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中国穷人想进“楼市围城”吗?

人气 750

【大纪元2016年04月09日讯】近日,在中国大陆某网媒上刊登的一篇以《楼市围城:穷人想进来,富人在出去》为题的博文指出,“手握千百万净资产的有钱人”不仅“考虑撤回在国内房 地产上的投资”,并且还在增加对海外房地产投资的比重。然而与此相对的是,在中国高房价的境遇中沦为“穷人”的“普通消费者”,却仍在为中国楼市的销售业 绩贡献着一己之力。

从上述文章给出的事实依据来看,“进入2016年以来,一、二线城市的楼市持续疯涨疯抢”,比如“3月24日,上海一天 之内成交了逾1700套一手房,南京3月26日的新房认购量也高达1325套”。此外,三、四线城市也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比如“沈阳正在探讨以大学生家 庭为单位,让学生父母用公积金帮其付购房首付,实现‘零首付’购房”;又比如“国家的住房公积金则向农民工伸出了橄榄枝,扩大他们的购房需求”。

就 “买房”这种本身需要支付大笔钱款的巨额消费形式来说,上述拿穷人和富人来作对比,不免有些嘲讽和歧视的意味掺杂其中。难道说,中国的穷人没有富人那么高 智商、有远见、懂进退?难道说,中国的穷人不想去国外购地买房?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也就不难想到,富人们之所以转移投资方向,显然是由于原来的市场光景惨 澹,让人看不到能从中获利的未来和希望。不说别的,仅仅是“鬼城”、“去库存”这类将中国楼市刻画的入木三分的词汇就能让那些有钱人捂住口袋、闻风而逃。

如 果说这些生动的词汇活生生吓跑了一众富豪,那么中国贫穷的老百姓对此就无所畏惧吗?事实上,真正让中国楼市的无数潜在客户望而生畏的,一不是“高达21亿 平方米”的库存总量,二不是大多公寓、住宅楼呈现出的无人居住的萧条景象,而只是超过收入数倍、需要中国人几十年不吃不喝才能支付的房价本身。面对着“过 去15年房价增长了300倍”的现实,又有多少人仍会发自内心的、继续拥有着想要买房的强烈需求?或许那些选择撤资的富商们已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对穷人来 说,在一味疯涨的房价面前选择回避,也不过就是出于本能。

既然穷人都买不起房,但为何有城市仍上演着“热火朝天”的购房盛况呢?比如上海、 南京,一天的售房量居然过千。对此,我们且先不谈这种突发状况是否真能代表大的形势变化,只说其中折射出的那股非买不可的底气与热情究竟从何而来。在经济 相对发达的重点城市中,购房者无论是刚需,还是小打小闹的投机者,他们买房的源动力是基于当地的资源优势,而这些优势也直接决定着当地的经济状况。尤其是 一线、重点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教育以及医疗资源更为优化、也更集中,想要在此地长居久安的人们,自然有买房的意愿和打算。然而,这并非是由于房地产 市场本身所具备的优势,而是中国有限的优势资源只集中在这些重点区域所致。因此有人说,若不平等的户籍制度不变,北、上、广、深的房价就不会降。

不 同的是,三、四线城市的情况显然并没有那么乐观。只要试想一下学生和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就足以推断出,如今政府与房地产商之所以联合起来,将目标人群锁定 在这些根本无力购房的“穷人”身上,并不是因为学生和农民工迫切的想要买房,而只是由于土地的所有者与房产的真正获利者——一党专政的权力集团,对卖出那 些富人不再青睐、早已过剩的房子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

因此,沈阳出台“用父母公积金零首付购房”的政策也就是为了迫使学生及家长当上房奴, 而当地有多少早已下岗、连社保都没缴上的父母能用上公积金,根本不容乐观。而对农民工来说,“国家的住房公积金”到底是橄榄枝、还是烫手山芋,这本身就值 得纠结一番。毕竟,从来都无法对自己的人身保障说了算的他们也深深懂得,政府不会施予免费的午餐。让他们使用公积金之前,至少得在账户中缴纳一定的钱数。 而具备这一资格的先决条件是,他们得找到一份能为其缴纳三险一金的安稳工作。对于“年年讨薪年年被欠”的农民工兄弟而言,有朝一日拥有公积金账户又是怎样 的一种奢求?至于最终用上这笔钱买到房子,恐怕就只能被当作玩笑、寻开心罢了。

责任编辑:莆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