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传播中华文明 缔造世界贸易雏形

作者:皇甫容

元初重臣姚枢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杨古改进活字版印术。图为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本,1377年印刷的高丽佛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17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成吉思汗西征不仅带去了东方的军队,也带去了东方文化。西征军中不少是汉军,他们掌握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中原文明也随之西传。

传递中原文化的汉军

当时金军和西夏军原本也不会制造和使用火炮,他们在和宋朝的作战中,缴获了炮架、各种弓弩、燃烧器材、狼牙棒等各种器械军备,因此学会了制造火炮。

后来,蒙古军攻打西夏、金国,俘获了两国众多的能工巧匠,同样从金、夏手中缴获了炮架、火药、各种攻城器械。中都人薛塔剌海,就率领金国300炮手归附蒙古。随军西征的汉军将领张荣精于造船,亦精于炮术。

蒙古大军第一次西征,到达西域莫兰河,大军无舟无法渡河。成吉思汗就向张荣征询渡河对策,张荣就“请以一月为限造船”。当时,他率人在一个月之内造了上百艘船,协助大军安然渡过莫兰河。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有三大装置,即船舵的使用、水密隔舱结构和龙骨装置。当时大军西征,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造船技术。中国的造船技术传到欧洲后,为15世纪的欧洲大航海时代,铺垫了有利的条件。

1252年,旭烈兀大王奉蒙哥汗之命率军西征,并遵照蒙哥汗之命,讨伐以暗杀着称的木剌夷国以及在报达的阿拔斯哈里发王朝,唐朝名将郭子仪后裔郭侃是这次西征的汉军统帅。

旭烈兀率大军出征前,从中原征调一千多名汉人匠师,负责制造炮弩、投石机等攻城军备器械,并随军沿途修缮道路桥梁。

成吉思汗之孙及忽必烈之弟旭烈兀汗与脱古思可敦。(公有领域)

蒙古帝国活字印刷术的推手

由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收养的汉人杨惟中,因其有勇有谋、精通书典,年方20就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多个国家,于西征期间布述条政、宣化教民,建功赫赫。在他接替耶律楚材担任宰相期间,“天下畏其勇而怀其仁”。除此之外,杨惟中又是活字印刷术的重要推手。

北宋时,杭州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但在他生前,印刷术并未能得到官方的推广,只是在民间流传。至南宋时期,出现改良的锡活字印刷。后因南宋和金国南北对峙,活字印刷术的推广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

元初重臣姚枢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杨古改进活字版印术,印成朱熹所撰《小学》、《近思录》,以及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著作。

姚枢因缘际会结识杨惟中,这两位青年才俊互协互助,杨惟中向窝阔台推荐姚枢。1250年,忽必烈召姚枢访问治道,姚枢陈述儒家传统帝王之道、治国之法,深受世祖器重。

杨惟中和姚枢在中原各地寻访儒、道、释、医、卜士等名士,搜寻各种经典文集,之后悉数送往燕京。次年,在燕京创办元朝第一家官办书院——太极书院,典藏各家经史文集,请宋儒赵复、王粹等为师儒,开启传继道学大幕。

在姚枢的影响下,杨惟中行使宰相职权组织能工巧匠,用活字印刷术印制了大量的书籍,燕京、平阳等地由此成为北方印刷业的中心。杨惟中在家所印的《四书》,时称杨中书版《四书》。杨惟中不仅推广印刷书籍,也推广印刷纸钞。此举在七百多年前可谓非常超前。1485年朝鲜活字版《白氏文集》的金宗直序讲道:“活字印刷法至杨惟中始臻完善。”

时间的步履,清晰地走出他的每一步。当活字印刷术经过两宋再经蒙元杨惟中、姚枢的推广日臻完善后,紧接着这一技术就随大军西征传向了中亚、西亚和欧洲。

元朝重臣姚枢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公有领域)

疏通“丝绸之路” 缔造全球化贸易雏形

伴随着蒙古军的征服,文化、宗教、技术以及商品贸易在壁垒消除的洲际通道中,安全地进行交融、流通。大军西征使草原文化接触到中国、印度、阿拉伯、希腊罗马文化体系,带动东西方文化交融,也把中原的农耕和草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图。(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西征大军疏通了中断多年的“丝绸之路” ,并开辟了新的通道,首创出第一个国家间的邮政通讯系统,蒙古帝国建立的驿站,以帝国首都哈拉和林为中心,连接了世界各地。帝国境内每隔40公里设有一处驿站,其中有住宿、食物、备用的马匹,旅行者可以在驿站补充所需的物品,并且有驿站都有驻军保护。

