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无远弗届:大唐、三国篇

大唐联袂韩版“三国” 演绎天朝大义(下)

作者:皇甫容

大唐联袂韩版“三国”尽情演绎,为后世留下顺天治国大义,也留下宗主国对待藩属国的大恩大义。(大纪元合成图)

font print 人气: 167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代。这一时期的正史是《三国志》。后经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诠释,使后人从中看到关羽的义薄云天,也让人看到国家之间彼此较量体现出的顺天治国之义、君臣之义、忠臣武将舍生取义等等。

在朝鲜半岛也出现过韩版的“三国时代”,即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这一期的正史是《三国史记》,由高丽史家金富轼于1145年用汉文编撰而成。

韩版的三国和中原王朝携手联袂演绎,留下了荡气回肠的历史诗篇。其中,大唐和朝鲜三国之间的交流,更值得回味。

声色之娱,不如好德

贞观五年,新罗国派遣使者向太宗进献两名貌美的女乐。太宗对侍臣说:“朕知道声色娱乐,比不上重德好贤。况且山川险阻,路途遥远。今日林邑献上白鹦鹉,鸟儿都知思乡返国,何况人情?朕怜悯她们远道而来,必会思乡心切。把她们交还给使者,让其回家与亲人相聚。”

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贞观二十年,高丽国遣使谢罪,也向太宗献上两名绝色美人。太宗对其使臣说:“你回去,告诉你的国君,美色,人向来所重。你所献之女,朕也深信姝丽。但怜悯她们远离父母来到本国,虽能留下她们的人,但会强使她们忘记亲恩。爱其色而伤其心,我不忍。”就命她们返还高丽。

思宏王道 爱育庶民

朝鲜三国因为历史积怨,彼此之间纷争不断。他们就常派使者到大唐,请求宗主国出面干预、调停。

新罗国小,常受百济和高句丽的进攻,处境危险。新罗就派使者请求大唐出面进行调停。贞观元年,太宗赐百济国王诏书中讲到:“君临天下,当思量宽宏王道,爱育庶民。新罗王金真平,是朕的藩臣,也是百济王的邻国。每当获悉两国出兵,征讨不息,常祈愿阻兵,以获天心。朕已致信高丽、新罗使臣,敕命三国通好,渴求睦邻。百济王必须忘掉前嫌旧怨,体谅朕心,共笃睦邻之情,即停兵革。”百济王接到太宗的诏书后,表面顺从太宗之命,对外收敛不少,但依然难忘旧怨恩仇。

一千多年前的中原王朝,非常的辉煌大气。那一时期的中原百姓,只有宗主国和藩属国的概念,没有类似“干涉我国内政”的概念。

真德女王《太平颂》盛赞大唐天朝气象

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新罗真德女王在大唐的协助下大破百济后,用织锦作五言《太平颂》,派遣其弟金法敏把颂词献给唐朝皇帝。颂词曰:“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深仁偕日月,抚运迈陶唐。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淳风凝幽显,遐迩竞呈祥。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

真德女王所做的颂词,其词义畅达宏阔,反映出当时大唐的天朝气象,就连藩属国都以大唐为傲为荣,感激不尽、赞叹不已。

效法大唐 有类中华

新罗在大唐的援助下,于668年统一朝鲜半岛,之后效法大唐进行系列改革。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新罗采用唐朝历法,使用唐朝年号。并按照唐朝典章制度对官制、财经、教育等进行系统的改革,全面吸收唐朝文化,新罗由此进入鼎盛时期。

公元682年,新罗仿照大唐建立国学,后改为太学监,设置各科博士及助教。定《论语》、《孝经》为必修科,而《礼记》、《周易》、《左传》、《毛诗》、《尚书》等作为选修科目。入学者为贵族子弟,修业年限为九年。

公元788年,新罗实施“读书三品”制,进行科举考试,以录用官吏。随着汉学在新罗的普及,新罗出现象帝文、守真、良图、强首、风训等知名的文人。其中强首善于以汉文书写外交辞令和书籍。比如,新罗文武王金法敏671年《答唐行军总管薛仁贵书》,被认为是朝鲜古代珍贵的汉文文章典范,也被公认为是强首的手笔。

