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孝道”(三)

历史上孝顺的皇帝有哪些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气: 343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5年09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以孝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圣王治国的基本思想之一。中国自古以来推行的儒家思想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家和则国和,家庭稳定则社稷稳定。所以自古教化百姓都首先从齐家开始,齐家便是遵循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人伦五常,使得家庭和睦。孝道这种家庭伦理推广到社会,便是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治国法则。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曾参说:“先代的帝王具备至高无上的德行,而且掌握了最根本的天道,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曾参站起身来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孔子为什么把孝看作是至德要道,孝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作用?因为孝符合了德和道。老子讲:“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第五十九章》)尊道重德就无往不利。先王们懂得这个道理并且身为孝的楷模,所以万民归顺,天下太平。

远古时期,尧让四方的首领举荐能够遵从天意、接替天子职位的人,首领们纷纷举荐虞舜,说:“他是乐师瞽瞍的儿子。父亲顽固愚蠢,母亲言语憎乱,兄弟傲慢凶狠。舜能以孝悌之道与他们和睦相处,以恭明的美德处理家政事务,心中不生任何邪念。”帝尧认为舜用其孝悌、厚道、纯正,能管理好家,便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进一步考察他的德行。

舜以孝齐家、治国、平天下。(网络图片)

考察了舜的理家才能与品德之后,帝尧便授官位给舜,嘱咐他发扬齐家的孝悌纯正之德,去规范引导百姓,总理部落联盟的一切政务。舜继位后,让契作司徒,负责用人伦五常教化百姓,并告诫他教化百姓要宽厚。

孔子称赞舜曰:“舜真是大孝子啊!是道德的圣人,尊贵的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享之,子孙保之。”就是说,舜有大孝之德,必得显位,必得厚禄,必得大名。

除了孝感动天的帝舜之外,历史上还有其他帝王以孝闻名,且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盛世。

周文王喜忧因亲

周文王,姓姬名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是周武王、周公旦的父亲。周文王非常孝顺,据史书记载,文王为世子时,每天要朝拜父亲三次。鸡刚叫的时候就起床,来到父亲的寝房门外,问侍者父亲身体是否安康,如果侍者回答说“安康”,文王就会很高兴。正午和黄昏,他都会去拜见,同样地询问。

周文王非常孝顺,据史书记载,文王为世子时,每天要朝拜父亲三次。(网络图片)

父亲身体欠安的时候,侍者一定会把详情告诉文王。文王听了,面有忧戚,走路脚步不稳,一定要等到父亲康复,走路的时候脚步才能恢复如常。文王给父亲进奉食物的时候,一定要先察看一下食物冷热,饭菜是否可口,然后才给父亲端上去。父亲进食后,他又要问父亲喜欢吃哪样菜,饭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了,接着就告诉厨师,按父亲的要求精心准备。周文王天天如此,时间久而不懈怠。

孔子赞周武王“达孝”

文王是一位大圣人,又非常孝顺,他的第二个儿子周武王姓姬名发,他仿效父亲的行为,小心不敢稍有逾越。

据《古八德全书》中记载,有一回,文王生了疾病,武王就服侍父亲,整天在父亲的身旁,连衣帽也不敢脱去。文王吃一碗饭,他才肯吃一碗饭;文王添吃一碗饭,他也再吃一碗饭。这样长达十二天,文王病好了,他才放了心。

周武王被孔子称赞为“达孝”(网络图片)

后来,文王过世,武王代父亲做了诸侯。这个时候,商朝的纣王非常暴虐,天下的百姓,个个都怨恨他。于是,武王讨伐纣王,得了天下,同弟弟周公旦继续父亲的志愿,以仁德治理天下。

他们服侍死了的人,就像服侍活着的人一样诚敬、有礼。后来,孔子称赞他:“武王的孝行,符合全天下人所说的孝,所以叫做达孝。”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的孝顺、仁德开创了周朝800年的历史。

康熙帝以孝名传

清朝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成就了大清朝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据《康熙起居录》记载:康熙十年(1672年),康熙帝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得知塞外有一处著名的温泉叫“关外第一泉”,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奇效,便提出要到温泉去洗浴老寒腿,康熙帝欣然同意。并速派人前往赤城汤泉修建行宫。

康熙帝不但对祖母孝顺有加,而且还爱民如子。(网络图片)

行宫建好后的第二年,康熙皇帝正月亲率大臣陪祖母太皇太后鸾驾出德胜门、越八达岭、径怀来卫、过长安岭,历时六天,于二月初二抵达赤城温泉(又名汤泉)行宫。

据《赤城县志》载:“康熙十一年正月,上出居庸关奉太皇太后幸温泉行宫。”一路上,每逢险径,康熙皇帝都要下马为祖母扶辇而行。过怀来城东浮桥时,康熙帝怕桥不坚固,先亲自上桥验示,然后才让祖母的乘辇通过。

