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柏舟〉

作者:明珠

诗经赏析(小玉/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15510
【字号】    
   标签: tags: , ,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

1.邶:邶,音背;地名,现今河南省汤阴县附近。周武王克商,并没有杀纣王的子孙。而是将纣王的嫡长子武庚分封在邶。《康熙字典》:“邶,【说文】故商邑,自河内朝歌以北是也。【诗.邶风.小序】武王克商,分朝歌而北谓之邶。”朝歌即殷商的王都,在今河南省淇县附近。

我们都知道《诗经》中的每一首诗篇都有配乐曲。“邶风”是指用邶这个地方民俗音乐风格配乐的诗篇,至于“邶风”这一卷诗篇中所叙述的故事不一定发生在当地。

2.汎彼柏舟,亦汎其流:汎,本诗中音义通“泛”;《说文》:“汎,浮貌;一曰任风波自纵也。”柏,音百;本诗指柏树之木。《康熙字典》:“音百。【说文】椈也。【六书精蕴】柏,阴木也。木皆属阳,而柏向阴指西。”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同样的说法。柏舟,用柏木刻的小舟,祭奠死者用的。《汉书.东方朔传》:“柏者,鬼之廷也。”东方朔认为,鬼屋也是柏木做的。亦,放在句首的语气助词,又含“并且、而且”的意思。

这两句的大意是:用柏木做的小舟在水中漂浮,(而且)它随波逐流(亦汎其流)。

3.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耿耿,形容担心的样子。隐忧,很深的忧虑。这两句大意是:内心忧虑,因为(替他人)担心而无法入睡。

4.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微,音义通“非”。《康熙字典》:“又【韵会】非也。【诗.邶风】微我无酒。”敖游,漫游之意;与遨游、游敖等都是同义词。“以”,语气助词。“以敖以游”意即“敖游”。笔者个人浅见,这样写诗,跟乐曲的节拍有关,本诗有好几个句子都是将固定词组拆开,在前中加上语气助词。这两句大意是:不是我没有酒,也不是我不能去敖游。言外之意:我遇到了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这件事情让我很担心,并且无法入睡(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事关他人的将来,我必须去做一件事情,因此我根本没心思喝酒,也没有心思外出敖游(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5.我心匪鉴,不可以茹:匪,否、不是。鉴,镜子。茹,《康熙字典》认为读“汝”或“如”均可,揣度;《郑玄笺》:“茹,度也。笺云:鉴之察形,但知方圆白黑,不能度其真伪。我心非如是鉴,我于众人之善恶外内,心度知之。”

这两句大意:我的心不是镜子,(镜子只能照出一个人的外貌)不能区分一个人行为的善恶。(言外之意:我可以区分一个人所为的善恶,或知道一个人目前的处境如何。)

6.亦有兄弟,不可以据:亦有,即使是、即使有。据,依靠;《毛传》:“据,依也。”这两句大意是:即使是亲兄弟,也不可以依靠。

7.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薄言,先秦时期的口头语,意思“我想要如何如何”。愬,在本诗中音义通“诉”,告诉。这两句有两种解读方式:第一,我想去给他提意见,正赶上他在发脾气(言外之意,我意见没有提,只好先走了)。第二,我想去给他提意见,他本来就不待见我(因为他亲近小人),正好被他指责了一顿。

8.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这四句的大意是,我的心不是那种无根的石头,可以随便翻转;我的心也不是那种草席,可以让人随便卷起来。(《毛传》:“石虽坚,尚可转。席虽平,尚可卷。”《郑玄笺》:“言已心志坚平,过于石席。”)

必须说明的是,本诗中的“石”,是指无根之石,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让它翻转过来。而磐石则不可翻转,因为它与整个山体连在一起了。

