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旅游”变成工作

专访华裔资深导游(2)

人气 205

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在美国当导游可也要有两把刷子,除了中、英文双语沟通,还得要忍受舟车劳顿、长途奔波,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坚持下去很难。Maggie说:“在中国,导游这行是青春饭,但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导游都是中壮年。”但平心而论,相对中国旅游业的环境,美国导游还是比较轻松的。

在中国带了几年团,Maggie开始往海外发展,欧洲、东南亚各国,跑遍了世界一半以上的城市,当然也累积下了许多“导游”的职业病,在长期疲劳与压力的环境下,她决定让自己换换环境。Maggie带团旅游过世界各地,最喜欢洛杉矶的气候,2010年,毅然决然移民美国,到了南加仍从事旅游业。Maggie大部分的工业业务仍是接待中国游客。

与中国游客过招

Maggie表示,2005年,她刚开始接中国团到美国旅游时,很多游客连机场的“卫生纸”都会整捆带走。尽管行前导游都已讲解了详细的礼仪与美式生活习惯、小费文化等等,但就是会有小部分的中国人视而不见,或是恍若未闻,早年有些旅客甚至连飞机上的餐具都会带走。

中国人出游得听导游行前规范,这可不是什么笑话。做了多年导游,Maggie表示,“行前规范”讲了游客不一定听,不讲不就更难以收拾了吗!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中国大陆人选择出国旅游,但网路视频上还是时不时会出现各种中国“奇观”。

餐盘铲大虾

如之前中国游客到东南亚旅游,吃自助餐,大虾上桌,一群人就直接拿盘子铲,就像多日没有进食,生怕抢不到似的争先恐后,让人瞠目的还在后头,中国人抢来食物根本没吃,满桌食物就摆在那浪费了。

Maggie回忆自己多年前曾带过中国旅游团到马来西亚云顶赌场,用餐时,餐厅指示,中国游客请往下走,这些中国大陆游客必须到地下室用餐。Maggie当时很难接受,心想,为什么华人要被视为次等游客?她询问餐厅经理,得到的结果让自己更难受。餐厅经理表示,华人会插队,一上菜食物就扫刮一空,且造成大量浪费。上述几点理由,让Maggie无地自容,后来连自己都不好意思 再到那用餐了。

电饭锅随身

带中国团游美西,也遇到了很多奇特的游客。让Maggie印象笔记深刻的是有一个大叔,出国就拎了一个塑胶桶,里面装了简单衣物,还有随身的证件、钱包。过海关时就这样“一桶”过关,让人跌破眼镜。不过法律也没有不允许这么做,谁说这样不可以呢?

Maggie也曾遇过难得一见质朴、节俭的游客,到美国来旅游十天竟还背着煮饭煲。到了景点,就找地方下面条、煮稀饭,打开背包掏出酱菜,围在路边,蹲着就吃起饭来。这不仅让西方人瞠目结舌,同团游客也觉得不可思议。中国游客来到海外,有时还是很难改变争强好斗的习性,在巴士上抢坐前面一点;听讲解,抢离导游近一点;吃饭时,抢先用餐。诸如此类的这种现象层出不穷,还是中共几十年来斗争哲学的产物。

导游的博弈

中国旅游越来越便宜,也让出国旅游变得竞争。导游带廉价旅游团没有底薪,每一趟工作就像赌博一样,如果这一趟游客小费给得多,或者是消费多,他的薪水就多些。反之,这一趟行程可能也只是赚到了免费游山玩水。

Maggie说,年轻时觉得当导游可以不用花钱,免费周游世界,是最好的工作。但十几年过去,她现在看到再好玩的景点都很难有兴趣,回家也不想讲一句话。客人们觉得导游是百事通,什么疑难杂症都会来问,但导游能做的其实很有限,尽管他们也很想宾至如归,让所有游客都玩得尽兴。

尽管有些高价团有固定的导游工资,但Maggie表示,仍有很多导游愿意试试手气,赌这一趟有没有佣金,看自己的销售功力,主持炒热气氛后能否推销出付费行程,或者是获得更多小费。 整体而言, 大部分的游客都挺好,淡季的时候,导游一个月出团两次,旺季时出团四次,认真的话,薪水也颇为可观。

但不可否认,还是有不少大陆游客,他们就是不爱付小费,尽管再有钱也不愿意。所以,导游这行饭,其实也是一种博弈。(待续)◇

责任编辑:古云

相关新闻
专访华裔资深导游(1)
专家:很多人泡茶少一个步骤 味道变差
为民航业带来新貌 谁是世界上第一个空姐?
专家:在花园里种5种植物 老鼠会逃之夭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