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成为“名牌”

从港岛“野小子”到加国幼教专员 

文:伍咏慈 摄影:白雪 / 大纪元

图:萝珊妮(Roseanne Law)参加各种活动。(图片由萝珊妮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3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6年12月10日讯】心境能够改变环境。转变看世界的角度、换个正面的视角来看世界,不仅能让自己的心态由悲观转向积极乐观,令人生道路峰回路转、获得领略成功美景的机会,更能够改变世界……

萝珊妮(Roseanne Law),这位昔日港岛的“野小子”、移民后归零从陪读妈妈做起的加国幼教专员,用自己的故事与移民家长们共勉:告诉孩子们应怎样去看世界;告诉他们往往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是最宝贵的,例如品行、良好的思想和言行举止、爱、友情;帮助孩子们获得他们期待的成功感;与孩子们一起成为“名牌”!

价值观转变:“野小子”成幼教专才

来自东方明珠香港的萝珊妮(Roseanne Law)1996年移民加拿大,2006年进入由加西卑诗省儿童厅资助的托儿护理资源及转介中心(Child Care Resource & Referral Centre,简称CCRR),担任外展协调员(Outreach Coordinator)。她早年毕业于香港的专上学院幼教专业,曾在香港社会福利处外展部门担任社工。

萝珊妮生长在香港,家有6兄弟姊妹,父母终日为这个大家庭的生计而忙碌,无法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管束与教育6名子女。萝珊妮自小就像一个“野小子”般满山跑,内心常常感到被人忽略,自我价值感较低,曾自认为不公平,导致心理不平衡。

但后来她从一些贫穷的非洲孩子身上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而这件事竟带给她终身的启迪: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她看到一些非洲孩子没有鞋子穿,又生活在到处是苍蝇的环境里,就觉得他们很可怜。这时她见到电视画面中有义工买来鞋子拿去送给孩子们穿,希望令到他们开心。但让萝珊妮感到意外的是,孩子们向义工道谢后却将送来的鞋子收起来,仍然光着脚满山跑,而且玩得非常开心!

这件事令她恍然大悟:这些孩子们虽然没穿鞋,但其实并非不开心,反而是她自己的人生态度有问题——原来,一个人是否开心未必取决于拥有财富与亲情关爱的多少,而很主要取决于其价值观与生活态度是否正面!

正面看世界:因发现美丽而快乐

这件事不仅启发萝珊妮重新审视、思考并调整了自己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使她由消极负面转向积极正面,从此心情晴朗起来,亦让她此后遇事都能够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去看问题,能够超脱于自我局限、去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谅人,并且会从正面去看一个人的优点。而她的这种转变,令她在此后的人生旅途中无论处身风霜雪雨都能够看到人生的美景。

移民之前在香港做社工期间,萝珊妮曾处理过一个“困难档案”:有一名接受帮助的老人家不知何故竟时常“教训”上门去帮助他的社工,有些社工甚至被他“教训”长达足足2个小时,因此给人留下性情“古怪”的印象。

萝珊妮与老人家接触并了解到其背景后,才发现其实这位老人家待人处世很直接、不兜圈子,只不过因为孤独,非常需要有人聆听其“吐苦水”,所以当老人家一旦发现上门相助的社工不够用心去倾听,就会发脾气。于是,萝珊妮每次都提醒自己耐心地去倾听。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她与老人家建立起互信关系。

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看问题,令萝珊妮有机会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解读孩子们的心语。在平素的幼教工作和实际生活中,她奉行一句经典名言:Walk a mile in her/his shoes(穿上他人的鞋子走一英里路)——以谅解的处世态度,去深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走进孩子内心:解开移民亲子疏离心结

移民加拿大后,萝珊妮发现一些移民出现家庭问题、以及亲子关系问题:虽然本土良好的教育体系是不少新移民家长决定移民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们无非都希望能够给子女一个好的未来,不过却忽略了夫妻关系,没有考虑到子女的感受,甚至可能根本不了解子女的需求。

其实孩子的需求并不高,他们需要的只不过是完整的家庭、完整的父爱母爱、以及成功感。而从教育角度来讲,家人的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的确非常重要,孩子要开心,情绪好,才能搞好学习;但对于一些不得不分居的移民夫妻来讲,孩子的这种正常诉求却可能会成为一种遗憾。

事实上,不少家长来到移民地后因语言障碍难以融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通常是陪读妈妈或陪读爸爸)又因为夫妻分居的话,就难免会遇到更多困难,就可能会令情绪不好,又因此导致亲子关系疏离。现实中,一些非常富有的华裔移民供给子女靓车靓楼,但却与子女们的亲子关系疏离,有些做子女的竟连帮助有英语交流障碍的家长打个电话到物业管理处都不愿意。

