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采蘋〉

作者:明珠

(图:小玉/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661
【字号】    
   标签: tags: , , ,

《诗经.国风.召南.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注释:
1.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去哪里,到哪里。蘋,音苹;俗称四叶菜、田字草。李时珍《本草纲目》:“蘋,乃四叶菜也。叶浮水面,根连水底。”嫩叶可食,亦可供祭祀。《吕氏春秋》︰“菜之美者,有昆仑之蘋。”滨,音宾;水边的陆地。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到哪里采蘋?山南面沟涧的旁边。

2.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藻,音早;水藻。李时珍《本草纲目》:“藻有二种,水中甚多。水藻,叶长二、三寸,两两对生,即马藻也;聚藻,叶细如丝及鱼鳃状,节节连生,即水蕴也,俗名鳃草,又名牛尾蕴,是矣。”行潦,音型老;路边的积水;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山边常有积水的低洼地带。如果只是下了几天雨后的路边积水不可能就长出水藻。

郑玄笺:“蘋之言宾也,藻之言澡也。妇人之行,尚柔顺,自絜清,故取名以为戒。”郑玄认为,“蘋”谐音“宾”,有柔顺之意。“藻”谐音“澡”,洗澡的意思;古人把这两种水草起了这种名字,有提醒之意。另外,《礼记.昏义》规定了,女子婚前三个月学习,学成后要祭告先祖,所用的供品就是蘋藻:“教成祭之,牲用鱼,芼(音毛,水草及野菜的总称)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

3.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盛,音成;装的意思。筐,音框;装东西的方形竹器。筥,音举;盛东西的圆形竹器。这两句的大意是:采了蘋藻用什么东西装?用方筐和圆筥。

4.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湘,音襄;烹、煮的意思。锜,音蚁(参考朱熹的注音);古代三只脚的锅。釜,音斧。古代的锅(无脚)。《毛传》:“有足曰锜,无足曰釜”。这两句诗的大意:用什么来煮蘋藻呢?用三足的锜和无脚的釜。(蘋藻做成菜羹,祭祀时用。)

5.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奠,放置。宗室,宗庙。牖,音有,窗户。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做好的菜羹放在哪里祭祀呢?放在宗庙外面的窗户下。

因为这不是正式的祭祀,而是女子出嫁前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学成后祭告先祖,只须在宗庙外的窗子下面设筵席,放上菜羹祭告即可。孔颖达疏曰:“今教成之祭于户外设奠,此外成之义。”此句大意是说:三个月婚前的学习合格了,因为是出嫁,所以取其含义,在户外祭告先祖。(在古汉语中“外成”有一个词意是“出嫁”。)

6.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尸,主祭之人。齐,齐庄;敬慎庄重。“齐庄”是个固定词组,也有见到用“齐庄之心”或“齐庄之德”来形容,都是表示“敬慎庄重”的意思,一般是用来比喻参加祭祀或主持祭祀的人。须注意的是“齐庄”二字跟春秋时期的“齐庄公(也有称齐后庄公)”没有任何关系。季女,少女。《说文》:“季,少称。”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谁是主祭的人啊?是那位敬慎庄重的少女。”

另外,先秦时期,不管是国君还是普通百姓的家庭祭祀,在祭祀已经过世先祖时,会找一个人来代表先祖受祭礼,此人也称为“尸”。在《仪礼》、《礼记》中均有记载。所以在古籍中看到“尸”这个字,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辨别词义。

赏析:《毛诗.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大意:〈采蘋〉这首诗篇讲的是大夫的妻子能遵循她在娘家时所学的女功女德礼仪(法度)。能遵循法度,则可以秉承丈夫家先祖的家训,并且供奉祭祀。(共,音义同供,供奉之意。法度,在古汉语中有法规制度或道德礼仪规范的意思。)

《毛诗.序》的言外之意是说,对女子出嫁前的三个月的教导很重要,只有经过这三个月对四德的学习,女子出嫁到夫家后,才有法度可遵循。

唐朝的经学大师孔颖达甚至说,经过这三个月的教导,一名女子整个命运都会改变。《毛诗正义》:“必先嫁三月,更教之以四德,以法度之大。就尊者之宫,教之三月,一时天气变,女德大成也。”“先嫁”即“出嫁之前”。古代把先祖、长辈或德高望重之人称为“尊者”,“尊者之宫”意思是“祖庙”或“宗庙”。“一时”意思是“一个季度(亦即三个月)”,“天气”意思是“天命、命运、气数”(《汉典》有详细注释)。

