中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形。唯一让美国教育政策变得更务实的办法是政策制定者多多聆听老师、校长、学生和家长们的意见。最近美国各地许多家长和老师抗议学生们的考试过多、老师们的业绩不该简单地与学生成绩相关联等就是美国教育政策制定者没能足够听取民众意见的结果。

改革美国教育法 各界呼声高

目前美国教育立法是前总统小布什在2002年签署的“不落下一个孩子”(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它的主要特点是增加阅读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减少艺术类课程的时间;为学生增加统一考试和测评;将学生考试成绩与教师业绩测评更紧密联系;增加联邦政府对地方学校及教师的评估和管理等。

7月以来,美国国会继续就如何改革美国现行的教育法展开论辩。国会众议院周三(8日)通过对美国教育法“不落下一个孩子”做大修,将大幅减少联邦政府对地方教育政策的干预,把这项权利归还给各州及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

美国总统竞选人、共和党籍参议员保罗(Rand Paul)6日也发表文章说,他非常支持对“不落下一个孩子”的教育立法做大修,让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成为美国教育政策的主要发言人,回归美国特有的教育传统——尊重个体差异、发掘和培育孩子的特质和潜能、广泛涉猎各种学科、保护美国人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让增加的标准化考试限制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还有美国网友评论说,“不落下一个孩子”已经变调,成了“不让一个孩子出色”(No Child Stands Out)。

责任编辑:李缘

相关新闻
美国25州退出“不落下一个孩子” 计划
提振教育 美政府吸引科技类高才生择教
全美教师工会施压 欲撤换教育部长
美教育部长: 未来四至六年美国需要上百万教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