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读三国”系列之五:袁曹争雄 官渡决战

【义读三国】曹操大战官渡 以一当十

作者:柳笛
font print 人气: 392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汉末乱世,那些意图称霸天下的各路诸侯中,似乎没有一位像曹操那样,为粮草日夜悬心,将粮草视为作战的最大顾虑。据淮南的袁术、自霸江东的孙策、镇守荆州的刘表,无一不是地广兵多,粮食充足。 实力最强大的袁绍更不必说,吞并冀、青、幽、并四州,带甲百万,广有钱粮。

而白手起家的曹操,麾下不乏谋臣良将,却总因粮草不足而于阵前捉襟见肘。征袁术时,十七万曹兵耗粮巨大,诸郡接济不及,不得已处死仓官平息众怨;与吕布决战,陈宫因曹军粮少,必返许都取粮,建议吕布断其粮道而解围。

或许正因为乏粮,曹操麾下的谋士们奇策百出,崇尚速战;军士们勇猛善战,以一当十。再加上主帅的军事天赋与壮志雄图,曹军出马,总能化解瓶颈,出奇制胜。这一点,在决定历史走向的官渡之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急战与缓守

官渡之战,决定历史走向与袁曹生死存亡的重大战役,曹操面对的,是在兵力与粮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强劲对手。袁营的沮授说:“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曹营的荀攸也说:“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

这是一场从开头就能预见胜负的硬战,且双方谋士都一针见血地指出彼此实力特点,提出最稳妥的作战方略。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们似乎可以感知,此战的主动权是袁绍一方,若他坚壁不出,曹操那边必有断粮之虞,不战而败。然而主帅的选择决定战局的根本走向,袁绍认为忠言是扰乱军心,监禁了两位最具韬略的谋士;曹操却道:“所言正合吾意。”这场战役,便在袁绍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征尘中拉开帷幕。

曹操官渡破袁绍,清初刊本《三国志》(大魁堂藏版)插图。(公有领域)

曹操起军七万,迎战劲敌,留荀彧守许都。第一次交锋,曹操命军士冲击敌阵,敌营审配命弓箭手万箭齐发,杀得曹军大败,退回官渡。审配又命袁军于曹营前筑土山,弓箭手居高临下发动攻势,欲逼曹军弃守隘口。一时间,箭下如雨,曹军蒙楯伏地,狼狈不堪,袁军则呐喊狂笑,占尽风头。

曹营刘晔献克敌之计,连夜起造数百辆发石车,待敌军射箭,一齐发动炮石。次日,袁军弓箭手死伤无数,号其车为“霹雳车”。审配又献一计,命军士用铁锹打通地道,从地下直取曹军。刘晔则围绕营寨一圈,开凿一条长堑作为防护,让彼军挖掘至此,不得入营,空费力气。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几十万袁军,曹操善纳良策,迅速将其攻势一一化解。然而,袁绍败而不退,继续虎视官渡,不知不觉袁曹于官渡对峙两月之久。急战演变成缓守,袁绍兵多粮足,自无退意;而曹操却因军力渐乏,粮草不继,几乎走到山穷水尽的境地。

Opening Chinese traditional bamboo slips.
荀彧说:“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shutterstock)

天赐良机

就在曹操踌躇是战是退时,荀彧的一封书信让曹操重燃信心,发誓决战到底。荀彧说:“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他认为,曹操神武明哲,兴兵决战无往而不利,此时看似陷入绝境,却正是用奇谋克敌的大好时机。

曹将巡哨时,获袁军细作,得知袁军将有粮草送来接济,曹操见此机遇,遂定下劫粮妙计。他派出的两队精兵,先烧毁辎重粮草,后夹击驰援的军队,令袁军大乱,曹军亦得以修整恢复。袁绍处的审配趁机提醒主公,乌巢乃屯粮之处,必须由重兵把守。袁绍虽遣大将与两万人马驻守,却用兵不当,选了一位性刚好酒的匹夫。