9.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威仪,本诗指君子的外观及举止的仪容;孔颖达《毛诗正义》疏曰:“俨然之威,俯仰之仪。”棣棣,音第;闲雅雍和貌。选,选择。《说文》:“选,一曰择也。”《康熙字典》:“【玉篇】择也。【诗.邶风】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这两句大意是:一身正气,不可以选择。言外之意:我就是一身正气,谁也别想让我改变成别的样子。本诗第三章的前四句是讲“我”的内心如何坚定;而这两句是讲“我”的外表与内心合一,一身正气,不可改变。

10.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悄悄,忧愁的样子。“忧心”与“悄悄”也可以分开来用,都是表示忧心忡忡的样子。愠,音运;发怒或生气。《说文》“愠,怒也。”群小,一群小人,或指一群道德品质败坏的人。这两句的大意是:我替他感到忧心忡忡(并去给他提意见),却招来他身边那群小人的怨怒。

11.觏闵既多,受侮不少:觏,音够;遇见、遇到、遭逢。闵,音敏;病、生病。《康熙字典》:“【玉篇】病也。【诗.卫风】觏闵即多。【传】病也。”侮,音武;侮辱、欺侮。这两句大意是:(在此期间)我遭到了不少的侮辱,(再加上担心友人将来的结局)我也生病了。(“受侮不少”是因,“觏闵既多”是果,所以笔者在释意时将它提前了。)

12.静言思之,寤辟有摽:“静思”是个词组,表示“一个人安静地思考”。“言”既是语气助词,又含有“我”的意思;《郑玄笺》:“言,我也。”之,代词,表示“这件事情”。

寤,音悟;睡醒之后的自言自语。《说文》:“寤,寐觉(睡醒)而有言曰寤。”辟,《毛传》:“辟,拊心也。”寤辟,已经成为一个词组,表示睡醒后用手捂胸。摽,音殍;以手击胸。《说文》:“摽,击也。”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想一个人安静地思考这件事情,却在半夜惊醒后捶胸长叹。言外之意:这件事情让自己无法静心也无法入睡。

13.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居”和“诸”均为语气助词。胡,为什么。迭,交替、更迭。《说文》:“迭,更递也。”微,隐蔽、隐没。《说文》:“微,隐行也。”这两句的大意是:太阳和月亮,为什么交替隐没呢?言外之意:连太阳和月亮都不能长明于天空中,更何况是人的命运呢。

14.心之忧矣,如匪澣衣:匪,此处指“篚”的古字,竹器;《说文》:“匪,器似竹筐。”此处“匪”字是名词当动词用,表示“用竹器装东西”。澣(音义通“浣”)衣,待洗的衣服、脏衣服。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忧心忡忡、耿耿于怀,就像是竹筐中装满了脏衣服没洗一样(言外之意,竹器中装满了脏衣服,不尽快洗掉,人心里总感到别扭;而人心里有忧虑排遣不了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

15.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奋飞,展翅高飞。这两句的大意是:想一个人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处理此事,(由于心静不下来,心被束缚)如同鸟儿不能展翅高飞。言外之意:如果再执著于这些事情,自己的状态也要受影响,更无法正常的在朝廷中为官,施展自己的抱负。

赏析:《诗经》有两首诗篇,其篇名均为〈柏舟〉。我们在古诗文中常见“柏舟之誓”或“柏舟之痛”,其典故不是出自我们今天要赏析的这篇,而是出自《诗经.鄘风》。

《毛诗.序》认为本诗说的是:“〈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大意:〈柏舟〉这首诗讲的是仁厚的君子(臣子)没有得到重用。卫顷伯在卫国执政时期,仁厚的臣子没得到重用,卫顷伯身边都是小人。

笔者个人浅见,诗中所叙述的故事,在西周后期及东周时期的朝廷及各诸侯国中,都有发生过。也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受一些佞臣的影响,没有依照周礼的要求去处理朝政或国政。而本诗的主人翁“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去给国君提意见却惹来国君的发怒,国君身边的佞臣(群小)更是趁机落井下石,侮辱谩骂。“仁人”回来后并没有一走了之,还是替对方担忧,甚至因此而失眠,生病了。孔颖达等古代学者认为,此诸侯国君有可能是“仁人”同宗族的兄弟。[1]

