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到品年味 跟着习俗过大年

font print 人气: 30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6年02月07日讯】“除夕夜,阖家团,欢欢喜喜过新年;盼风调,盼雨顺,平平安安度猴年。”今天是腊月二十九,除夕。世界各地的华人们都回到自己温暖的家中,与亲人一起熬夜守岁,迎接猴年的到来。那么,你知道中国新年的来历吗?那些过年的习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多少?

除夕和年的由来

说到“除夕”,人们往往想到“大年三十”,但赶上小年,就只有“二十九”而没有“三十”了。今年是小年,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在传统文化中,除夕守岁是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除夕守岁的习俗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过了除夕就是新年,改年更岁,除旧布新,所以非常重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的记载中,过除夕被分为四个部分,即“馈岁”(各相与赠送)、“别岁”(酒食相邀)、“分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和“守岁”(夜不眠,以待天明)。

除夕之夜燃放烟花鞭炮是“守岁”的一个重要部分,辞旧迎新,将一切邪瘟病疫赶跑,以求来年吉祥如意。在古代,年轻人守岁还有为父母或老人祈寿的含义在里面。

古时,人们把榖的生长周期称为“年”。甲骨文将“年”写成上“禾”下“人”。《说文解字.禾部》对“年”的解释是“年,榖熟也”。丰收之后,人们举行庆典,祭祀神灵,感谢神的赐予,祈求来年丰收。

关于“除夕”和“年”,在民间还流传着有一个故事:上古时代,有个怪兽叫“年”,又叫“夕”,它一年出没一次,专门吃人。它出现的时候,人们就说“过年了”(年来了),把怪兽来的头天晚上称为“除夕”(除掉“夕”)。为了避免“年”吃人,过年的当晚,人们在大门两侧贴上红色对联,挂上红灯笼,燃放爆竹,怪兽就吓得不敢进门了。后来,这些仪式就演变成迎新年的喜庆习俗了。

正月初一吃饺子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中国北方地区过新年的必备吃食。为什么把这种包有肉和菜的面食叫作“饺子”,许多人恐怕说不清楚。其实它和上面提到的上古故事有关。据说,当时为了对付“年”这个怪兽,人们需要进补阳气食物,就用肉和菜作成馅,拿面皮包起来,煮熟后食之。人们认为,在夜里子时交接的时候吃最能补充体能,所以就把这种食物称为“饺子”。第二天早上,“年”过去了,人们按老幼尊卑互问平安,这就是“拜年”的由来。

民间故事无从考证,但美味的饺子则早已成为北方人特别青睐的佳肴,民间有“舒服不如倒着(睡觉),好吃不如饺子”的说法。

由于地域原因,北方人的主食是小麦,而南方人的主食是稻米,所以历史上南方人很少吃面食,也不会包饺子。南方不同省份不同地区,年夜饭的内容也不相同,大多都是各种鸡鸭鱼肉和各种蔬菜,当然,年糕是许多南方人过年必吃的,意寓“一年更比一年高”。

初一到初五的习俗与禁忌

其实,过去人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就进入新年活动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的新年活动只从除夕开始了,一般到初五就结束了。

初一

按照习俗,初一一大早,人们就起来拜年。晚辈要给长辈拜年,祝长辈福寿安康。长辈则被晚辈准备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所以压岁钱的本意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但现在压岁钱早已失去其本意了。

家里拜完年后,就是邻里互拜,或开始走亲访友拜年,然而两广一带却有初一不串门的习俗。因为当地人认为初一是“穷鬼日”,不宜串门。不但不出门,还要一大早开门扫地,把“穷鬼”扫出门。

在中国北方,人们有从除夕到初一不往外倒垃圾泼脏水的习俗。人们认为,新年倒垃圾破财。在东北等地,有正月初一是“扫帚生日”的说法。所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如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往里边扫,不能出门。在北方农村,还有许多地区保持着这一习俗。

初二

北方人有“初一饺子初二面”的说法,也就是说人们要在初二这天吃面条。不过初二的面条一定要用初一包饺子剩下的面来做,且必须要过冷水(面煮熟后用冷水浸过)。面条的吃法一般为打卤面或炸酱面。

此外,初二这天,出嫁的女儿要带着夫婿一起回娘家,俗称“迎婿日”。女儿回娘家一定要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而且要在娘家吃午饭,晚饭前赶回婆家。当然随着社会结构和生活模式的改变,除了农村地区,这一习俗已经不多见了。

初三

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谐音,民间认为这一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所以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但这一习俗今天已几乎无人遵守。

另外,民间还有初三晚“老鼠娶亲”的传说。所以过去许多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同时,还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初四