所以,孔颖达这句话的大意是:“因为道德礼仪规范(法度)非常重要,所以女子出嫁前三个月,必须受到四德的教导。到祖庙或宗庙学习三个月,一个人的命运就此改变了,因为她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由于孔颖达是奉唐太宗敕令修撰《五经正义》的,所以笔者认为最起码唐代的朝廷还是延袭了周朝时期的一些做法。(古代的道德礼仪对男士的要求更严格,我们在今后的《诗经》赏析中会逐渐介绍。)

笔者同意孔颖达的看法。因为一个人知道了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用道德礼仪去要求自己,对待同一件事情的处理上,就会有不同方式。而后果却是要自己去承担;处理得好,是在积德,处理不好,有可能会造业。这就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古代有一些家族或宫廷的内乱,就是因为妒嫉心引起的。限于篇幅,笔者就不举例了。

先秦时期的女子从十岁开始,就不允许出家门,须要在家中跟女师学习如何与人说话应答及梳妆打扮(婉娩听从),掌握麻的种植和纺织之事(执麻枲),学会养蚕及煮茧抽丝(治丝茧),懂得织作布帛及各种丝绳的编织(织纴组紃);学会裁缝衣服;观摩家庭的祭祀,学会如何制作或献纳酒水、礼器、肉酱等,并学会祭祀中的各种礼仪(详见《礼记.内则》)。有良好家教及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她虽然不出家门,但她的名声会传扬出去,这样来提亲的人就会很多。

而在女孩子出嫁前的三个月,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课程。这是周朝时期每一个诸侯国官方必须安排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义务教育”。如果这位女子跟国君是五服之内的亲戚,那么她就到国君的祖庙所在地,有专门的师氏教导。出五服的则在家族的宗庙学习。(详见《礼记.昏义》)

学习内容主要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因为这时已经知道这个女孩子是嫁给谁了,婚礼之六礼只差亲迎这个环节了。所以所学的妇言、妇容、妇功内容会有所不同;也就是普通的女子不须要学习后妃或夫人所应该具备的妇言、妇容、妇功的相关礼仪。举一个例子,《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五行之神)。”这些不同规格的祭祀活动,后妃、夫人、命妇要参加,应对礼仪是不一样的。普通女子不须要学,只须要学习家庭祭祀的那部分就行了。

但妇德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要求女子具备贞静均壹的美德。

贞静即举止要端庄娴静;而均壹的美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具备的。《诗经.周南》专门用了〈樛木〉、〈螽斯〉、〈桃夭〉三章诗篇来讲妒嫉心的问题,而《诗经.召南》的第一篇〈鹊巢〉就说到“均壹”这种美德;笔者认为,《诗经》的编辑孔子是想告诉人们,只有去掉了妒嫉心,一个人才能具备均壹的美德。

〈采蘋〉这首诗讲的是一位大夫的未婚妻子(婚姻六礼只待亲迎这个环节了),经过三个月的婚前学习,学成后祭告先祖的事情。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到哪里采蘋?山南面的沟涧旁边。到哪里采水藻?山南面低洼地的积水前。

古人把山的北面视为阴,山的南面视为阳,所以在古诗文中经常会看到“山阴”、“山阳”或“阴木”、“阳木”的词组;例如,《周礼.地官.山虞》:“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郑玄注:“阳木生山南者,阴木生山北者。冬斩阳,夏斩阴。”因此,上一首诗篇〈草虫〉:“陟彼南山”,除了说明在周南地区的山之外,就是在告诉人们要到山的南面(山阳)去采摘薇菜及蕨菜以供祭祀。而此诗也是在提醒那些勤快的姑娘,要到山的南面去采集四叶菜(蘋)及水藻。