萝珊妮建议新移民在本土不必急于找工作赚钱,不妨多把握各种机会去学习,或走出家门做义工,了解当地社会结构及环境,亦建议面临情绪困扰的陪读妈妈或爸爸们适时教导孩子“认同感受”,例如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头痛、不舒服,不是给你脸色看。”当家长遭遇移民瓶颈时,“不宜将责任推给孩子,说‘为孩子的教育而移民’,其实不少家长自己都想转换一下工作和环境才决定移民的。”

历经移民艰辛:曾经归零做陪读妈妈

跟不少新移民一样,萝珊妮到加拿大的初期也经历过非常艰辛的移民生活——原来的一切资历都不获承认,无法从事原有职业,曾经白天到超市推销食品、让顾客试吃各种食物,晚上又到社区中心帮人照顾孩子。

由于原来的一切资历都不获承认,萝珊妮后来决定在本地重读幼教课程、取得本土学历及认证。她曾经每天要开车来回数小时去上家庭托儿班课程,又花了两年时间重读了ECE(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课程。课余还到她现在就职的CCRR做义工,给机会让CCRR了解自己。

当时正值孩子处在青少年“叛逆期”年龄,而丈夫尚未在本土安定下来,仍在加国与香港两边跑、做“空中飞人”,那段生活经历令萝珊妮深深感叹移民的艰辛。“移民往往是表面风光,其实很难!”

家庭托儿班毕业后,萝珊妮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幼教本行。她发现自己的英式英语与本地的美式英语有差距,导致听力跟不上,于是就有意识地多看本土电视新闻与卡通片,因为新闻报导中较少用俚语,而卡通片通常配有字幕、并且是发音准确的美式口音,对自己的听力与口语都有很大帮助。经历过移民初期艰辛阶段的萝珊妮深有体会:想要尽快融入,须要突破的瓶颈除了语言关,是否了解当地文化及遵守当地社会秩序亦很关键。

投身加国幼教:助人学习教育办事业

在最困难的时期萝珊妮也曾想放弃、考虑过回流。那时,是妹夫一番鼓励的话令她坚持了下来,帮了她半生,“否则没有今天”。时至今日,妹夫早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年对萝珊妮讲过什么,但萝珊妮告诉妹夫:“你是我的恩人!”

走过适应期、成功融入加国的萝珊妮心存对社会的感激,希望有机会能够帮助其他移民融入本土。她在日常工作中加开了教导家庭托儿课程。她的学生在读完家庭托儿班后,觉得非常实用, 也介绍亲友去学。其实亲友,例如:丈夫的母亲(婆婆)也来捧场,婆婆其实倒未必打算开办家庭托儿班,不过老人非常有爱心和耐心,希望将学到的教育方法运用到众孙辈身上。

由于加国对教育质量要求高,加之近年欲从事幼教行业的移民持续增多,因此读ECE课程并不容易取得毕业,通常30个人的一个班,到最后只有10位能够毕业,因为该课程不仅功课多,而且要求需要将纸张、瓶类等废物利用“改造”成玩具、手工艺作品等,需要倾注大量时间与精力,加之ECE要求从业人员每5年续一次牌(执照),并且每年需参加合共40小时的在职培训,而收入又不高、可称为“良心工作”,自主创业开业成功的最终也只有1/3(需有办学特色才能成功),尤其创业初期甚至可能完全无盈利。

尽管“前景黯淡”,不过萝珊妮仍然遇到一些对幼教非常有志趣、并希望将所学用于亲生儿女的妈妈们。3年前,她认识了一位对教育子女非常用心的菲律宾裔家庭主妇,这位主妇育有4名子女,最小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因此希望有机会学习幼教课程,懂得用优良的教育方法来教导儿女,但苦于一时找不到门路。认识萝珊妮之后,这位妈妈去读了ECE,不仅将所学倾注在儿女身上,而且还申请开办了托儿班,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为此,她非常感激萝珊妮,这几年来每年都不忘送圣诞卡给萝珊妮。

推北美教育理念:教授中文托儿证书班

2006年,萝珊妮进入托儿护理资源及转介中心(CCRR)工作。CCRR的主要职能包括负责托儿资源和帮助居民申请托儿资助金、为家长提供可负担优质托儿服务,同时介绍如何开展家庭托儿班、提高托儿水准,以及协辨工作坊;此外,又在大温地区列治文为该市的幼儿工作者举办中文(国语)家庭托儿证书班,由萝珊妮担任讲员,教授照顾幼儿的方法、健康、安全(含急救证书)、课程设计、管教行为以及如何运营生意(包括如何租赁场地、签合同等)。除了担任证书班讲员,萝珊妮还以国粤英三种语言举办座,并作为义务讲解员介绍如何开展家庭托儿班,以及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对于求知欲与学习机会及成功感的价值需求。