其实这首诗中并没有明确说对方的身份是天子或诸侯国君。因此,本诗还有另一种情况,对方的身份也可能是与“仁人”一同在朝为官的好友。两人或许曾经是大学(读“太学”)的同学。看到自己的好友跟一群小人为伍,“仁人”很担心,去给他意见。好友不仅不接受,而且还与那群小人一起对“仁人”发怒。“仁人”回来后并没有与好友断交,还是替对方担忧,甚至因此而失眠,生病了。

为什么“仁人”会如此的替天子、诸侯国君或友人担忧呢?“仁人”怀着善心去给对方提意见,却遭到对方及其身边的一群小人的侮辱。回来后不仅没有生对方的气,反而更加替对方担忧;本诗共五章,其中有四章都在讲“仁人”担忧的心情,这到底是为什么?这首诗隐藏了什么秘密没有被人解读出来呢?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用柏木做的小舟在水中漂浮,(而且)它随波逐流。

笔者将这两句提出来单独讲解,因为确切理解本诗的内涵,关键就在这两句。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一下十三经、二十四史、《全唐诗》及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件事情,《诗经》中有两篇〈柏舟〉的诗,可是在上述的典籍中却无记载古人用柏木造舟船来使用。《天工开物.舟车》篇中记载了十几种可以用于制造舟车的木料[2],没有一种是柏木。那么,在先秦时期,柏木主要是做什么用的呢?

《礼记.丧大记》:“君松椁,大夫柏椁。”这是说大夫官死后用柏木做棺材。《康熙字典》引古籍云:“【春秋纬】诸侯墓树柏。【前汉.东方朔传】柏者,鬼之廷也。”这是说诸侯的墓地种柏树,东方朔认为柏木是造鬼屋用的。《本草纲目》也认为柏木是一种阴木:“万木皆向阳,而柏(枝叶)独西指,盖阴木而有贞德者,故字从白。白者,西方也。”

在先秦时期,民间百姓之家在祭奠死者时,会在夜晚,以柏木为舟,上置白蜡烛,点燃后放入河中,任柏舟漂浮而去。人们认为柏舟会将自己的心愿及祝告之辞带给阴间死者知道(柏舟是阴木做的,可以过到阴间去)。此习俗至今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仍有沿用。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言外之意是说:在人世间如果随波逐流,跟一些道德败坏的小人在一起,不依照道德礼仪去为人处事,死后面临的结局就是去阴间地狱。

古代儒家法门的修炼有四个阶段,修身(指小学、大学的学习),齐家(结婚成家),治国(在朝或在诸侯国为官),平天下(使天下太平)。天子及诸侯国君,其实也是个修炼中的人,就如同佛教大寺院或小寺庙中的方丈,修不好也白搭,一样上不去。

古代的儒家圣贤,对儒生们修炼的环境及相处交往的人有很严格的要求。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这段话前面的部分经常见诸于文章中,各位读者也都很熟悉了。最后三句的大意是:放朱砂的容器(即使原来是白色的),(放了朱砂之后)它里面也会变成红色;放墨漆的容器(即使原来不是黑色的),(放了墨漆之后)它里面也会变成黑色。所以君子一定要谨慎选择平时交往的朋友。(意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也经常在史书及古文中看到“亲君子,远小人”这种对皇帝、大臣、地方长官或同朝为官的友人劝勉的话语。究其原因,就是担心出现“汎彼柏舟,亦汎其流”的可怕结局。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不是我没有酒,也不是我不能去敖游,只是我现在内心忧虑,因为(替他人)担心而无法入睡。

