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古树一夜被伐 市民惋惜

未询专家意见即开伐谭凯邦:官僚主义害死树

人气 16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8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怡报道)香港上个月发生多宗塌树伤人事件;政府上星期五突然斩去般咸道4棵健康树木,令全城热议,其后路政署称有关树木所依附的石墙已经出现裂缝,为安全计,所以伐去有关树木。但有专家表示,有关裂缝仅是石墙上的缝隙,而非树木所生长的护土墙上的缝隙。

7月22日半山般咸道1棵直径2米、高30米的细叶榕倒塌,1名中国籍男子和1名外籍女子受伤,该树被列入康文署的《古树名木册》。据港大地理系教授詹志勇所说,此树是香港著名“石墙树”之一,树龄近百年,由于树根附近多次有工程进行,因此怀疑树根被切断,再因强风吹袭而倒塌。一星期后,路政署突然派员砍去剩余4棵依附在石墙上的健康细叶榕,惹起市民热议。

而在一周后,即上周五(30日)晚上,路政署突然派员连夜伐去般咸道另外4棵“石墙树”,声称发现石墙上出现新裂痕,4棵“石墙树”的支撑有不稳及恶化迹象,认为有潜在倒塌危险,需进行紧急工程移除。但是在22日当天发生的塌树意外后,树木专家检测现场其余5棵“石墙树”,即日移除其中1棵危树,并修剪另外4棵树,当时并未指有安全问题。路政署的行为遭质疑,引起环保人士及关注团体的批评。

伐树前未咨询树木专家

前日包括环保触觉等团体到般咸道“石墙树”的位置,抗议当局仓促斩去4树。环保触觉总干事谭凯邦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原本该处有6棵“石墙树”,上月其中1棵倒塌,意外发生后斩去另外1棵,原剩下4棵,但路政署、树木办及外聘树木专家在斩树前并没有充份发掘及考虑各技术方案,便仓促斩树。他说因为政府成立的“树木管理专家小组”中,除了政府部门人员还有10名非官方成员的专家,包括港大地理系讲座教授詹志勇及长春社总监苏国贤,“今次为什么说是快刀斩乱麻,闭门造车,自己找的树木专家组都不知会他们一声,或者听一下他们的意见。”

谭凯邦透露昨日才得悉原来当局有一个封路进行巩固措施的方案,但最终却选择斩树了事,“可能就要多些时间,多一些位置,但因为官僚主义的关系,最后都是决定斩树。其实今次是官僚主义害死4棵树的。”

他强调日前专家詹志勇到场检验,并强调余下4棵树是健康的,只要用心去做一些巩固的措施是没有问题的,他批评政府无心保育有关树木,“因为现在斩了之后,树干都看得到是健康的。就是斩脚趾避沙虫。宁愿斩了树,都不去做保护,很明显是没有心做。”

裂缝实为围墙石缝

昨日,树木管理办事处总监周锦超先后在两个电台节目中回应事件。他说路政署上星期三开始在般咸道的石墙发现裂缝,两日后部分裂痕达到接近20毫米,忧虑情况会恶化,加上香港天气或受台风影响,因此政府须以“保障公众安全”为大前提,认同路政署尽快移除古树做法。至于石墙裂缝增加原因仍需再“探索”。

不过,树木管理专家小组成员詹志勇认为,当局在移除树木前,曾将相片等资料发给区议员,质疑当局有时间做这些工夫却又不通知专家,对此他感到奇怪。他又说,路政署发现的裂缝,其实是围墙的石缝,而树木本身是生长在护土墙而非围墙上。

港人重集体回忆关注保育

今次引起斩树事件引起这么多人关注,谭凯邦表示主要是这个“石墙树”不但是健康的,还是港人的“集体回忆”,这些大树都曾经历二次大战,据街坊的描述,在日军侵华前已存在,估计树龄达70年以上。

而谈及港人的集体回忆及政府保育的问题,则要细数前事,部分是在民间的力量下得以保存。如多年前的永利街,因得在此取景的电影《岁月神偷》扬威柏林影展,令当局与巿区重建局同意社会的保育诉求,将永利街从重建范围剔除。

另外,位于港岛司徒拔道45号的大宅“景贤里”,在关注古迹保护的长春社的努力下,政府最终宣布将其列为暂定古迹,避过被拆卸的命运。

在保护古迹方面,去年的港铁沙中线土瓜湾站地盘近宋王台之施工地方发现宋元遗址,港铁及古物咨询委员会被质疑有意低调处理,其后得社会各界包括环保团体及议员的关注,最终要改变工程。

专家:可持续发展与保育能并存

多年来,政府一直强调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政府的解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环境、社会和经济的需求间寻得‘平衡’,确保当代以及后代都能享有优质的生活。”

不过香港可持续发展公民议会创会主席黎广德认为“平衡”二字并不恰当,因为“平衡”代表某些事物会被牺牲,“整个概念就是在不影响我们下一代的发展能力的同时,去发展的。换句话说你不可以破坏留给下一代的环境资源。”

他以今次斩树作例子,认为保育与持续发展并不存在冲突。他强调1棵树有可能上百年的寿命,而它的存在是为了下一代,“树不是为了这一代,亦都要为了下一代。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黎广德又说所谓的冲突是人为造成的,是因为官员没有认识到树木的价值,“正如很多保育的文物一样,有社会价值,有美学价值,有科学价值,而且这些社会价值牵涉到社区的感情。他(们)看不到这些价值,只是看到功能性,(只知)有树好过没有树,用来遮荫,减低市区气温,或者减低热岛效应,他们只是看到这个功能价值。”

他批评官僚主义亦是今次斩树的主因之一,“当局将管理树木,将官员责任最小化作为最大目的,他说“因为他们经常都担心,(树)跌落来压到人,或者压到一些物件,安全问题就要负责。无限扩大这些官僚责任的风险的时候,他就当然从尽量斩树,甚至尽量少树的角度去考虑。”

黎广德指今次般咸道斩树事件是因地政署说树木依附的石墙出现裂痕,存在危险,但却没有一个结构工程师出来证明,“签树的死亡证?这个是我们做所有工程,都要结构工程师正式签名的。”他举例说,就像危楼也需要有结构工程师的签名,因此斩树事件显示官僚主义凌驾专业判断。黎广德又说如果是因为早前附近有倒树而要将4棵树斩掉也是不对的,因为同样也没有办法证明那些树有健康问题。

黎广德强调保育和持续发展是没有“冲突”的,他以港铁东铁落马洲支线(塱原支线)为例,称支线路轨原本会经过全香港最大的淡水湿地,且会因此破坏 200多种雀鸟的生存环境,其后在民间的反对声音下,当局最后改从地下经过,证明环境以及发展,完全有机会并存,“你只要有些创意的话,就又可以发展,又可以有环境质素,都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是不想用脑,才要牺牲。”

黎广德认为由于树木办仅是一个咨询的角色,“一个没牙老虎”,建议当局将有关机构提升为实权单位,“统筹全港影响到民居的树木,即是与民居接轨的树木。这样就集中资源去管理,这样才是一个根本的方法。”他又建议配合民间的力量一起保护树木。◇

责任编辑: 王若愚

相关新闻
香港古树垂危无人问
图文:港政党建议世界文化遗产
香港在台办事处  建立香港文化品牌
六位亚洲名厨探索香港 奉上《香港滋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