值得一提的是,在《诗经》中有很多含有“南山”的篇名及诗句,笔者前几天得高人点化,才明白一件事情,凡祭祀的供品,植物的部分,必取之山的南面(山阳)。山南面生长的树木被称之为“阳木”。不只是祭祀用的竹制木制礼器(笾豆)要用阳木制造,我们平时拜拜用的香,其材料也是取阳木为佳。也就是在山阳处生长的沉香、檀香等树木是作为香材的最佳配方材料。取材的时间最好是夏历的十一月(仲冬)。

另外,《诗经》在好几首诗篇中都提到“南亩”这个词,如〈七月〉中的“馌彼南亩”、〈载芟〉:“俶载南亩,播厥百谷。”甚至在〈甫田〉中,圣人就直接告诉人们“自古有年,今适南亩。”自古以来想要有个丰收的好年景,就到南面山坡开梯田,那里更适合农作物生长。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采了蘋藻用什么装?用方筐或圆筥。用什么来煮成蘋藻菜羹呢?用锜和釜。

圣人在此诗中不厌其烦的教导女子,用什么容器来盛蘋藻,用什么炊具来熬菜羹。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做好的菜羹放在哪里呢?放在宗庙外面的窗户下。谁是主祭的人啊?是那位敬慎庄重的少女。

结语:〈采蘋〉这首诗通过教导女子如何采摘蘋藻等供品,如何盛放、熬煮、放置,以及要以敬慎庄重的态度来完成祭告先祖的仪式;来强调女子婚前三个月学习四德等礼仪的重要性。通过赏读此诗篇,笔者能够体会到古代圣人从细微处谆谆教诲的良苦用心。

周朝的礼仪是周文王传下来的,女子在三个月的婚前学习之后,举行祭祀仪式,其实就是告诉先祖,自己有按照文王的教诲去用心学习,并表示自己会按照文王的教诲去做一个好人。这也是敬奉天地神明的表现。

《诗经》在“周南”及“召南”这两卷诗篇中都特别强调了后妃及夫人等不同阶层女子所应该具备的美德。笔者个人浅见,圣人这样编辑《诗经》中诗篇次序是有用意的;因为孩子从出生到长大,跟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母亲有良好的传统道德礼仪的修养,孩子也能耳濡目染的跟着学好,这对孩子的成长相当重要。在中国古代,是不可能出现如现今中国大陆的社会现象,有很多女子因为生活所迫也要出外打工养家糊口,家里只剩下孤寡老人和儿童。更不可能出现有很多好人,因为不放弃信仰,被中共邪党残酷迫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们的孩子有很多从小就流离失所,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和教导。

每当想起这些,笔者就痛惜泪流。@*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赐连甍尽解颐,慈辉玉殿伫雍熙。
    万方德化开疆域,千载风流到礼仪。
    穆穆圆丘馨飨帝,乾乾睿相境希夷。
    中华铲灭红魔日,盼见古都全盛时。
  • 不爱江南五月花
    只缘邪气玷芳华
    行看三尺倚天剑
    斩灭红魔净我家
  • 恰似芙蕖含露绽
    天香浓郁寰中散
    引领流风归至善
    云韶伴
    长空万里清晖璨

    宝袜纤腰翩旋转
    雄姿掣电儿郎健
    探海翻身原地串
    勤历练
    洪扬神韵奇功建

  • 王维的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先声夺人,人未至而声先到。这也说明了作者善于捕捉场景来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境……
  • 关雎不乱偶而居且勤劳,用以教化人,要求倾慕中的男女和结婚后的夫妻必须感情专一、勤劳……
  • 通过学习《诗经》也能大致的了解一些中医的知识。因为过去读书人不是每个都能在朝为官,即使不能为朝廷出力的,在乡中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民众,行善积德。
  • 本诗用“比”来起“兴”,“采采卷耳”象征着天下百姓;而卷耳的嫩叶象征贤人或贤臣……
  • 经历两年多的战乱,京都失而复得,朝廷百官能够与各国使者聚在一起重新到大明宫朝觐天子……
  • 这神奇的诗篇,可说是一首预言诗。告诉人们当社会出现某种现象时,该如何应对…
  • 十月怀胎苦,含饴膝下跟。
    遭逢常困窘,流转觅温存。
    戏彩娱亲笑,芦衣顺母敦。
    死生无所惧,安敢负慈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