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刘玭刺激儿子发奋读书自立

作者:吉光羽
font print 人气: 161
【字号】    
   标签: tags: , , ,

刘赞,五代时的后唐大臣。魏州(今河北冀县)人。刘赞由进士出身,入朝为官,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等职。刘赞为官,不徇私情,不阿权贵,以正直守法而著称。

刘赞的成才,与他父亲刘玭对他的严格教育分不开。刘赞年幼时,刘玭正任县令之职。刘玭对儿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刘赞一到读书的年龄,刘玭就教他读《诗经》、《尚书》之类的古籍(这些书,在现代看来,文字十分艰深,但却是古代人从小必读的教科书)。

为了更好地激励儿子,刘玭又特意给儿子穿古代读书人所穿的青布衣衫(在尚未有科举制度的封建时代,读书人穿青衣,称“青衿”;到有了科举制度时,则考上秀才以后,才可以穿青布衣)。

每次吃饭,刘玭自己在桌子上吃肉,总是另外备些蔬菜之类给儿子吃。他对刘赞说:“肉食是朝廷给我的俸禄,是我自己挣来的;你如果也想要吃肉,就要勤奋地读书,这样以后一定也能自己挣一份俸禄,那就有肉吃了。我的俸禄不是你应该享用的。”

刘玭用这样的方法激励儿子,有人可能会觉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对刘赞却起到了极大的鞭策作用。

刘赞在父亲这种教育方法的刺激下,读书非常勤奋,他二十多岁时,就已经非常有文才。到了三十多岁,便考中了进士。

(《旧五代史·刘赞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吕僧珍虽然在国都当大官,却命他的子弟回到乡间,可称得上是千古贤达。
  • 公元前259年正月,距秦赵的长平之战数月不远,四十万大军惨败的赵国之殇尚未抚平,赵都邯郸又出现了一桩异事。《东周列国志》载,城中某处人家, 红光耀天,百鸟翔集,一声嘹亮宏大的婴儿啼声响彻了周边街巷。再看那婴儿,丰准长目,方额重瞳,口中含有数齿,背项有龙鳞一 搭,真帝王之相也!
  • 卜式给武帝上书一封,表示愿意拿出全部家产的一半,支援对匈奴的战争。百姓自动表示要出钱支援国家的战争,这事还不多见。汉武帝觉得很蹊跷,便派使者到卜式家中了解情况。
  • 由于金世宗治世有方,使得金朝社会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历史上有人把他称为“小尧舜”。
  • 费宏之所以能够中状元,并入朝为宰相,应该说与他父亲费璠,对他极为严格的教育分不开。费璠对儿子要求之严格,从下面所叙的这件事情中,可以略见一斑。
  • 终其一生,宇文赟都算不上一个好皇帝。周武帝对儿子的一番苦心教育,可说是不但毫无成效,反而还养成了宇文赟文过饰非的恶劣品性。唉!教育子女,真是应该细致周到一些为好,不可仅是威严责打而己。
  • 韩亿,字宗魏,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他是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进士,历任大理寺丞、参知政事等。韩亿为官很有才能,刚开始任州县官时,就以善于判决疑案而著名。他当永城县令时,不仅将本县案件审理得清清楚楚,而且太守皇甫选,还常请他代审别县疑难案件。
  •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有时也自称东坡居士。他不但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父母官”。为官期间,他总想造福于民,苏堤就是他在这方面的一个杰作。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评论