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审判(下)

作者:汤玛斯‧H‧库克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

受害者?

桑德琳?

我从她年轻的时候就认识她,我知道她的种种面貌:情人、妻子、母亲,我们的女儿现在已经成年。我知道她当学生和当老师时的模样。在我生命中从没有一刻想过她会是任何事物的受害者。然而在我的案子开庭审讯第一天之前,已经有这么多人开始把她视为受害者,因而认为我这个人有许多该解释、该坦白、该忏悔的事,还有许多──非常、非常多──应该受到惩罚的事。

辛格顿检察官说:“桑德琳‧艾勒果‧麦迪逊是一个邪恶冷血阴谋的受害者。她是一件谋杀案的受害者,这件谋杀案已经筹画了好一段时间,我们接下来将会证明这件事,而执行这场冷血谋杀的人,有许多动机要夺走她的生命。”

在辛格顿检察官对陪审团发表的开审陈述中,从头到尾使用桑德琳的全名,但那天早上先前莫帝警告过我,在审讯进行的过程中他可能会开始直呼她的名字,到了结辩甚至可能会用上“桑迪”这样的昵称。我知道她会痛恨这样的昵称,因为桑德琳绝不是什么桑迪、珊迪或沙迪。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正在研究古历史,而她所写下的最后一段话开头也是关于历史:我常想到在二十一岁时流亡沙漠中的埃及艳后克丽欧佩托拉,她的双足曾经行走在缟玛瑙上,如今被炙热的沙环绕。

莫帝同样预先告诉过我,在审讯中途某个时刻,辛格顿检察官一定会对陪审团念出这段她最后写下的不知该算是笔记或信函或散文还是什么东西,用来支持他的主张:桑德琳不是自杀。

虽然莫帝没有说出口,但是那时我已经够了解法庭上惯用的策略,所以知道莫帝的打算是,桑德琳最后写在纸上的这些话会让她显得矫揉造作,在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她本应写下对丈夫或女儿的爱,或至少是一封说明解释的信,但她却大书特书埃及艳后。

这个策略或许有失偏颇──这一点莫帝对我直接了当表明过──但如果陪审团认为桑德琳是个只会读死书的“蛋头”,对我比较有利。

从这件事我体悟到,对一个被控谋杀妻子的人来说,如果被杀害的妻子在临终前想着埃及艳后,那么人们比较容易认为这个丈夫无罪。

但是桑德琳最后写下的这段话真的这么矫情吗?我看到的时候并不这样觉得。

桑德琳写东西的风格就是这样,语调总是显得有些老派,但又优雅而字斟句酌。她会用“据以”、“缘此”这类连词来串连想法,并且教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在她眼中,写作这项任务是要把见解和资讯连结在一起,或是反过来连结资讯和见解。

在纽约的某个傍晚,那时我们俩都还年轻,瓶中的酒三分之二满,她曾经这样对我说:“句子和句子必须像手指连着手掌那样连结在一起,否则没办法捧住水。”

水,是她对智慧的比喻,指的是那些靠努力获得的真理集结成的果实,而这一切又无可避免构成了她口中的“底线”,也就是生命中不可缩减也无法避免的事实。

可以肯定的是,桑德琳对语言的热爱就像其他人爱好美食,所以可想而知,她最害怕的毫无疑问是到最后她会丧失这种对语言的掌控能力,害怕她终将开始口齿不清的恐怖事实,更不用说开始流口水或哭闹不休。

辛格顿检察官继续说:“我们将会证明,那个男人营造出一种卑劣的假象。这是一层幌子,他希望掩盖谋杀。”

这是一层幌子,他希望借此掩盖谋杀,我用桑德琳必定会这样修改的方式,改正了辛格顿检察官的句子。

“那个男人。”辛格顿检察官几乎是在吼叫。

那个男人,当然就是指我:山缪‧约瑟夫‧麦迪逊,已故的桑德琳之夫,我们的女儿亚历珊卓雅之父,在开庭的第一天她坐在我后面,穿着一身黑,头发剪得短短的,这个女儿不论在美貌或智力天分上都远不及母亲。因为如此,我发现自己开始纳闷,桑德琳的死是不是让她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不管怎么说,在耀眼的母亲死后,亚历珊卓雅永远不会再被拿来和她比较而显得矮上一截,这无疑会让她在某种程度上明显松一口气。毕竟没什么事像不公平的比较这般使人痛苦,因此有时候我会想,桑德琳的死对她的独生女而言,是否可能不全然只有负面的情绪。

