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问责与自省

人气 92
标签:

【大纪元2016年02月05日讯】网络上有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美国纽约一位年轻的女医师玛丽,一次在忙乱的工作中给病人发错了药。虽然被及时发现,没酿成事故,然而医院的管理部门仍对此事展开了严厉的“问责”。

医院问责的对象有三:其一、医院的药学部。由于这一部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因此,医院认为“人员调配失误”是其中一个原因。其二、医院人力资源部的心理咨询机构。在调查过程中,医院得知玛丽两岁的孩子因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她晚上休息,因此,医院认为心理专家也没有对玛丽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多加关注,这是他们的失职。其三、制药厂。由于专家认为“谁也不想发错药,这里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原因”,因此,医院在仔细比对玛丽发错的同类药之后,发现这些药的外观极为相似,容易混淆,于是,他们向药厂发函,建议改变药片的外包装或药的形状,尽可能减少护士对药品的误识。

如此问责下来,似乎并没有玛丽这个当事人的什么事。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对当事人的处理方式非但不是劈头盖脸的骂一通、将责任一股脑儿的推卸到她的身上,恰恰相反,院方采取的是另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解决办法。首先,医院的心理专家亲自上门探望她,告诉她病人的赔偿事宜由保险公司解决,不用她担心;其次,专家与玛丽夫妇二人一起探讨,如何更好的照顾孩子,并向社区申请了10个小时的义工帮助,请义工在玛丽下夜班后代为照顾孩子,让她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而玛丽工作的医院也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让她帮助女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这样看来,医院非但没有处罚这个发错药的员工,反而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甚至还有“假期奖励”。然而,恰恰是这种超乎想像的解决方式,让这位女医师在此后的工作中更加的认真细致、尽职尽责,并且再也没犯类似的错误。而目睹着这一切的医院同仁们,也越发热爱自己的工作,表示要一直做下去。

不得不说,这就是“问责”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与积极功效。或许有人会说,这算什么问责,对玛丽这名直接的“肇事者”根本没有问责。但只要仔细体察就会发现,真正的“问责”所要达到的目地,并不只是一味的揪出凶手,让其“血债血偿”、好出一口恶气,而是要通过真相的揭露,引起当事人、涉事的群体或部门,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反思与自省,让大家都能自觉的、竭尽所能的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实上,在一个人与人随时都在发生着密切联系的社会中,一个人无论是犯小错,还是行大恶;无论是不经意,还是蓄谋,在其背后定然存在着诸多隐情。看到惊惧、恐慌的肇事者,继续对其施压或施暴,显然是不够理性的。而最重要的似乎先要查明背后的因素,并让牵扯这些背后因素的“涉事者”自觉启动“自省”机制,这才能从根本上、由发现问题走向最大限度的解决、甚至是杜绝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同时走入另一个极端,纵容那些明明故意行凶、害人,却找其它借口或理由、为自己摆脱嫌疑与谴责的穷凶极恶之徒。只是,我们应该冷静的看到,任何个体,无论他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其本身绝离不开群体的影响、团队的教化以及体制的约束。他的一个行为可能源于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他身处的各类“环境”的潜移默化,显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恶性事件发生后,“问责”这些大大小小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观中国,那些失职的职能部门、滥权的权力机构,如果能在每一次制造的损失、伤亡事故中,不是恶意将某个“肇事者”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对其当众实施道德绑架,而是以反思与自省的姿态,真心实意的查漏补缺、剔除恶劣因素,积极改进制度上的缺陷;那么,在这些本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国家职能”的团队中的“肇事者”,不但会越来越少,“非肇事者”成为“肇事者”的可能也会降至最低。更重要的是,大家共同来构建美好社会的决心与信念,也将越来越强。

责任编辑:莆山

相关新闻
美参议院通过法案将震慑中共迫害人权官员
横河:美参院人权问责法案的冲击
十大教育新闻TSA争议居首
王岐山隐身多日后开会 分析:释问责江信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