大唐时,除了对本国国民设置科举考试,也特别设置“宾贡”,专考前来求学的外国人,宾贡为进士科。唐朝开创的宾贡制一直延续到元朝。当时从新罗入唐求学的子弟中,最知名的就是朝鲜文学之祖崔致远。崔致远12岁随海船入唐,18岁时通过宾贡,调授宣州溧水(今江苏镇江)县尉。十年后,唐僖宗命他持大唐诏书东归。崔致远归国,成为新罗王室的侍读兼翰林学士。崔致远在唐朝时和诗人罗隐、顾云等人私交甚笃。

开元二十五年(736年),唐玄宗派邢王出使新罗,对他说:“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从此话可知,新罗在沐浴华风的过程中,逐渐同化中原,其人言行举止,几乎和中华无异。唐玄宗为使新罗知大唐儒学的兴盛,特别选派善于讲论的邢王出使新罗。

三、礼乐法度、衣冠文物悉遵华制的小中华

朝鲜儒学者柳麟锡在他编撰的《毅庵集》的“宇宙问答”一节中曾讲到,朝鲜半岛诸国的兴起源于唐尧之世。箕子被分封于朝鲜半岛在此建国,以中原礼仪教化当地民众,是为开辟小中华的开始。据说,当时箕子来到朝鲜后,看到当地百姓很野很强,因此命人广栽杨柳,以垂柳之柔,柔化其心。

朝鲜半岛,在和中原王朝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常以“小中华”自居,以中原天朝的“大中华”为荣。《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记载:“吾东方自箕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史称小中华”。

朝鲜中宗时代的启蒙教材《童蒙先习》中则写道:“我国虽僻在海隅,壤地褊小,礼乐法度,衣冠文物,悉遵华制。人伦明于上,教化行于下,风俗之美,侔拟中华,华人称之曰小中华。”

李奎报在《题华夷图长短句》中,很荣耀地写道:“万国森罗数幅笺,三韩隈若一微块。观者莫小之,我眼谓差大。今古才贤衮衮生,较之中夏毋多愧。有人曰国无则非,胡戎虽大犹如芥。君不见华人谓我小中华,此语真堪采。”意思是:芸芸万国用几张纸就可以画出来,三韩小得就像一个小微块。但这块土地,从古到今出过很多的勇士俊杰,和中华相比也不会逊色,以“小中华”来称呼我们,此话真是非常精彩。

大唐联袂韩版“三国”尽情演绎,为后世留下顺天治国大义,也留下宗主国对待藩属国的大恩大义。或许这段演绎,留给朝鲜半岛更深远的“义”,即赋予它“小中华”的美名。中原王朝对邻国的文化熏陶,也似入乡随俗孕育出新的人文风俗,作为更新的文化因子,代代相传影响至今,成为“韩流”风靡亚洲的隐形推手。@#

(点阅中华文化无远弗届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张宪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的日本保存着大量的盛唐文化;而在韩国保留着不少的明朝文化。
  • 公元574年,圣德太子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时期。他的父母是苏我族(Soga clan)国王与王后,为保护王室沥尽心血。圣德太子出生时,当时的日本文化还未完全形成。
  • 大唐太宗贞观年间,文治武功盖世,盛世文明垂范天下,唐朝文化、礼仪、律典、文物制度皆被四夷争相效仿采纳,以沐中土华风为荣。大唐都城长安也成为各国使臣、留学生、僧侣汇集的国际都市。
  • “韩流”(Hallyu)来袭风靡亚洲,观众也通过韩语影视剧,领略到其中的中国元素,比如汉字、建筑、服饰、礼仪等等。在韩国古装剧中,常会看到大幅的汉字书法高挂在宫廷、贵族、士族家中,剧中出现的古代书籍、书信和密旨等也多是用汉字写成。
  • 在今天的中国山东省荣成市有一座佛教禅院——赤山法华院,这是韩国游客到山东的必游景点。院中建有一座15米高的纪念塔和一座戎装塑像。这座高大的雕像的主人是被称为“海洋贸易之王”的新罗义商——张保皋。在中韩的文化交流中,他是不可不提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
  • 在韩国大型古装剧中,如《善德女王》、《薯童谣》等,常会看到花郎的身影。尤其在《善德女王》中,花朗道贯穿整部剧集。剧中的花郎徒,他们卓越的武艺,匹配着坚守的道德理念,折射出的人性光芒,贯穿剧集始终。在浮躁的电子时代,他们的表现犹如清爽的风,抚平着人心的躁动。
  •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代。这一时期的正史是《三国志》。后经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诠释,使后人从中看到关羽的义薄云天,也让人看到国家之间彼此较量体现出的顺天治国之义、君臣之义、忠臣武将舍生取义等等。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