黑暗的想法。

如此黑暗的想法。

谋杀的同伙。

辛格顿检察官宣告:“这个粗暴残忍的自私行为,被山缪‧麦迪逊试图伪装成自杀。”

我向身后瞄了一眼,注意到亚历珊卓雅对辛格顿检察官这句最新的宣言露出嗤之以鼻的表情。即使如此,我还是无从得知她是否相信这个面黄肌瘦的柯本郡检察官所言,或者她是否接受了我对她母亲之死的说法:那是她自己的作为,和我无关。几周前我和女儿在“法国小庭”用餐,那是一家柯本人眼中的法式小饭馆,她单刀直入问我:

“你真的一点概念也没有吗,爸?”

我承认:“有一些征兆。但没有明确的证据。”

“我只是觉得很奇怪她会这样做,嗯,太突然了,这件事的过程。”亚历珊卓雅继续说:“你去上课,回来的时候她就死了。我的意思是,她怎么会突然决定她想……决定她就是受够了。”

我耸耸肩。“你妈妈很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那天晚上,要是你事先知道她要做什么,你会怎么办呢,爸?”

我回答:“我不知道。如果你妈妈想死,难道她没有这个权利吗?希腊人就会给她这样的权利,不管怎么说。”

就在这时我突然向左右张望,注意到那些和我们一起在法国小庭用餐的人,第一次注意到那些目光,第一次听到那些低语,感觉到柯本的突击部队正在集结准备对付我。 ◇(节录完)

--节录自《审判》/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这之前,他们的身份证件上则加注了“犹太人”,突然间也丧失了许多权利。他们不能进公园玩,不能骑脚踏车,不能进电影院、剧院,餐厅和游泳池都成了禁地,更别说到图书馆去借书。
  • (shown)如果不是这场病,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懂得珍惜生命的我。
    就算眼前的光线微弱,我仍会活得比任何人都璀灿光亮!
  • 这是一本关于“坚强”的书,讲述阅读如何让生命变得鲜活,知识是如何改变人的命运,和家庭的力量能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 人习惯以一个人的学历、职业、收入来代表一个人的成就,然后产生一些酸味十足的话语与心理,很少去想,或许这些成就并不能代表快乐幸福。
  • 有阵子,我觉得自己身心俱疲,好想放个长假,但锡安让我像陀螺般转不停。
  • 当他活过了父亲的年纪后,终于愿意正式面对这个曾令他不耻、伤害他极深的父亲。《爸爸没杀人》是傅尼叶从童年记忆中搜寻父亲的身影,重新为父亲拼贴的感人画象。
  • 即使生了病,即使才刚经历那椎心刺骨、痛苦不堪的化疗,但小馨仍没放弃学习。这也像是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也许,试着让小馨重回学校,并不是太不理智、太冲动的决定。
  • (shown)《27个傻瓜》收录印度“本土”最会说故事的“小说之王”——普列姆昌德的大师级小说作品。普列姆昌德擅于经营故事,除了有融合印度古代王朝时代背景,将具传奇色彩的神话人物赋予二十世纪新意义的故事外,亦融入浓厚的个人色彩,毫无保留地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完美创作出最贴近印度人生活的故事。 从农民、地主、母亲、儿子到乞丐与暴发户,甚至是只小小的猴子……唯妙唯肖,细腻的角色和环环相扣又充满伏笔的情节,活生生地刻划出一曲又一曲最真实的社会悲歌;数千百年来,人类的脆弱、迷惘、挣扎,所有可爱的、可憎的、可恨的,全都血淋淋地摊在我们的眼前。
  • (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关注全球重大新闻和专家意见的《World Affair》杂志报导,《失去新中国》一书作者、前美国智库研究员伊森•加特曼(Ethan Gutmann)在2012年7月出版的新书《国家器官》(State Organs: Transplant Abuse in China)中写道,“当王立军在2月6日晚上突破重围来到成都美国领馆时,他带来了一系列重创他上司薄熙来的故事:薄与英商海伍德被谋杀有关、挪用重庆公共资金、勒索当地的犯罪黑帮。”“身为前重庆公安局长,王对薄知之甚详……暗指薄与江派大员周永康密谋……夺权。”
  • 对许多人来说,富有慈悲心(或言同情心)的管理之道,这一理念说好点是太煽情,说得不好听则是管理不善。但新的研究表明,善良的品行并不会让管理者显得太软弱,反之,利他的品行会在团队中增加领导者的威信;某些情况下,会转化为一种很强的竞争优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