袁绍的一次次举动无异于自毁长城,然而曹操想要剿灭袁绍,却是有心无力。曹营军粮告竭,曹操急发使者筹集粮草,谁知,却被许攸擒获。许攸是曹操的儿时旧友,此时在袁绍麾下出谋划策。他搜出催粮的书信,意识到这是决胜关键所在,立刻禀报袁绍,请求立刻出击。

曹操以奇谋智计著称,在官渡孤注一掷,怎会料到使者会被袁军擒获?上天给了袁绍又一次取胜的机会,然而他却因猜忌生生错失。他先认为那些书信是曹操假意派出诱敌的招数,后听审配传来的运粮消息,得知许攸的小辈因贪污钱粮而下狱,立刻迁怒许攸,怀疑许攸与曹操合谋来欺瞒他。

许攸为人贪而无治,对袁绍却是一片忠心,此刻反被诬陷,愤懑之际拔剑自刎。幸得左右劝阻,他才幡然醒悟,决议弃暗投明,归顺曹操。

魏太祖曹操彩像,明人绘。(公有领域)

跣足迎友

深夜,曹操正准备解衣歇息,忽听说故友许攸来投,来不及穿鞋,立刻跣足出迎。遥望见许攸,他便抚掌大笑,携其手一同入账。曹操抢先下拜,待许攸一片恭谨挚诚。许攸见之,甚为感动,立刻表明来意:“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

曹操爱才,知他是袁军中颇有见地的谋士,如今他私自来投,一定会为战事带来转机。曹操万分畅意,向他虚心请教:“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许攸见曹操不计前嫌,也将自己在袁营的计策坦诚相告。他曾请袁绍派轻骑偷袭许都,首尾夹攻。曹操听后大为惊叹:“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

许攸又献破袁大计,择一队精兵诈称护粮的袁军,奇袭乌巢,烧其所有军粮辎重。他还断言,在三日之内,必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攻自破。曹操大喜,立刻留许攸重用,次日亲选五千军士,准备劫粮。大将张辽恐许攸有诈,劝曹操切莫轻易出兵。曹操却不似袁绍优柔寡断,他看准许攸真心投靠,是天败袁绍;而己方,若不采纳许攸计策,只能是坐而待困,不如放手一搏。

出征前,曹操还命荀攸、贾诩、曹洪等镇守大营,左右各设一支伏军。他的五千人马,着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自引诸将居中,便打着袁军旗号,于黄昏时分束草负薪,衔枚勒口而走。一路上多次遇到袁军,曹军只谎称是袁将蒋奇之兵,均是畅行无阻。待至乌巢,四更已尽,曹操命军士点燃束草,直杀入敌营。

彼时守将醉卧帐中,全无作战能力。附近的援军前来救应,曹操又命众人奋战,待敌兵到跟前再回身作战。于是,曹军个个争先杀敌,乌巢火焰冲天,烟迷太空。援兵抵挡不住曹军的攻势,皆被杀退,乌巢屯驻的粮草,也尽数烧绝。

袁绍惊见乌巢火起,匆忙之下,派张郃、高览领五千人马袭击曹营,又派蒋奇领一万兵救援乌巢。在乌巢附近的小路上,蒋奇兵遇到袁军打扮的曹军,遂不作防备,被曹军杀个措手不及。攻打曹营的袁军,遭遇大营三路曹军的夹击,从乌巢返回的曹操又从背后掩杀,袁军四散溃逃。张、高二人因受袁绍猜忌,临阵倒戈,转投曹营,令曹操军势大增。

曹操分兵拒袁绍,清初刊本《三国志》(大魁堂藏版)插图。(公有领域)

稳操胜券

袁绍这边去了许攸、张郃、高览等文武贤才,又损失乌巢存粮,营中人心惶惶。许攸力劝曹操抓住战机,主动劫寨,从半夜混战至天明才收兵,致使袁军折损大半。荀攸又献计策:扬言调配人马,分别攻取邺郡、黎阳,断绝袁兵归路;袁绍闻之,一定会出兵抵抗;我军在乘机出击,可一战破袁绍。