移民20年的本地经验令萝珊妮感触最深的是:加拿大文化非常包容,十分尊重和体谅他人,讲究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包括思想空间与发展空间)。例如,对待“需要额外支持的儿童”(children who require extra support,在称呼上就已经不同、不叫作残障人士),不另设残障儿童院,而是让这些孩子与其他孩子在同一教室里上课,例如25人的班级可增设两名ECE毕业的助理教师、帮助两名需要额外支持的儿童,这种教育氛围可达到使整体社会不歧视残障人士、而残障人士能够培养自尊并融入正常社会的双赢结果。

萝珊妮指出,与亚洲教育偏重珠算、心算等“智能”、“学术”为重点的诉求有所不同,加拿大教育较为侧重于培养孩子心灵的成长,重视人全面发展需要,例如会告诉孩子和青少年:往往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是最宝贵的,例如品行、良好的思想和言行举止、爱、友情等;会教导孩子将自己成就为“名牌”,而不依靠物质,亦会鼓励青少年锻练独立生活能力与社会能力;会告诉愤世嫉俗、觉得世界不公的青少年“世界无公平,关键是自己怎样看世界。”

她介绍,在教育方式上加国教育主张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Play-Based Education),借参观,玩具,或玩水、沙、面粉团等,让家长与孩子一起玩,增进亲子关系,并于乐趣中让孩子学习社交和待人处事,控制情绪。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重视父母的陪伴,主张家长了解孩子的朋友、以及孩子与朋友间的情感关系与情感发展,避免因亲子关系疏离及产生连带问题(否则需要花费很多功夫补救)。◇

责任编辑:邓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9月22日,温哥华东区肯辛顿社区中心(Kensington Community Centre)幼儿园的一名3岁男童,被发现独自在温哥华Knight 街头游荡,并试图穿过交通繁忙的Knight 街夹东33街借口,所幸被一名途经的巴士司机发现并看护, 没有发生意外。同日,还有一名儿童走出了该幼儿园,随后独自返回。随后当局下令关闭该幼儿园,派专人调查。
  • 前言:从老师担心不能按时毕业,到考入UBC、并赢得学术勋章,中间只有短短的三年。三年时间便破茧化蝶的华裔少女,再一次用自己的成功,论证了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少女刘洋用行动证明了,困难和挑战都能被战胜。她行,你也行。
  • (大纪元记者陈怡然温哥华综合报导)盖因启蒙教育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家长们无不重视幼儿教育,且大多上班族都会把孩子送读幼儿园。然而,最近的调查发现无照幼儿园泛滥,隐患遍存,当局监管不力。华裔幼儿园业主则普遍认为,更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选好老师。
  • “活了这么大岁数才知道,原来人可以这样健康的生活。”今年44岁的林雪满面笑容,情不自禁的述说心中的喜悦, “我有生以来终于尝到睡的香香甜甜是什么滋味,有生以来尝到没有焦虑、没有忧愁的滋味,有生以来尝到没有病、身体健康的滋味。我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终于在陆地上脚踏实地的生活了。”
  • 受中共肺炎(武汉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人都觉得今年诸事不顺,让人心情不佳,所幸人们可以藉由网路互相安慰,即便是陌生人的鼓励也有帮助。在英国就有一名男子最近发推文说心情不好,没想到收到网民超过10万则的留言替他打气,让他宽慰不少。
  • 英国一名5岁女童在爱猫于今年稍早过世后伤心不已。她最近写信给身在天堂的小猫,想看看它会不会孤单,居然收到回信。在获悉小猫过得很好之后,这名女童展开了笑颜。
  • 智利一名匿名男子经常打扮成蝙蝠侠的样子,四处分送食物救济无家可归的街友。在当前中共肺炎(武汉肺炎)肆虐、对经济与生活造成冲击之际,该名男子的善行显得更加可贵。
  • 英国一名男子上个月对一名心脏病发作的警察进行急救,救了他一命。或许是善有善报,该名男子本月就中了100万英镑(122万美元)的乐透大奖。
  • 美国康乃迪克州一名女童在心爱的小狗过世后伤心不已。她因为想念小狗而写信给在天堂的它,没想到收到回信。这让她高兴得露出久违的笑容,也让她知道,它永远会留存在她的心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