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债转股 中国股市“生力军”之考查

人气 1461

【大纪元2016年10月18日讯】最近,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等两个文件,债转股将正式铺开。这意味着央行前一向流往房市这个储水池的货币已经过多,政府嗅出危险气味,于是一边让各地政府出台限购令,一边准备打开另一个储水池股市的阀门。

债转股的“市场化、法治化及政府不兜底”

国内媒体已经没有原来那么自由,一向还能乍着胆子谈点问题的财新网最近因为“刊发导向存在问题”的报导被罚,因此,国内只能看到对债转股的一片叫好声。从对《指导意见》明确债转股“三个鼓励”、“四个禁止”,到AMC(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将因债转股大赚一笔的利好消息,给各种股民的印象似乎是:政府严格把关,这次推上市的企业都是优质企业或者较优企业,只要时机一到,进场炒作也将赚钱。

其实,仔细解读《指导意见》中的“三个鼓励”与“四个禁止”,就会发现无非是文字上做文章,“三个鼓励”中的哪一类企业,在中国现在是高度稀缺的品种。只要分析“四个禁止”中列明的四类企业,就会明白债转股将会让大多数僵尸企业在债务重组后包装上市。

何谓“扭亏无望、已失去生存发展前景的“僵尸企业”?仔细琢磨一下,觉得“僵尸企业”成了“僵尸”之后,还能够让政府不断强迫银行拿贷款喂养,其理由只能是“扭亏有望”,企业向政府及银行陈述目前的亏损原因之时,肯定是国际大环境不好,比如钢铁企业会说这是美帝与欧盟加高关税,导致我企业出口不利,一旦经济形势好转,企业必定大有希望。

“恶意逃废债行为”,在西方国家,逃废债就是逃废债,没有善意、恶意之分。《指导意见》中一个“恶意”作为定语,立刻解脱了许多逃废债企业。因为什么样的逃废债才能叫“恶意”?由谁来认定企业逃废债行为属于“恶意”或者“非恶意”,这里的尺度大有讲究。

“债权债务关系复杂且不明晰的企业”,中国大型国企存活到今天,找不到“债权债务关系不复杂的企业。所谓明晰或者不明晰的标准是什么?有百分之几十不明晰才可以算作总体不明晰?就看政府怎么界定了。

“有可能助长过剩产能扩张和增加库存的企业”,这对企业来说,也不是一道过不了的关口,因为全国几十个行业,行行都有产能过剩,虽然都有行业协会,但到底有多少库存,行业协会其实不清楚,是本糊涂账。但每个想债转股的企业,均可证明本身产品优质,销路不错,增加库存是别的企业。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全国钢协下去调查的时候,就听到企业互相指责,声称自家钢材质优价廉。

鉴于以上分析,以及我对中国式智慧的了解,可以大胆预测:大多数能够存在至今的僵尸企业,经过资产重组后,最后都能在股市上满血复活。企业的售股说明书肯定非常漂亮,让股民读后投资信心大增。当然,我知道股民早就不读这些了,他们只看当天的股市行情,寻找某支正在强劲上升的股票。

市场化债转股:政府不强制

债转股非本届李总理发明,是朱镕基总理在上世纪90年代的创新。那次倒是很成功,不仅消掉了企业坏帐,让银行解套,还养肥了几家处理银行坏帐的资产管理公司,只是最后的买单者中却有中国成千上万的股民。由于2015年股灾的灾难记忆还在,这轮债转股推行之时,最重要的宣传任务是为债转股正名,说明本轮债转股与朱总理那次有所不同。

被列举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坚持“市场化债转股”,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规定“银行不得直接将债权转为股权”。银行债转股是两步走,第一步是向实施机构转让债权,第二步由实施机构将债权转为目标企业的股权。没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机构其实都不会做长期股东,最后还是会上市,让股民购买。

哪些机构是实施机构?《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多种类型实施机构参与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一般读者不太清楚的是,上述公司在朱镕基总理推动第一轮债转股时,有的刚出生,如保险公司;更多的还未出生。因此当时朱总理为解决中行、工行、建行、农业银行长期的呆坏账问题,推动其股改上市,只能从无到有,由政府出资400亿元,成立东方、华融、长城、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称四大AMC),各自承接处置对口银行的不良资产坏账处置。这些公司利用当时外资想了解中国金融业运作内情,愿意购买打包的不良资产,淘到了第一桶沉甸甸的黄金,经过多年发展,现在早已成为横跨多领域的金融巨头。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信达为例,2014年末,其合并总资产达5444.3亿元人民币。

有这种财大气粗腰杆壮的亲生儿子在,中国政府再推动债转股,根本不需要由自己出面强制。须知中国政府也有难处,在推动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得让金融系统适应国际标准,这种情况会体现在相关法律中,比如现有《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在境内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另外,根据巴塞尔协议制定的资本管理办法规定,银行被动持有企业股权,两年内风险权重为400%,两年后上升为1250%,而正常贷款的风险权重仅为100%。按照这个规定,银行持有股权,会在评级时受影响。

银行也是政府的亲生儿子,为国企早就做了不少牺牲,总不能再让其国际信誉受损,所以,另外几位亲生儿子,即AMC等得出来为父亲分忧了。

债转股的结果到底是谁受益?

首先是银行,银行可以通过债转股冲销坏帐。这一点,政府宣传还不是假话。如同朱镕基总理利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坏帐,将银行账面处理得很干净一样,这次也可以通过债转股,逐步将银行坏帐转移,银行账面会再现干净状态。

其次是承接处理债转股业务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这三类公司当中,以处理银行不良债务起家的AMC富有经验,应该更能获益,政府作为“父亲”给“儿子”们的机会均等,“儿子”们各靠自己本事挣钱,这当然属于市场化范畴了。

明白了上面这些,就会明白近期发布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中规定,“此次债转股是由市场主体自主协商确定,包括债转股的资金筹措也是以市场化方式筹措为主,各相关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享收益”。须知这些市场主体,包括国企,都是中国政府的亲儿子们,只是有的儿子富(AMC),有的儿子穷(国企),还有的儿子(国有商业银行)为救另外的儿子(国企)陷入困境。老父亲还想继续稳坐王座,得让儿子个个全活着,否则王座不稳。加之老父权威犹在,儿子们哪个敢不听号令?

但是,最终这些股票都要陆续上市。当然,这些中国的实施机构也想继续到海外寻找投资者,比如AMC在去年曾放过一阵风,想重施故伎,让外资来购买银行不良资产,但外资银行好像至今没上钩。不过这也好办,最后全推到A股市场上去,只要各种造势能够让股民看到金光灿灿的股市景象,不愁这些由国企债务转成的股份卖不出去。另外,还有几十万亿美元的国际游资找不到去处,最近有不少投行表示要进军中国债市,这些优质的接盘者来了之后,很有利于鼓舞股民士气。

至于对一般股民而言,入市之前,务必参考两篇文章,一篇是2016年6月10日的《股灾周年祭:A股市值蒸发25万亿人均24万》,另一篇是《2015年以来三次股灾大面积暴跌全记录,中国股民都是股坚强》,理解一下“市场化”、“政府不兜底”的真实含义。

--转自美国之音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一周大事解读:习16动作锁定江曾等7常委
大陆银行打包出售不良资产 信达收购四成逾800亿
东北特钢半年内第八次债券违约 涉本息53亿
何清涟:中国楼市狂涨只因贷款不尽滚滚来
纪元商城
Nature’s Bounty鱼油多款 现有5折优惠
每日更新:超千图像 探索奇妙植物王国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