初四又称为羊日。是迎神的日子。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扔穷”。

“羊日”源于女娲创世的神话。传说女娲从正月初一到初七分别造了鸡、狗、猪、羊、牛、马和人。羊也是吉祥的象征,中国人有“三阳开泰”之说。

初五

初五又称“破五”,是新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所谓“破五”就是破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同时迎接五路财神。据说这个“五穷”也是个神,叫“穷神”。

民间有一种说法,穷神就是就是姜子牙的老婆马氏。她是个嫌穷爱富之人,姜太公穷困之时,马氏就一直跟他闹着不要过穷日子。为此,姜太公在封神时就将她封成了穷神,并令她“见破即归”。穷神集天下之穷为一身,老百姓当然不喜欢她,但除夕晚上迎神时,她还是和众神一块儿进了百姓家。老百姓不想在过年时因她而惹得众神不愉快,就忍着忍着,直忍到初五,实在忍不下去了,便在这一天“送五穷”,拿起扫帚,连垃圾一起将她扫地出门。故此初五就成了非常重要的“破五”了。

初五一大早,人们即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把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扫出去。这天,还必须吃饺子,称为“捏小人嘴”。

在古代,破五这天的禁忌特别多,如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因地域不同,“破五”还有别的名称,如“送五穷”、“赶五穷”、“送穷土”、“送穷灰”、“填穷坑”、“送穷媳妇出门”等。

春联

贴春联是中国新年的重要民俗之一,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现在,春联的内容大多是恭贺新年、祈福好运的吉祥话,当然也偶见励志内容的春联。

新春佳节之日,本编特献春联一副,与读者共享:“羊年过猴年来祈盼民安国泰 尊道德重操守福禄来自神明”。#

责任编辑:伊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月4日是中国的最重要的节气“立春”,标志着新的一年开始。2日,罗马教皇方济各向中国人民恭祝新年快乐!他在接受《亚洲时报》(Asian Times)采访时盛赞中国拥有“伟大智慧历史”,她“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部有着无穷智慧的伟大文化”。
  • 一月三十一日,一场热闹的中国新年社区联谊活动在美国纽约州橙县的鹿园镇举办,吸引了来自当地与周边邻镇的三百多位居民参加。现场观众体验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
  • 年节是中国人的第一大节,是庆祝新的一年开始。年画是中国独有的、过年期间张贴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形式,反映了民众的风俗和信仰。人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团聚,浓墨重彩、花花绿绿的年画寓意“新年吉庆,驱邪迎祥”,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给千家万户增添了祥和的气氛。
  • 关西地区神户的南京町是日本的三大中华街之一。每年在中国新年期间都会迎来无数的外国游客。预计今年的中国新年期间(2月8日、11~14日)仍有大量外国游客到访,当地的神户山手大学的大学生们设置问讯处,帮助到中华街观光的外国游客。学生们表示“让游客了解南京町,更让游客实感神户魅力”。
  • 环保署预报新年假期空气品质,小年夜至除夕(6至7日)寒流夹带境外污染物,北部地区PM2.5浓度可能达到高等级。初二至初五(9至12日),中南部因扩散条件差,PM2.5也会升高。
  • (大纪元记者林安波士顿报导)1月30日晚,第21届华埠主街中国新年年会暨筹款晚宴假中国城喜临门酒店召开。除华埠主街主要董事局成员外,波士顿市长华殊、麻州众议员黄子安、陈德基、麦家威等嘉宾均出席,与200多位宾客一齐欢庆猴年的到来。
  • 2月8日是中国新年,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法轮功反迫害的这十六年来,越来越多的大陆民众明白了法轮功真相,其中一些通过大纪元和新唐人平台向李洪志大师恭贺中国新年,纷纷感谢李大师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李大师您辛苦了!全世界善良的人都感谢您!得救的生命永远感恩李大师、感恩法轮大法”。甚至有民众直接向李大师喊出“您最伟大、最棒的”。
  • 中国新年就要到了。在河北迁安市打工的四川人范福(音译,Fan Fu)和20多个工友却没有回家过年。他们驻扎在包工头的办公室前,要求发放拖欠了将近一年的工资。
  • 猴年马上就到了,中国人旅游的大潮持续涌向海外各国。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人出境过年的数据再创新高,且自由行市场更是达到空前繁荣,邮轮过年游也有增长。与此同时,世界各大城市的商家们也指望着中国游客的到来可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销售利润。
  • 荷兰南部一年一度的嘉年华(Carnival)又在2月初如约而至。这个传统的欢庆是荷兰南部天主教地区的典型节日,今年的南部嘉年华,恰巧与中国新年重合,在2月7日正式开始,持续两天到2月9日结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