这四句是为了呼应前面两句“汎彼柏舟,亦汎其流”并交代一下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也就是“仁人(以下用‘我’来代称)”看到“对方(以下用同朝为官的‘友人’来代称,当然也有可能是天子或诸侯国君)”整天跟一群道德品质低下的小人在一起,我想起在大学读书时老师曾经说过的,走入社会后,如果与那些道德品质低下的人交往,在社会上随波逐流,经常造业做坏事而不清醒,下辈子有可能连人都当不了,死后只能去阴间地狱。

因此,我很替友人担忧,我想去劝说一下友人。为了这个目的,我根本没心思喝酒,也没有心思外出游玩(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的心不是镜子,(镜子只能照出一个人的外形)却分辨不出此人行为的善恶。道德礼仪方面的修养(或者说修炼的事情),只能是自我约束,即使是亲兄弟都依靠不了。我想去给友人提意见,让他别再跟那些小人在一起;没想到去了友人的地方,刚好他们那群人都对我有看法,我意见没提成,反而被他们指责了一通。(“彼”可以表示一群人或一个人。)

这一章诗句的言外之意是,我能够分辨出善恶,所以知道友人跟一些小人呆在一起,我担心友人受其影响也变坏了。(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这两句说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如果发自内心的不想做好,或者说不想依照道德礼仪去做一个好人。不要说亲兄弟约束不了,就是父子关系也靠不住。父亲拿着皮鞭,就能够把儿子教育好了吗?那可不一定!您管得了自己孩子一时,却管不了他的一世,您看不见时,他有可能还会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修炼的事情更是一个严肃的事情,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的想变好,那才是真正的改变。想让亲兄弟来约束自己变好,那根本就靠不住。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我的心不是那种无根的石头,可以随便翻转;我的心也不是那种草席,可以让人随便卷起来。我就是一身正气,谁也别想让我改变成别的样子。

这几句诗表达的意思是,因为我去给友人提意见,对方不仅不听我的意见,还跟那些小人一起把我指责了一通。看到友人都变成了那样,我回来后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变成那样。所以,第三章的六句诗都是在表达我自己要坚定地按照道德礼仪去做好人的决心。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我替友人感到忧心忡忡,却招来他身边那群小人的怨怒。(在此期间)我遭到了来自那群小人的不少侮辱,(再加上担心友人将来的结局)我也生病了。我想一个人安静地思考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却总是在半夜惊醒后捶胸长叹。

这几句的言外之意是,我的善心出来了,即使是友人对我发脾气,我都没有生气,更加替友人担心。由于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事情,再加上经常遭到小人的污辱,因此我生病了,并常常在半夜惊醒后捶胸长叹。

这一章讲述了我给友人提意见过后的遭遇及替他人担忧的心情。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太阳和月亮,为什么会交替隐没呢?内心中的忧虑排遣不去,就如同竹器中装满了脏衣服没洗那样让人感到不自在。想一个人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处理此事,(由于心静不下来,心被束缚)如同鸟儿不能展翅高飞。

这几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太阳及月亮也有隐没的时候,不可能长明于天空中。世人也是如此,不可能人人都能自发的要求自己按照道德礼仪去做一个好人;有的人道德回升,行善积德,转生到好的地方;有的人道德败坏,做坏事而不知悔改,死后下了阴间地狱,这也很正常。我怀着善心去给友人提意见,既然他不接受,我已经尽到了作为一个朋友的责任了,就没必要因为此事而耿耿于怀了。心中有忧虑排遣不掉,不管是为了他人还是为了自己,都如同竹筐中装满了脏衣服那样的令人不自在。因此,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如果还在思考这些事情,那就会影响自己的状态,造成自己不能在朝廷中正常的为官工作,施展自己的抱负,如鸟儿(或雄鹰)不能展翅高飞。

