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4) 追随国父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516
【字号】    
   标签: tags: , ,

三、追随国父

一九一二年,蒋介石避祸日本,创立了《军声》月刊,撰写发表了六篇论文,对中国和世界的军事、政治、经济、领土、外交等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他预言:“二十世纪以后,太平洋沿岸将成为各国驰骋角逐之场。”“万国竞争之焦点者,独我中华土地耳。”他指出,满清无能,造成“天险门户,均让人据,割地输币求和之议,习为故常。将帅无能,英雄短气。黄帝以来,四千余年文明之裔胄,均降为碧眼黄髭之奴隶,痛何如之!”他提出,民族统一要有强大的军队。”(《〈军声〉发刊词》,1912)

他分析了中国各省都督独揽军政大权的危害,主张中央集权,统领军队:“倘正式大总统果有革命之精神与民主之思想,则吾必以其为具华盛顿之怀抱,而用拿破仑之手段,以建造共和民国之模范。”“非破除省界,集权中央,不足以固共和,非改设管区,统一军政,尤不足以导共和,故中央集权之要键,关于军政统一问题为尤切耳。不然则军政纷乱,漫无收束,而财政人口物资之流弊,更不知伊于胡底也。”(《军政统一问题》,1912)

蒋介石的视野不局限在国内。在《巴尔干战局影响于中国与列国之外交》一文中,他对地处欧亚交汇的巴尔干半岛的复杂局势,作出详细的分析,并联系沙俄对蒙古的野心,对国人提出警告。在《蒙藏问题之根本解决》一文中,他对俄、英、日三国分离蒙古、西藏、满州的企图,提出详细对策,力保领土完整。这些论文表现出蒋介石广博的知识、宏大的气度、宽阔的眼界,令人难以想像是出自一位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军人。

一九一二年冬,蒋介石回国。此时临时大总统已归袁世凯,国府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一九一三年三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遇刺身亡,孙中山遂发动二次革命,武装反袁世凯。蒋介石响应,在上海进攻江南制造局未克,失败后再赴日本。翌年一月,袁氏解散国会,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九一四年六月,蒋介石在日本加入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后多次往返中日,策划反袁,遭通缉。一九一四至一九一五年,蒋介石三次去日本,并与孙中山频繁会面。

一九一六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去世,黎元洪继任总统,《临时约法》和国会得以短暂恢复。一九一七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掌权后再度解散国会,再废《临时约法》,联合冯国璋、张作霖,复行军阀专制。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公有领域)

一九一七年,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任大元帅,策划护法战争,兴师北伐。护法军由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粤系陈炯明的军队为主体。蒋介石向孙中山提交了《对北军作战计划书》,详细分析了北军实力:“北方政府所辖之军队,约在三十万以上,然实际上可为其动员者,即以冯、段二派势力合计,则其数亦不过六万。”“北军虽众,而为段氏冒死南犯者甚鲜。”他提出作战计划:“吾军以长江沿岸为主作战地,先克武昌,次定南京,击破敌军长江一带之势力,再图直捣北京。”蒋介石的计划得到孙中山首肯。

chiang_kai-shek-young
1918年,蒋介石任第二支队司令时之标准戎装像。(公有领域)

蒋介石在粤军中多次任军职,显露其超群的军事才干。陈炯明对蒋介石极为器重,曾写信给蒋介石说:“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兄一人。”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蒋介石才高八斗,在旧军人组成的粤军中,难免遭人妒忌排挤。但他从不栈恋职位,六年间,竟辞职十二回之多,但每次都很快被召回调任新职。蒋介石逐渐成为孙中山最信赖的军事助手。一九二零年,孙中山助手朱执信战死,孙中山致电蒋介石:“执信忽然殂逝,使我如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而又过之。”可见孙中山对蒋介石的军事才干高度重视。

一九二一年蒋母去世,孝子蒋介石悲痛欲绝。孙中山亲自写祭文曰:“文与郎君介石游十余年,共历艰险,出入死生,如身之臂,如骖之靳,朝夕未尝离失。”“以全其昂昂千里之资,虽夷险不测,成败无定,而守经达变,如江河之自适,山岳之不移。”“及遇介石,识其根器之深、毓育之灵,乃知古之或不如今。”孙中山借悼念蒋母,以肺腑之言赞扬蒋介石,凸显对这位心腹爱将的倚重。