大军西征展现出蒙古帝国的博大的胸怀,把中国的发明带到西方,其中的指南针,给后来的航海事业打下基础,以致后来发现新大陆,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更有利于各国进行海外贸易,逐渐建起全球化的信息通道。众多被孤立分隔在各自小圈中的欧洲的基督教国家,自蒙古军队到来的五十年以后,开始逐渐融为一体,国家之间的往来有了统一的洲际交通、商业、技术交流等体系。蒙古帝国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以及保障自由和平通商,也被称为是当今全球化贸易的雏形。

在亚洲,中国传统的抑商政策,宋、金两国南北对峙的壁垒也被帝国大军彻底打破,中土成为世界的市场、商品制造地以及贸易出口国。在元朝一统时期,中国生产的瓷器、丝织品以及为特别的市场需求增加的新商品,远销欧洲。@#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张宪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历史的天空回荡着一首波澜壮阔的史歌,既有金戈铁马一路西征的动人心魄,又有娓娓道来的花絮和插曲。这部宏伟乐章,由成吉思汗“有度量,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的德行交织谱成,咏颂着蒙古王“深沉有大略,用兵如有神”的凯歌。
  • 铁木真骑着锁儿罕失刺送的马,顺着人畜在草地上留下的踪迹,一路向斡难河下游寻找,终于在豁儿出恢山附近与母亲和兄弟们重逢。久别重逢的喜悦也降临在这个小小的部落,为其凝聚了新的气息。这股新的气息,是命运的气息,也是王者之路的气息。
  •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下令编修《元史》,要求史官“直述其事,毋溢美,毋隐恶,庶合公论,以垂鉴戒”。并由明朝翰林学士、“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领衔主修。
  •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秦始皇堪称是一位雄才大略、无比伟大的皇帝,他在其近五十年的人生中,却做了如下震古烁今之事:统一了天下;确定“皇帝”称号;废封国,实行郡县制;采取三公九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法令;使车同轨、道同距;修建长城;修建灵渠;修建阿房宫;留下了世界奇迹骊山陵墓⋯⋯可以说,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改朝换代的皇帝如他这般具有开创性,他所建立的全新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制度,不仅影响了当世,而且垂范后世,影响达两千年之久,迄今中国人仍深受其影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秦始皇,诚可谓是千古一帝!
  • 或许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将周瑜与“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联系在一起,但历史的真实却与之相反。(公有领域/大纪元制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这首气势磅礡的词作中提到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正是三国时的风云人物之一:江东孙权的大将周瑜,周公瑾。
  • 在历史的舞台上,中原王朝上演的剧目,每每观来辉煌壮观,其中大明王朝为挽救濒临灭亡的朝鲜王室,演绎的“存亡继绝”正统王道,以天朝雄风,驱除外邦觊觎,扬大明国威于芸芸大千。这场大戏,因青史一笔“东洋之捷,万世大功”,成为支撑朝鲜王室再生的主轴。
  • 秦国以及统一后的秦朝非常重视治吏。为了加强吏治,秦法对官吏的选任、官吏的职责、官吏的考核以及官吏的奖惩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 在古希腊和罗马人眼中,遥远的中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丝国”,直译叫“塞里斯(Seres)”,意思就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Seres被认为是源于汉字“丝”,也是拉丁文中的“丝”(serica)一词的来源。
  • 看,那一个个表情栩栩如生,无一雷同,或跪或站的秦军将士;看,那一匹匹昂首嘶鸣、奋蹄欲奔的战马;看,那一排排整齐、严谨、气势恢宏的队列,漫步在兵马俑俑坑旁的你仿佛穿越到了两千年前的古战场,在北风潇潇战马嘶鸣鼓声阵阵中,亲身领略秦国将士的勇猛!这是怎样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千古奇迹!这个奇迹的缔造者依旧是那已做了诸多震古烁今之事的秦始皇帝。
  • 对于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伟大功绩,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诗《古风》中也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而民国史学家柳诒徵的评价是:“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