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奇:需要“新常态”的不只是经济

人气 500

【大纪元2016年03月31日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放缓成为不争的事实­,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能否回到高增长”,而是“中国经济不断下行,可能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为了淡化经济增长率不断下滑的心理冲击,中共官方使用“新常态”来避重就轻的描述中国经济前景。然而不管是过去或现在,“常态”这个词语其实都不适合中国经济,因为一个极度依赖低效率投资、产能过剩严重、债务危险累积、环境重度污染、医疗与教育投资不足、贫富不均急速加剧、不可持续的经济,实在很难称其为“常态”。

“新常态”的说法,或是主政者试图借此宣示,希望对经济的“旧病态”进行改革。但是以最近的情形来看,中共在经济改革与刺激经济之间已明显出现了进退两难的情形。面对经济放缓对于就业与股市的巨大冲击,北京已忍不住要重回宽松信贷,驱动投资增长引擎的老路,这不只会使经济离“新常态”越来越远,还会加重经济病情,使得未来经济猛然大幅放缓的危险大增。

中国经济所以难以走向“新常态”,其深层的原因在于病根不只出自经济,更出自于政治与社会面。在一个党官商资本结合巨大国营企业的垄断政经结构中,盲目扩大低回收投资与疯狂掠夺大自然可以满足贪腐团体搜刮短期暴利的需求,而又缺乏言论自由与民主问责的透明与矫正机制,产能过剩、债务危机、环境污染的问题当然难解。

公民社会被强力打压,弱势群体缺乏代言管道,无法参与公共资源的分配协商,公共消费不足与贫富不均加剧就会难以改善,而这又会成为储蓄率居高不下,私人消费难以提升的成因。对于信仰人权与善良文化的压制摧毁,造成“什么都不信”、“什么都可以做”的人心,在道德真空上又如何侈谈建立先进市场经济所需的互信与法治基础?

中国经济过去表面上的高速增长其实是建立在政治、社会与经济的扭曲结构之上,一些或被表象迷惑,或有意奉承吹捧的评论者却用所谓“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的说法来宣传这种结合政治集权、社会高压、经济掠夺,不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模式。但是当中国经济的神话逐渐破灭,政治与社会缺乏调整韧性的弱点已很快暴露出来。如果中国在政治、人权、法治各面向上不同时走向普世价值的“新常态”,想单独在经济上达成“新常态”终将只是缘木求鱼。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大陆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风险引爆点
何清涟:“新常态” 中国经济面临的六大瓶颈
郎咸平:用股市“稳增长”经济只会更不稳!
别了还来:中国经济不是新常态而是已经出大问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