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非常大总统孙中山的粤军司令陈炯明叛变,攻击大总统府。孙中山登永丰舰避祸。十八日,孙中山致电蒋介石:“事紧急,盼速来。”二十九日,蒋介石从浙江赶回广州,登上永丰舰。孙中山大喜:“蒋君一人来此,不啻增加二万援军。”当听说蒋介石登上永丰舰后,陈炯明很紧张,说蒋介石在孙先生身边,必定出许多鬼主意。蒋介石不顾个人安危,与领袖朝夕相处四十二天,保证了孙中山的安全,扭转了危险的局面。事后,蒋介石写下《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孙中山作序:“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余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余及海军将士共生死。”高度评价蒋介石与自己朝夕相随,休戚与共的品行。

chiang_2
蒋介石摄于1920年代。(公有领域)

一九二一年,苏联代表马林在桂林问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基础是什么?孙答:“中国有一个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继不绝,我的思想基础,就是这个道统,我的革命就是继承这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据在场的蒋介石回忆,马林不解,再问,孙中山依然如是回答。蒋介石说:“实则总理当时的意思就是说:三民主义是以我国固有的‘天下为公’的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做基础的。”(《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本质》)

身为担负创世主天下重任的英雄人物,继孙中山未竟之业,蒋介石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继承中华道统,实现三民主义。在孙中山眼中,青年军官蒋介石“勇敢、诚笃、知兵事”(孙中山语),具备了民族领袖的全部素质。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点阅【千古英雄人物之蒋介石】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久远年代以前,黄河上下游不是连通的,距今一百万年以前的“黄河运动”,使黄河上游切开积石峡流入临夏——兰州盆地,与下游贯通。距今十五万年的“共和运动”,使黄河上游溯源侵蚀到龙羊峡以上,下游切开三门峡东流入海。
  • 按计划治理徐州一带,包括徐州、扬州和豫州的一部分。徐州东起大海,南至淮河北岸,北到泰山。河流有黄河、淮河及沂水;山系有蒙山、羽山。向东治理泗水、沂蒙水,向南治理淮水,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向东和泗水、沂水会合,东流入大海。沂蒙山、羽山可以种植了。
  •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史记‧封禅书》《论衡》和《韩诗外传》等典籍均记载了自炎帝以来七十二王封泰山的事实,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 都曾到泰山封禅。史载黄帝曾至泰山封禅。在大战蚩尤于涿鹿之前,黄帝也是选在泰山脚下,大聚众神。《史记‧封禅书》说,“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帝王当政期间要功勋卓著,使得天下太平、民生安康才可封禅、向天报功。
  • 后世很多人一提及秦始皇,便想到“焚书坑儒”,并将其当作秦始皇残暴,毁坏历史、文化之所谓依据,不知真正准确史实。为正视听,还原历史真貌,本节将细述“焚书坑儒”史实、原委及意义。
  • 在中国历史上,同一时期诞生两位神级名将是极其难得的,秦末却出现这一盛况:一个是千古无二的霸王,一个是用兵如神的兵仙。战场上双方主帅一出场,不等交锋,胜负即已决对出来,那就是谁的能量层次更高。对于韩信,他战胜楚霸王证明了自己的天才智慧能力以及历史地位,成为后世兵家称道的兵仙;对于项羽,即使最终败北,输在韩信手下,也不算辱没堂堂霸王之威名。
  • 韩信打下汉室天下,享受战果却诡计多端厚颜无耻的刘邦,将叱咤风云功高盖世的一代战神蒙上“谋反”的罪名冤死在长乐宫中,留下一段千古遗恨。
  •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统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横槊赋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诗篇亦多散佚,仅存乐府诗十八篇,共二十六首。李白对建安文学、尤其对曹操诗作可谓充分明了,以“蓬莱文章建安骨”来评价之。所谓“蓬莱文章”指其富含仙道内涵,是为建安文学风骨。
  • 魏武大帝曹操瑞应黄星,真人下世,拨乱治世,天下莫敌。曹操造就中国文学史上黄金时代之建安文学,使中国神传文化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背景下得以承传兴盛。其武学巨著及用兵计谋为后世历代兵家推崇传扬,故后人称“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曹操杜绝官民淫祀,铲除低灵乱鬼,扶持道教初生,致魏国上下习道成风,举国清平。
  • 太宗征战,并非只靠一己之勇。太宗治军之严谨,布阵之精准,临敌之应变,料敌之如神,用兵之出奇,战术之多样,战略之高超,将将之贴切,更兼天意使然,遂使其百战百胜,开创大唐王朝。太宗熟读兵法,用乎于心,审时度势,无往不胜,战功卓著,然只留下极少兵法论著。成吉思汗所言之《唐宗兵法》即为后世所传《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 作为中国神传文化鼎盛期的唐代,其繁荣文化就世界而言,可称得上无与伦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