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归来(4)

方斌:汉服款式

人气 437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8月17日讯】

一、汉服细节:衽、裾、袂、领、缘

衽——指衣襟,汉民族传统服饰衣襟为右衽,也有对襟衣。
裾——衣服的前襟,通常有直裾、曲裾之分。
袂——衣袖,有宽、窄之别,成语“连袂成荫”,即是对宽衣大袖的描绘。
领——衣服围绕脖子的部分,有交领、圆领、U字领等型。
缘——衣领、衣襟、衣摆处的镶边。

二、汉服款式

传统服饰有两大类别:上衣下裳和深衣。

上衣下裳是我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式,其特点是上、下衣装分离 。《世本》中记载:“伯余制衣裳”;《说文解字》中对裳的解释为“下裙也”,意为保护下体。上衣品类有短襦、袄、褂、衫、半臂等;下裳有八幅裙、十二幅裙、马面裙、百褶裙等。

深衣,上、下连属的服饰。所谓“深”,是将身体深藏不露的意思。深衣是中国礼制服饰的典型代表。上衣和下裳连属在一起,男女皆可穿,份曲裾和直裾两种。深衣的制作室将上衣下裳分裁后再相连,下裳共用六幅,每幅又一分为二,象征每年十二个月。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归纳出深意的特点为:交领,大襟右衽,小口大袖,领和袖口通常为宽缘,长度大致到足踝间,故称谓“长毋被土”。“衣作绣,锦作缘“,腰间束丝织物大带,流行佩玉,面料纹样常有浓郁的楚文化的风格。西汉时流行的曲裾深衣为“续衽钩边”,在左衽旁向后续出角形布幅,形成曲裾式样,绕向身后。《礼记·深衣篇》有:“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可见,深衣法度完善而又用料俭省,因而也作为庶人的吉服而被广泛使用。

无论深衣还是上衣下裳,根据穿着者性别的不同,有男装、女装之分;根据穿着者的社会等级,又分为官服、民服,良贱有别;根据服装的功能,又分为礼服和常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服饰,如僧道服饰、军服戎装等。

按服装本身的类别来划分:

1、体衣
冕服

冕服是帝王、臣僚参加祭天地、宗庙、册立登基等重大典礼是所穿的最正式的礼服,也因此后人用“冠冕堂皇”这个成语来形容人的仪容。

周制冕服由冕服、玄衣和𫄸裳组成,𫄸裳周边蔽膝、腰系白罗大带。玄衣,即用黑色材料制成的衣服;𫄸裳指用红色才来哦制成的围裳,通常上衣纹样用织法制作,下裳纹样用绣法制作,最多为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依次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每一个章纹都有特定含义,隐喻着帝王贵族的节操品行。日月星辰,寓意照临;山,寓意稳重;龙,寓意应变;华虫(稚鸟),寓意文丽;宗彝,寓意忠孝;藻,寓意洁净;绣火,寓意光明;粉米(白米),寓意滋养;黼,寓意决断;黻,寓意明辨。

曲裾:

也称绕襟衣。源于内衣制度的不完善,多重绕襟以显庄重。

直裾:

裾边在身侧。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了深衣的主要模式。

袍的长度通常到膝盖以下,男女均可以穿着。领、袖、裾、襟等处需要缀以缘边,分交领和圆领两种。无里子的称为单袍,有里子的称为夹袍。《释名·释衣服》中有:“妇人以绛作衣裳,上下连,四起施缘,亦曰袍。”

秦汉时期将袍定为正式场合的礼服,并以穿袍为时尚,袍服均制作考究,装饰精美。这时的袍款式特点为交领、右衽,下摆常打出一排细密的褶襇,有些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穿袍时,里面要贴身穿着禅衣,并且禅衣衣领需要更加服帖于颈部,以露出禅衣衣领为美。

唐代时,袍服多为圆领,衣袖变窄,衣长变短,长至小腿中部。宋代时,黄袍成为黄帝专用服饰,代表着黄帝为九五之尊。文武百官的袍款式相同,依靠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阶大小:三品以上为紫色,四品、五品为朱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明代官吏袍服,一品至四品袍色用绯,五品至七品用青,八品、九品用绿。

责任编辑:古言

相关新闻
童星徐娇美国穿汉服弹古琴 传播中华文化
汉服融合宁静与激动 这才是真正性感
神赐华彩 服德彰显--咏汉服神韵
18日丽琦东西服装秀 汉服压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