结语:〈邶风.柏舟〉这首诗讲述了古代的一位官员给同朝为官的友人(或天子或诸侯国君)提意见不被接受还反而受到屈辱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一位古代道德高尚之士的襟怀。他怀着善心去给友人提意见,反而受到屈辱。可是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替友人担心;这是因为本诗首章的前两句就说出了一个让各位读者都不得不深思的道理:在人世间,如果不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如果与道德败坏的人同流合污、随波逐流,那面临的就是去阴间地狱(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而“亦有兄弟,不可以据”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想不想按照正统的道德礼仪去为人处事,做一个好人;或者再讲白一点,想不想修炼返本归真,那都是每个人自己说了算,您的亲兄弟及父母都无法代替您做决定;因为人必须发自内心的想变好并做好人才算数;换一句话说,您的亲戚朋友也只能如本诗中的仁人那样劝善,但想不想“亲君子,远小人”并按照道德礼仪去为人处事,那都要看个人的意愿。所以,古代的圣贤,也难免有一两个不肖之子[3]。天理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某人是天子或诸侯国君就搞特殊化。

古人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人世间随波逐流,常人所认为的快乐和幸福,又能持续得了多久?而当人的目的是为什么?难道就没有永远保留人身的办法吗?

或许,千百次的轮回转世,亿万年的吃苦期待,就是为了得到今天的那份机缘,而机缘就在您的身边!

[附注1] 《毛诗正义》:“正义曰:此责君而言兄弟者,此仁人与君同姓,故以兄弟之道责之。言兄弟者,正谓君与己为兄弟也,故‘逢彼之怒’,传曰‘彼,彼兄弟’,正谓逢遇君之怒,以君为兄弟也。”

[附注2]《天工开物.中篇.舟车》:“(造舟木料)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长不足则接,其表铁箍逐寸包围。船窗前道皆当中空阙,以便树桅。凡树中桅,合并数巨舟承载,其末长缆系表而起。梁与枋樯用楠木、槠木、樟木、榆木、槐木(樟木春夏伐者,久则粉蛀)。栈板不拘何木。舵杆用榆木、榔木、槠木。关门棒用周木、榔木。橹用杉木、桧木、楸木。此其大端云。”(文中的“橹”是指大船上的船桨,也就是船的主体部分没有使用柏木的。)

《天工开物.中篇.舟车》:“(造车木料)凡车质惟先择长者为轴,短者为毂,其木以槐、枣、檀、榆(用榔榆)为上。檀质太久劳则发烧,有慎用者合抱枣、槐,其至美也。其余轸、衡、箱、轭则诸木可为耳。此外,牛车以载刍粮,最盛晋地。路逢隘道则牛颈系巨铃,名曰报君知,犹之骡车群马尽系铃声也。”

[附注3]《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通过学习《诗经》也能大致的了解一些中医的知识。因为过去读书人不是每个都能在朝为官,即使不能为朝廷出力的,在乡中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民众,行善积德。
  • 本诗用“比”来起“兴”,“采采卷耳”象征着天下百姓;而卷耳的嫩叶象征贤人或贤臣……
  • 这神奇的诗篇,可说是一首预言诗。告诉人们当社会出现某种现象时,该如何应对…
  • 古人常用螽斯比喻多子多福,或比喻此人因不妒嫉而多子多福。也可单用“螽斯”或“螽斯羽”来比喻宽容不妒嫉的品德。
  • 一位女子的妇德很好时,才能操持好家庭中的事情,才能庇荫一家人,这就是“宜其家人”…
  • 〈兔罝〉也是一首神奇的诗篇,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意思完全不一样,刚好一正一反。正的一面是讲太平盛世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反的一面是讲暴政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
  • 古人认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上天赐予的,所以古人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食物来祭祀天地神明。《诗经》中有很多这一类的诗篇…
  •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是反复的诵唱着追求美好的事物要合乎道德和礼仪…
  • 这首诗虽然是以一位普通的妇女语气写的,但既然经过了圣人孔子的选择并将它编辑到《诗经》中去,那么它就有了内涵,它就有了想要让人领会的言外之意。
  •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