途中,每逢需下榻或用膳时,康熙帝都要亲自侍奉祖母。太皇太后在温泉洗浴51天,无论下榻何处、道路是否崎岖、天气是否寒冷,康熙帝每天都要到汤泉给祖母请安,有时一天要请安两次,往返六十余里,足见康熙帝的仁、孝之心。《康熙起居录》的笔录官不无感慨地说:“皇上天性纯孝,古帝王未之有也。”

康熙帝不但对祖母孝顺有加,而且还爱民如子。在赤城驻跸期间,距县城南二十余里有个村子,土脉贫寒,产粮甚少,听说皇帝要路过此地,百姓们便跪在当路拦住皇帝骑的马,要求免除官粮和赋税。康熙帝听后当即下旨免除,后来百姓将村名改称“拦马站”。

久病床前有孝子——汉文帝

汉文帝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儿子,从小就非常懂事。文帝对母亲薄太后非常孝顺,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必定先去跟母亲问安。晚上临睡前也会再请安一次。

汉文帝即位后,薄太后便一病三年不起,文帝尽心尽力在床前照顾,几乎没有很好地睡过一觉。(网络图片)

文帝即位后,薄太后便一病三年不起,文帝尽心尽力在床前照顾,几乎没有很好地睡过一觉。有时连衣服也不解开,以备母亲随时召唤。每当汤药煎好了,给母亲喝之前,文帝都要自己先尝一尝,看药的火候是不是适中,会不会太苦或者是太烫,然后才送给母亲服用。

薄太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说:“宫里这么多人,都可以照顾我,你不要这么辛苦操劳了,我的病又不是两三天就能好的。”汉文帝跪下来对母亲说:“如果孩儿不能在您有生之年,亲自服侍您,那要什么时候才有机会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

三年后,薄太后的病终于渐渐好了,大家都说这全是因为文帝的细心照顾。从此后,文武百官更加尊敬文帝,百姓也更加爱戴他。人人纷纷效仿文帝,一时全国上下都以孝顺父母为荣。

文帝不仅拥有一颗孝心,更是宽厚爱民。一次,他想建造一座露台,经工匠估价后,需要一百斤黄金。文帝知道了,就打消了建露台的计划。因为一百斤黄金在当时就等于十家百姓的总财产。

为了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文帝经常出巡。一次,一个小女孩跪在马路中间,要见皇上。原来,这个小女孩是汉朝名医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淳于意因遭人陷害,被判了肉刑。缇萦便来替父伸冤求情。

缇萦说:“父亲已经上了年纪,禁不起肉刑的痛苦。民女愿意入宫为婢,为父亲赎罪,希望皇上开恩。”

文帝看缇萦小小年纪,这么有孝心,非常感动,当时就赦免了淳于意的罪。回宫后昭告天下:废除“肉刑”。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景帝继位后,一切皆承袭文帝的制度。汉朝历经两位皇帝的仁政,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9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建邦台北6日电)为感念父母的付出,中华民国云林同乡总会今天说,有6700对亲子将在10月参加“孝亲洗脚”活动,也会报名申请金氏世界纪录。
  • (大纪元记者宋顺澈台湾台北报导)燕声音响董事长张秋海与弟妹们为纪念母亲,以母亲的名字合力捐赠一台复康巴士给新北市政府,市长朱立伦并回赠感谢奖牌。
  • 台湾“董事长乐团”前主唱冠宇多年前因血癌过世,现今成员日前透过基金会服务社工得知,冠宇生前有个爷爷独居在阳明山上铁皮屋,14年来何爷爷皆一人孤单过年。为了一圆爷爷的思念,乐团成员阿吉、大钧、小豪、小白全家昨(18)日齐聚何爷爷家,代替冠宇和爷爷提前过年围炉。
  • 彰化花坛元宵节灯排绕境169年不中断,相传来自花坛的曾维桢考上翰林,进京后思乡心切欲辞官,皇帝下旨在白沙坑举办盛大迎花灯活动,以娱曾维桢双亲。
  • 响应心灵行脚活动,7旬老翁颜华坚今天从台中市出发,预定步行250公里到宜兰县,市长胡志强特别为他授旗加油。
  • 宣扬孝道不能等!年近70的中华道学发展协会创会理事长颜华坚响应“关怀台湾心灵行脚-孝行368”活动,将以每天12小时、50公里的速度,步行到250公里外的宜兰三星乡。22日由中市万代福影城出发,市长胡志强也为他授旗、加油。
  • (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重阳节,黄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大唐把元日(华人新年)、寒食、上巳和重阳列为传统四大节日。汉中叶以后的道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之说。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古时常在此日进行祭祖与敬老崇孝活动。
  • (shown)有一天,孝道明王无声无息地隐身而去,谌母秘密地按道法修行,坚持了几十年......
  • “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忠孝节义向来被认为是是中华传统美德,其中孝占有重要位置。《孝经》中把“孝”升华到天理的高度,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天道运行的常理,是地德承载万物的大义之理,是人必做的行为。
  • “孝”是华夏传统美德之一,是儒家提倡,推崇备至,教化民众,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重要法宝。有句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说这才是“忠”、才是“孝”,但这是古人所倡导的“忠孝”的真正内涵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