曹操欣然纳其言,待袁绍分兵出击,将大军分成八队人马,直冲袁绍大营。袁军心无斗志,大败而散,袁绍仅带着八百余兵逃亡。这一战,曹军斩杀袁军八万余人,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大胜之后,有人从袁绍所遗书册中搜检出一束书信,皆是曹军中与袁绍暗中往来的密信。手下将士都说:“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不以为意,认为当袁绍最强盛的时候,自己尚且无法自保,何况是下属呢?他遂命人将书信全部焚毁,再不追究。

曹操于官渡一战,一把火烧毁袁绍粮草,赢得战机;又一把火烧毁通敌书信,赢得上下人心。他曾因受制于粮草,进退两难;又在粮草上大做文章,大胆启用降臣而扭转乾坤。战后,曹操面对潜在的背叛者,又能做到宽仁大度,既往不咎,可谓至仁至义。袁曹决战,曹操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虽有天意襄助,难道不也是由于曹操的神勇与高义,促成了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战争神话吗?#

责任编辑:张宪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魏武帝曹操诗歌有云:“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济世安民、肃清寰宇之志及一统天下的雄心和抱负,跃然纸上。而为了实现这雄心和抱负,曹操凭借其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金戈铁马,历经三十余战,终于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的分裂状态,延续了汉王朝的统治。期间,多少英雄归附,多少豪杰向往,多少经典故事流传。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曹操“有大功于天下”。
  • 古往今来,能成其大业者,都必定具有淡泊精神,即收敛“天下唯我独尊”的物质和精神欲望,而以天下之大业为己任。三国时期的奇才诸葛亮自甘淡泊隐居隆中,之后才有了负天命辅佐刘备成就基业;而身处同一时代的曹操,同样甘于淡泊,放弃物质享受,并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广招人才,实现了其济世安民、肃清寰宇之志及一统北方的雄心。
  • 《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也就是说,“人言成信”,“诚从成言而得”。要做到“信”,必须说话诚实,言出必践。三国时期统一北方的魏武帝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以信待人”之人,天下英雄因而多归附他。
  • 曹操征张绣,讨袁术,伐吕布,此后,长江以北扬、徐、兖、豫四州均归曹操所有。
  •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兼并公孙瓒,据黄河以北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封号乌桓,北无后顾之忧。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自拥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南向以争天下。时曹操主豫、兖二州,兵不足两万,北有袁绍大兵压境,南有张绣、刘表不肯降服,东有刘备联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西有关右诸将观望。
  • 曹操统军三十余年,征伐五十多战,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而因事设奇,量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余万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即《孟德新书》)从事;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曹操《孙子略解》为后世传下孙子兵法要旨和曹操兵法、谋略,为历代兵征天下、王者治国所借鉴、依从。
  • 陈琳原来是袁绍的部属,主持起草文件。打官渡之战前,他帮袁绍写了一篇声讨曹操的檄文。当曹操收到文稿时正在头痛,躺在床上动不得。书吏把檄文读给他听,还没读完,他就从床上跳起来,头疼也好了。这也难怪,因为陈琳的文章不只揭露曹操的罪行,还翻出他的祖宗三代,连父亲曹嵩的养父太监曹腾也抖出来了。袁绍失败后,陈琳被俘投降了曹操。
  • 三国君王的成长壮大,也吸引无数豪杰投身这场如画江山中的战争传奇,谱写出一段段交织着忠义、信义、情义、道义的慷慨壮歌。在这里,有忠君不二、鞠躬尽瘁的谋臣良将,有一诺千金、情深义重的知己良朋,更有那深明大义、天下归心的乱世英雄。
  • 受人之托,救援徐州,是义的行为;但是无缘无故得到徐州,那便是无情无义之人。刘备是帝王之才,如何不知徐州在天下意味着什么?他又如何不知,得到徐州之后可以加速实力的壮大,于汉于己皆有百利。
  • 关羽来时孑然,去时决然,功名利禄一概抛于身后,与曹营两不相欠。既不负新主厚恩,更兑现旧日盟誓,关羽许都一行当真是忠义两全,正气浩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